佛弟子文库

法从缘起,果从因生

净慧法师  2021/04/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法从缘起,果从因生

学习佛法要懂得佛法有两条根本规律:一条叫法从缘起,一条叫果从因生。这两条规律是千经万论共同阐明的根本大法,是佛教的根本特色、根本精神。明白了这两条规律,就知道佛教讲什么。

佛教不是宿命论,佛教不是说一切只能听从命运,佛教告诉我们命由己立,一切操之在我。因果规律是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宇宙人生一切都有因有果,宇宙人生万象都受到因果规律的制约。

法从缘起

法从缘起的规律,讲世间一切法都不是孤立的,每一法的生起都与整个宇宙、整个法界的事事物物相联系。没有宇宙间的万法,没有法界中的一切法,不可能新生任何一法。佛教经论中反复强调:世间不会减少一法,也不会增加一法;不会新生起一法,也不会灭掉一法。

所谓“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一切法只有转变,不会增多,不会减少。如果说世间上有一事物突然没有了,到哪里去了?总要有个归宿吧?找不到它的归宿。所以一切事物没有消失,只有转变。这一件事物消失了,它又成就了另一事物的生起。

这个道理听起来好像很奥妙,实际上这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现在的哲学讲物质不灭的定律,实际上不但物质是不灭的,精神也是不灭的。只看到物质的不灭,看不到精神的不灭,那仍然不全面。物质与精神最终统一到能量上。没有纯粹的物质,也没有纯粹的精神,心与物不二,精神与物质不二。

果从因生

因果的定律,任何人都逃避不了。我们无始以来,既种了许多善因,也结了许多善缘,所以能够感得一个暇满人生。什么叫做暇满人生呢?暇者,有闲暇的时间修习佛法,丰富精神生活;满者,六根具足,依报、正报都有利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与满足。所以叫做暇满人生。

暇满人生是由过去生中所修善根和所结善缘而感得的善报。暇满人生就是我们的正报。我们有一个文明古国作为正报的依托,有风景秀丽的山河大地作为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丰富的物产使得衣食住行都不匮乏,这就是依报。依报与正报都有利于暇满人生修行办道。

我们也种了许多恶因,结了许多恶缘,所以任何人都不能说自己这一辈子就是万事大吉,不可能。每一个人在这一生中都有许多逆缘,都有许多缺陷,都有许多不顺利的事情。那就是我们在过去生中所种恶因、所结恶缘的结果。

凡夫如此,圣者也是如此,因为因果的规律具有普遍性。欠钱还债,杀人偿命,这就是因果定律。《道德经》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就是讲的因果定律。

我佛如来成等正觉,三觉圆满,十号具足,十力四无所畏,诸恶断尽,众善圆满,所谓位至极果,所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但是释迦牟尼佛他八十年的人间生活,也有十大定业不能改变。有一本经翻译得很早,叫做《兴起行经》,专门讲释迦牟尼佛一生所面对的十大定业。

这十大定业,有的是属于人际关系方面的,有的是属于生理不调适方面的。比如说提婆达多一辈子与佛作对;比如说一位婆罗门妇女故意装作怀了孕,走到佛陀的法会当中毁谤佛陀把她的肚子搞大了。

像这样尴尬的事情,佛陀当时也得面对。不过佛陀有神通,当这位妇女说完以后,她就原形毕露,用来装作大肚子的畚箕从衣服里掉了出来,当场就揭露了她是在诬蔑毁谤。

又比如说,有一年佛陀和他的僧团受到一位国王的邀请,到那个国家结夏安居,正好遇到灾荒的年景,没有粮食可吃,就只能吃喂马的饲料。所以佛陀与他的弟子在这三个月中就只能吃马麦。又比如说,佛陀有头疼的疾病,有背疼的疾病,有关节疼的疾病,这都是属于十大定业不可改变的逆缘。

佛陀说:我众恶断尽,众善具足,但是无量劫以来所做的种种恶行还有残缘未了,还要在此生偿还宿债。我等诸人,何许人也?所以一定要牢记因果定律,不可做错一件事。一切言行都有因果,都要受因果规律的制约,都要受因果规律的制裁。

因果规律不仅仅通于生命界,也通于生物界,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因有果的,整个因果规律的作用,只有我们生命界感受得最真实。植物、矿物虽然也受因果规律的作用而有成住坏空,但是真正能够感受到因果规律作用的,只有我们十法界的一切生命。

因果规律是十法界生命的共同准则,十法界的四圣、六凡,都受到因果规律的制约,都要在因果规律的支配下各尽本分、各尽职责、各行其道。

严守本分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适应因果的法则呢?怎么样做才不会错因果呢?一切严守本分,既要把本分事做到位,又不可超越本分。做到位了,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超越了本分,不管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都会有消极的影响。

比如说,作为团体里的一名普通职员,一名清洁工,就应该把清洁工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即使清洁工还有其他技能,也可以当经理,也可以当董事长,也可以当办公室主任,有那个能力,他是不是就可以把清洁工的事情放在一边不做,自己跑到办公室中坐下来指手画脚呢?绝对不行。

这样做固然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自己的能力,但这不是你的本分事,大家没有认可你,上面没有委任你,你过早地去做这一件事,只会把好事办成坏事。

把好事办成坏事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并不是没有,有的是。这样做不但弄得大家不开心不愉快,自己也感觉到受委屈:本来我是好心好意帮忙出出主意、想想办法、做做好事,结果还不得好。这就是不守范围,不听招呼。

我们生活在这世间,世间是什么呢?世间就是一个关系网,每个人都必须在这个关系网当中定好位。如果位置定不好,随便乱蹦乱跳的,这个关系网就会被你弄破了。弄破了这个关系网,那就不顺利了,那就逆缘横生。

遵守因果规律,就是要做自己该做的事,该做的事可以多做。比如说派我管这个殿堂,我就勤勤恳恳地把殿堂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人人见到都生欢喜心,都赞叹某某人殿堂管理得好,职责尽到了。那就是守了范围,那就是尽到了责任。

作为一名家庭成员同样如此,做妻子的尽到做妻子的本分,做丈夫的尽到做丈夫的本分,做子女的尽到做子女的本分,做父母的尽到做父母的本分。每一个人都尽职尽责地尽到本分,就能家庭和睦、上下和谐,一切事情都欢欢喜喜、顺顺利利。

家庭的诸多矛盾是怎么样引起的呢?做妻子的不想做妻子,做丈夫的不想做丈夫,做父母的不想做父母,都爱错位。一错位了,就把这个关系网破坏掉了,就违背了因果规律。不遵守因果规律,违背了因果规律,所以叫做错因果。

不错因果从在家学佛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要守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条戒都是叫我们遵守因果规律,不去做违背因果的事情。

尊重生命,就不杀生;尊重他人的财产,就不偷盗;尊重他人的人格、名誉和家庭关系,就不邪淫;说诚实的语言,说诚信的语言,说慈爱的语言,说庄重的语言,就不妄语;保持头脑的清醒,保持思想的敏捷,保持身体的健康,就不饮酒、不抽烟、不吸食一切带有麻醉性质的物品。

这五条戒非常非常地好,守了这五条戒,那就是在因果规律中生活。守戒是为了有自由,是为了永远有自由。不守戒,看起来好像是有自由,实际上是破坏了自由,而且为尽未来际的自由设置了障碍。能够不杀生,每个人做到爱惜生命,不伤害他人,甚至连微小的动物都不伤害,都充满爱心,我们该有多自由啊!

如果对别人不尊重,开口就骂人,动手就打人,你觉得很自由,法律不答应你,法律觉得你侵犯了人权。你对其他生命造成了威胁,法律要管你。

现实受到法律的制裁,身后受到因果规律的制裁,何苦呢?我们遵纪守法,重视因果的规律,该有多自由啊。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懂得因果规律,一定要把因果的道理落实在做人做事的一切具体言行当中。

我在讲正信的时候有四句话。正信什么呢?正信四件事:正信三宝,正信因果,正信般若,正信解脱。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以因果为正信的准绳,以般若为正信的眼目,以解脱为正信的归宿。信三宝要具体落实在信因果、信般若、信解脱上面。

要想解脱,就要具有般若见,就要讲因果,就要恭敬三宝。我曾讲过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针”,做人的八字方针是“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事的八字方针是“感恩、包容、分享、结缘”。“二八方针”以因果为基础,以信仰为保证。怎么样落实因果呢?要正信三宝,要以信仰为保证,因果的观念才能够落实。否则的话,只是口头禅而已。

我们学佛修行,既要踏踏实实地修一个法门,又要清楚明白地懂得为什么要修,修什么?就修因果,就修种善因、结善缘。一切的一切,都围绕着种善因、结善缘而展开。佛法的道理很多、很丰富、很广泛,归结到最根本的地方,虚云老和尚告诉我们,就只“因果”二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重罪轻受与定业难转

从佛教的立场看,「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是正确的因果...

这种见解在佛法里是最危险的

我们修行的人,见、行两个是不能分割的。见,就是我们...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生可杀乎?

原文: 杀生一事,过患至为深重。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生...

佛经中的六成就

佛经的第一段经常有一个很相似的开篇,如《佛说阿弥陀...

这两种身份对我们都很重要

《法华经》有一句话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

如何远离那些不顺的报应

我们应远离恶业,勤修良善,就不会遭如是报应,不遭那...

见佛生欢喜得生天

过去南印度有一个习俗,家中未成年的女孩必须早起,将...

法性本来空寂,是谁造业?谁来受果报呢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学佛的三大纲目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学佛的三大纲目》。这个题目没有什...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问: 我有个同学,他是学生。在考试之前忽然生起了出家...

八关斋戒略说

第一、八关斋戒与三长斋月 我们有机会当七天的和尚,这...

学佛要从做好身边小事开始

佛经上告诉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

【佛教词典】无量寿经义疏

(一)凡二卷,或一卷。隋代慧远撰。又称无量寿经疏、大...

【佛教词典】少光天

少光,梵名 Parīttābha,音译波栗阿婆、波利答、波梨...

到业力现前时候,确实是大麻烦事

我有这个感觉,恐怕在座的你们也有这感觉,你自己如果...

破除大乘无相的邪知见

【原文】 问曰:或有人言,大乘无相,勿念彼此,若愿生...

星云大师《做人密行二十五事》

1、 忍一句,耐一时,退一步,饶一着,是为做人的密行...

【推荐】念佛能否往生,但问自心,不必他求

一心可现十法界 一切境界都是从心所现。一心可现十法界...

中国古代文人的护生诗

中国古代著名文人中,有许多人对佛教有深厚的情缘,还...

如何对治内心不好的念头

问: 心中常有不良的念头生起,是否有罪?该如何伏住...

念阿弥陀佛求生到极乐世界的法门,真的是太简便了

烦恼浊有五种: 第一种是贪。有了贪心,这也想要,那也...

驶离娑婆生死苦海,安稳抵达涅槃彼岸

然众生障重,取悟之者难期。虽曰教启多门,凡惑无由遍...

蹲下去是为了跳得更高

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 当身处逆缘时,我们...

要看着你的目标,不要看着你的障碍

成佛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为什么成佛要经历这么久呢...

修行最怕的两件事

最惧因地不真,道眼昏暗,或为世味所牵,或为邪师伪法...

在十月怀胎中,为胎儿增福改业

胎教是非常重要的,而往往被忽视。从佛教的观点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