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前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梦参老和尚  2016/11/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前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占察善恶业报经》云: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地藏菩萨说,末法的众生要想超脱生老病死,学习戒定慧,修习禅定,或者学空观,应当先用占察轮观一下过去所作恶业是多是重,是轻是少,若恶业很重的人,要学禅定智慧,容易入魔。有一种是坐下来习定,是要你一天在动中能定下来,这种定才是真定。坐下来容易入定。在动中就比较难,一动起来就忘了,定也没有了。要想在动中不动心,对着境界时也不起心动念,就要常观想佛菩萨,使念头注意在一个圣号上,只要你的意识从来不动念,外面什么境界相都不被它转,这就是定。这种定能发出智慧来,世出世间的定有多种,习定的方法也很多,不论你学那种定,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心念,不被外境所转。怎样能降伏其心呢?就要达到无相,无相智慧就是空慧。又怎样悟无相境界?就是要不住六尘境界。根境俱寂,就达到无生无相。即《金刚经》上佛陀教导我们:『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由于恶业又多又厚,习定、修慧都不得利,所以地藏菩萨告诉我们应当先修忏悔法,多拜忏,《地藏忏》不是地藏菩萨说的,《大悲忏》也不是观世音菩萨说的,《三昧水忏》同样样不是佛说的,都是祖师编辑的,唯有《占察忏》是地藏菩萨亲自对坚净信菩萨说的。拜占察忏悔法,可使我们在用占察轮时很快相应,速获清净,这时你一修就能成就。

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应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为什么先不修定慧?是因为此人宿世的习气很重,恶心相当的猛利,今生又造了很多新业,若修善法会出现许多障缘。如果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或者是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受了戒不持戒,甚至三皈都犯。三皈本身就是戒。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这就是三皈戒。犯了三皈,就非佛弟子。如果犯了重罪根本戒,不忏悔清净,修禅定智慧是不可能的。不但你修不成,恐怕还要把你摒除僧团之外。

佛经常这样比喻,大海不容死尸,死人漂到海里,海浪一定把他打到岸上去,或者被鱼吃了。佛法如大海,若你不守戒律,不好好的修行,同样会被摒除大海之外,摒除僧团,弃于佛法之外,就不能闻法修行,本来为克服烦恼,反而被外道邪见入侵,丧失你的心志,增长邪知邪见。佛说破戒通过忏侮能救,破见是不可救的。所以我们必须先修忏悔法,忏除犯戒之过,及宿世的重罪,使戒体清净,重罪减轻,无诸魔障。

因此,罪性是虚幻的,没有真实,『罪性本空唯心造』,所以忏罪的时候一定要到达空寂。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假的,空的,没有真实可得。罪性也看成是空的,降伏住自己的颠倒妄心。众生与佛就在一念之间,要转变众生心,需发菩提心与佛相应。修普贤十大愿,念地藏菩萨圣号,文殊、普贤、观音,念三宝念念不离三宝圣号,常发诸佛菩萨之愿。我们发愿,念三宝,为度众生;求忏悔,为度众生;想成佛,为度众生;想离苦得乐,为度众生,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度众生,心往圣境上想与诸佛菩萨和在一起,这样凡夫心就转变成佛心。如果不这样,那就随着业力跑,我们现在发心出家,很难啊!这是多生种的善根,要常常忏悔,消除业障,使过去的宿业不现前,善根增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感恩、忏悔可以清除业障垃圾

修蓝博士说,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你不要想因为什么问题...

佛法的修行,要有这九种心

一、信心,要信三宝、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议。 二、因...

昌臻法师《地藏经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内容》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同修: 今天下午想讲的问题是《地...

亲自去咀嚼

有这么一个学生,他向老师请教,怎样才能够学会老师所...

圣严法师:重罪轻受与定业难转

从佛教的立场看,「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是正确的因果...

在世间,唯一有意义的事便是修行

江南的冬忽然来临,干燥而寒冷,人们纷纷口鼻上火,这...

三条鱼的寓言

三条鱼的寓言十分耐人寻味。古时候,波罗奈河里有三条...

不食人间烟火的风花雪月,不是真正的修行

男女之情是欲界凡夫迷执最深重的地方,这是你修行不可...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学佛转不了业力是什么原因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

你不相信又如何能求感应呢

不管读那一部经,都是功德无量,特别是地藏经,当你遇...

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佛

一切佛法的基本原理缘起性空,或者叫性空缘起,也可以...

刚死亡时的感知是什么样的

我们现在有念。有念是迷了,无明迷了,谓心为念,念即...

【佛教词典】净因寺

(一)位于江苏镇江东南五州山。晋永熙元年(290)置,初...

【佛教词典】唯新熏种

【唯新熏种】 p1008 成唯识论二卷十页云:有义、种子皆...

净土宗发菩提心十种方法

菩提心的别相有十个。 一念佛重恩故;二念父母恩故;三...

妙湛老和尚法语开示集

1、勿忘世上苦人多。 2、于平常处见禅境。 3、为人要真...

欲得成就一心应当存诚念佛

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学佛要学结缘

我们佛教,其实主要就是「结缘」,我们今天拜佛、普佛...

五祖弘忍大师的转世轮回

五祖弘忍大师,俗姓周,蕲州黄梅人。据《五灯会元》卷...

蚕和蜘蛛的故事

这是一只蚕和蜘蛛的故事。 蜘蛛对蚕说:「你和我虽然...

培养自己心灵的力量

佛教对人生的解释,它主要依止的理论就是建立因缘观,...

佛临涅槃 母子相见

摩耶经云:释迦牟尼佛般涅槃时,居于忉利天的摩耶夫人...

四种恶法能够令菩萨忘失菩提心

什么样的情况会导致曾经发过菩提心又忘了、失去这个菩...

菩萨戒的淫戒,是否动念就破戒

问: 菩萨戒里面其中有一条淫戒,是否动念就破戒?请开...

【推荐】有两件事我们非常需要去做

朝拜五台山,不是每个人都能来的,这需要因缘。不管信...

放下心灵的包袱

一个得道的高僧养了一条狗,名字就叫放下,每到给它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