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要学结缘

宽运法师  2012/11/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佛教,其实主要就是「结缘」,我们今天拜佛、普佛,就是和药师佛、十方诸佛:现在佛、过去佛、未来佛都结了缘。你看我们「六度」里头,第一度就是「布施」;而「四摄法」里头,第一还是「布施」;这个布施就是结缘;当然要结缘所结的都是好缘,而不是恶缘,希望众生都喜欢皆大欢喜。佛教以「法」结缘的方式,就好像超级市场货品的陈列一样,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顾客们可以自由选择,购买与否完全看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

那么,我们法师用什么结缘啊?就是用佛法的开示来结缘。我们都知道,佛教的布施分为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讲经说法即属于法施;还有,我们亦可以用音声来结缘,像有些法师他们的梵呗唱得非常之好,非常的动听,让人听了生欢喜心,这就是很好的结缘;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佛教的梵音其实有很多种,如梵腔、道腔、书腔等等。这个梵腔原本是唱给谁听的?是给佛菩萨听的。那道腔是唱给谁听的?是给天人听的。而书腔又是唱给谁听的?是给六道的苦难众生听。据《无量寿经钞》所说,往生极乐之人,闻七宝树林之音声,而得三种忍:一音响忍,由音响而悟解真理。二柔顺忍,慧心柔软,能随顺真理。三无生法忍,证无生之实性而离诸相,是悟道的至极也。其中的「音响忍」,即是由音响之启发而悟道。

佛教修行的根本精神,实离不开苦、集、灭、度四圣谛,正如《诸法无行经》卷一所说:「若行者能见一切法即是无生性,是名见苦。若能见一切法不集不起,是名断集。若能见一切法毕竟灭相,是名证灭。若能见一切法无所有性,是名修道。若行者能如是见四圣谛。是人不作如是分别。是法善是法不善。(中略)于法无所取无所舍,于三界中心无所碍,见一切三界毕竟不生,见一切善不善法虚诳不实,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焰。」世界一切的有为法,其本性都是「虚诳不实」的,都是空的,所谓「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焰」。所以,一切都是「幻化、幻化、幻化」,可是愚迷众生却执以为实,颠倒梦想,难以舍离。因此,佛菩萨就用种种的善巧方便,「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盘者令得涅盘」;也就是说用种种的方法来接引众生、化度众生、帮助众生。这就是诸佛菩萨真正的本怀。因为诸佛菩萨志在什么呢?志在敷化。如何敷化呢?因为众生的根性不一,所以诸佛菩萨就施设各种不同的法门;我们就是学习他们这种精神,比如说,有些人喜欢梵呗;好,我们就来唱梵呗;又有些人喜欢听讲经,好,我们就来讲经,有些人喜欢禅修,好,我们就来教授习禅打坐;有些人喜欢念佛,我们就带动他们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佛;种种不同的法门,其实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还有些人学佛以后喜欢修布施;布施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式,所谓「财到山门福归施主」,布施就是种福田,确实是大好事,既是自利复能利他,何乐而不为呢? 以前本焕老和尚,他说法非常的善巧;看到做生意的就对他们说:「发财、发财、发大财!」发小财还不行,要发大财才可以。当见到当官的就说了:「当官、当官、当大官!」这样谁听了不开心啊!可能有人会说了:「法师啊!这不是很市侩吗?怎么老是让人家发大财呢?」他说:「不是啊!只有发大财,你布施的才会多啊!你做了大官,一个政策就能令很多人受惠,那比捐一百万、二百万要好的多啊!」原来他是对菩萨讲的;菩萨有了大财,就会广行布施;所以我们要学菩萨,有了大财必须要舍得,所谓舍得、舍得,不舍就不会得;所以布施就是结缘,我们结缘多了,自然就有人来帮助。

最后,我想讲一个故事,而且是真实的故事;在1974年的时候有一个企业家,因为做生意需要钱周转,可是手上只有九万块钱,还差五万块钱才够,那个时候,五万块钱已经是很多了,因为十万、八万就可以买一层楼,所以他不好意思跟人家借五万,只敢开口借二万,这个人看他面带难色,就问他二万块钱够不够啊?他说,实在是不够的,但是我不好意思借那么多。这个善士看他这个人很诚恳,就说:没有问题的,我可以借给你,但是你不要跟人家说,我借了五万元给你。」就是因为这笔,结果这个人便度过了难关,现在更是风生水起,发达到不得了。当然五万块钱早就还清了。后来,突然有一天,他知道借钱给他的人,身体不好,生病了,于是没有等对方同意,就帮他广做佛事。我问他为什么呀?他说我钱还了,但这个情还未还,而自己今天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就,都是多得他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真心实意的帮助。

所以学佛就要学结缘,就要有报恩的心,就要有谦卑的心。因为我们一般人都是贡高我慢的多,谦卑的少,所以佛教教我们要谦卑、要诚恳;即是你很有本领、很有能力,也必须要谦卑。所以我们学佛应该从那里开始啊?从谦卑开始。我们礼佛、拜忏目的就是消除贡高我慢,让我们谦卑。布施也是谦卑。所以佛教不单教我们布施,还教我们供养;为什么要供养呢?因布施的时候「我高你低」,我站在高处给予你,这样的话,可能就会产生骄慢心。但是供养却是「我低你高」,我向上奉献给你,这个才是真正的谦卑所以,我们出家人在接受供养之后都会帮斋主回向:「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我们给他祝福、加持,让他净障增福;福无量、寿无量。这就是皆大欢喜,这才是真正的消灾延寿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宽运法师文章列表

一个人没学佛时,他就是要依靠某种东西来过日子

[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变灭],就...

惟贤长老《学佛的基本精神》

作为一个人,能够学佛,走佛法正道,是很有价值的。你...

有一天善根发动,不得不学佛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很有名的大护法,叫做须达长者,...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学佛

世间是因缘和合的,不能说学了佛法就坏了世间的相,只...

学佛之人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

学佛之人,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存好心者,凡...

居士应如何正确学佛与用功

首先,应听闻僧宝所说之正法(而不是网络上论坛、博客...

学佛应有的态度与认识

一、深信因果,恭敬得益 印光大师:欲得佛法真实利益,...

为什么说佛教徒是快乐者

《联合早报》03年转载了路透社的消息说,佛教徒脑部扫...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问: 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

改变命运的入手处

我们改造命运必须在修福修德入手,更切要修念佛法门。...

没有价值的东西要放在心里做什么

要怎么修忍辱?(为什么会觉得那是种侮辱、压力?) 有...

珍惜这一生,让善根在这里增

大磬响起,开悟在即。看我们当下能不能息灭妄想分别之...

【佛教词典】于无怖无高无倒

【于无怖无高无倒】 p0749   辩中边论下卷十页云:于...

【佛教词典】五道六道

(名数)五道六道,开合不同,五道加阿修罗道,则为六...

第八识转变的两个关键点

我们再看看无漏的情况。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

诚实的商人

五大劫以前,菩萨是一个诚实的商人,在舍利婆国贩卖装...

慈舟法师《八大人觉经浅释》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但是归依了...

四十八大愿——(第3愿)各得真金色身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意谓:...

【推荐】念佛法门的专修与杂修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传记刚好是第十九愿的印证,你看蕅益...

三十六种富贵之人的心相

古时候有一句谚语说:「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

真正的六度,重点在调整我们的心态

这个六度的功德,它每一个法在心中操作的时候都能够灭...

【推荐】业障重到一定程度,念不出来佛号

我们虽然一品烦恼都没有断,但只要到了极乐世界,我们...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原文】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须主助分明,则助...

一个人的福报,靠攀缘拉关系来改变是很难的

蟾宫折桂,金榜题名,是很多未谙出世解脱法之人所追求...

善人为何得恶报?因为你只认识了一半

我们看见的世间相好像不平等,有很多的年龄很大的都活...

世间人都爱黄金,但真正修道人爱刹那静

打禅七的殊胜因缘,确实是难分难离。马祖门下庞蕴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