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前念无去,现念无住,后念无来

净慧法师  2023/10/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前念无去,现念无住,后念无来

当我们的心静下来的时候,再回光返照此心的起心动念,前念、现念、后念,念念之间是怎样联系的?前念从何而起?后念从何而来?现在这一念又是怎样安住?

观照之后就会发现:前念无去,现念无住,后念无来。心念与心念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前一念与后一念,念念不相到,念念不相知。从何处起,到何处去,来无影,去无踪。生生灭灭,灭灭生生,找不到心的踪迹何在。

宗门下用功夫,观照此心之时,就说这一念生灭变化不停,念念难以把握;追到终极处,就是无念。为什么说是无念呢?无念者,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一切顺乎自然,一切都是依照心念的规律在生灭变化,念念不停。

心念是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可以把握的,只要能够让心念不被无明烦恼所困惑,能够念念清明,灵明不昧,了了常知,念念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那就是功夫的入门处。

寂者,安然不动;照者,了了常知。观察现前一念,要在提起时有照有寂。我们没有做功夫时,照变成了散乱心,寂变成了昏沉。

所以在运用寂照功夫时,一定要随时有力度,照而不乱,寂而不昏,那就是功夫,那就是正路。照过头了,妄想就来了;寂过头了,昏沉就来了。那都是用功的火候没有把握好。

用功的窍门,实际上就是“寂照”二字,或者说“惺惺寂寂”四个字,或者“止观”二字,都是讲同一件事,都是指做功夫要觉照与寂静、止与观达到平衡。有觉有照,有止有观,既惺惺又寂寂。

能够如此把握用功的心态,功夫就容易上路。用功夫不要追求奇特,不要想在现成茶饭以外,再去找什么特殊的风味,没有那个东西。

佛陀告诉我们:烦恼即菩提,无明即般若。烦恼就是道场,无明就是道场。明就在无明处,菩提就在烦恼处。没有烦恼了,菩提也就没有了。莲花出自污泥,没有污泥,生长不出莲花。

佛法解决的是人类精神上生命上的困惑,有困惑所以要佛法。在困惑处转变过来就是,不是在困惑之外再找什么灵丹妙药,哪里有那个东西呢?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无明的实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无明的实性。悟了,无明转化为佛性;迷了,佛性转变为无明。迷了,无明没有明。

不要在无明烦恼以外再去找菩提涅槃,当下觉悟,当下寂灭无明烦恼,无明烦恼停止下来,照破了,就是菩提涅槃。真正把这个功夫做到了,迷悟之间不过反掌复掌,一会儿的事。

开悟是一念之间解决问题的事情,就是要明白烦恼即菩提这个道理,然后按照这个道理去保任,去做功夫,消除历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就在我们跌倒的地方爬起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三际穷之,了不可得

以下把修空观的相貌再别释: 行者于初坐禅时,随心所念...

活在过去或担心未来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觉自己身边的许多人与朋友都活在过...

六根与六尘

过去,佛陀与众多比丘住在庵罗林的精舍时,某日,许多...

【推荐】不在烦恼摄受范围的执着是贪吗

问: 我们做事情,如果所执着的事情,不在烦恼的摄受...

心中若存这三种念头,将会招感三恶道的苦报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为比丘们开示:世间...

如何对治烦恼习气的现前

我们在修行中经常会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往往会引发嗔恨...

岁月年华,不与人期

为何不能栖心道业呢? 我们有种种执着,虽修学佛法亦不...

心态重于环境

每天上午的同样时间,一位富翁都会乘车经过一个公园。...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推荐】初修定者须过好「三关」

三关:一是腿子关,二是散乱关,三是昏沉关。这里的三...

四正勤和四如意足

四正勤以精进为体 四念处其实是很难讲的。四念处虽然只...

入禅之门第二讲:达摩禅法

如果说禅真正有门可入,那个门也仅仅是个方便,禅本来...

净慧法师《心经与玄奘法师的殊胜经历》

各位大德: 今天讲一个持诵《心经》的功德感应。 现在...

【佛教词典】八戒斋八种胜法

(名数)十善戒经曰:持此受斋功德:(一)不堕地狱。...

【佛教词典】离系子

梵名 Nirgrantha-?rāvaka。又作尼虔子。即裸形外道,...

僧团尊敬的优波离尊者

释尊亲自说要僧团尊敬的弟子是:优波离尊者,佛陀十大...

婆罗门女栴沙谤佛因缘

佛住止在阿耨大泉时,有五百位六神通具足的大罗汉比丘...

为何佛的恩德还超过父母的恩德

诸佛的恩德很难报答,他超过父母的恩德。那父母之恩对...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在意你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20岁时的人,会顾虑旁人对自己的看...

真正的善知识

佛陀时代,有两人为莫逆之交,视对方为良师益友,以知...

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达本问:出声念佛,每易发火,得默念否? 菩萨曰:汝一...

有时平平淡淡也是一种福

要培养自己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来牵引自己的生命,很重...

我们来到世间,无非是个过客而已

我们来世间,不过是个过客,小住数十载就要回到老家。...

按压明眼穴,舒缓眼睛疲劳

假如我们常常感到眼睛疲劳,但又不是睡眠的时间,这时...

妄想的种类及其对治方法

昨天讲到,做功夫时要掌握用心的要领,使功夫做得恰到...

宏海法师:弥陀要解

第一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推荐】正确的临终关怀,应该要提前做

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