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为何绕了一大圈才说净土法门

2013/06/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为何绕了一大圈才说净土法门

既然如此简单明了,佛何不直接就告诉人们念佛求生就行了,何必开那么多法座,讲那么多经,特别是那么多圣道门的修行方法,四谛啊、十二因缘啊、六度万行啊……搞得如此复杂,让后世之人昏昏然找不着北?

这正是佛无尽慈悲之良苦用心啊!世尊当年在印度示现时,就已经有九十多种外道修行法门盛行,他们也有一定的禅定功夫,知道六道轮回的状况,但不知脱离之法。要在此种状况下宣示解脱之道,必须随顺当时人们的根机。如果一去就说依靠佛力,依靠阿弥陀佛本愿救度,你们就念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即可往生西方净土,脱离六道轮回……试想,人们能够接受么?

你们喜欢禅定观想、静心息虑,喜欢依靠自力,佛也就随顺大家,先教人自力修行,这样佛法才能得以在种种外道盛行之地站稳脚跟。这是一种传法的方便,由难行的圣道门下手渐渐引人净土念佛之法。

一待时机成熟,才教以人们净土法门。 当知,净土三经是佛即将灭时所说,而且是无问自说之经。声闻、菩萨众中分别号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文殊菩萨尚且想象不到,此事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因此也只有佛自己“无问自说”了。

宣说净土法门乃佛出世之真正目的。意在使五浊恶世众生得到真正利益,脱离轮回,得生清净佛土。《无量寿经》中“惠以真实之利”即是其意。

佛知道娑婆世界众生之根机低劣,不堪修行任何一种圣道门了。

《大悲经》云:在释迦牟尼之前,已有一千零四尊佛示现度生,当度已度,余留下来的实是顽劣不化最难救度的众生了。是为千佛所舍弃之众生。阿弥陀佛为此才发出超世之愿,超过任何一尊佛之大愿,并且用五劫思维,兆载永劫修行之功德全体贯注于一句名号之中赠与末法时期众生以期获救度。

释迦牟尼宣说弥陀之本愿,惠以真实之利就是称念彼佛名号,往生净土。除此之外,再也没有第二种解脱之法了。

印光大师曰:“若非业尽情空,断惑证真,则无出此三界之望。此则唯有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时当末法,舍此无术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是修五门行,速得成就

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 何者五门?一者...

阿弥陀一句,万法之总持

阿弥陀一句,万法之总持。身与心相依,念兹复在兹。感...

极乐世界的漏尽比丘

漏尽比丘的一个特点就是他证得人我空了,没我的观念了...

判断众生是否往生,唯一标准是头顶热吗

问: 判断众生是否生西,唯一标准或标志是头顶热对吗?...

奶奶病重念佛痊愈的经历

从我记事开始,奶奶就信佛。记得那时候每隔一段时间,...

转凡成圣并不遥远,只在一念之间

一声大磬响,妄想顿时亡,思惟真心与妄想,又是怎么样...

读诵《阿弥陀经》的功德

实际上这部经典却是具足华严的十玄门,那些有眼光的这...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有一个老妪,儿子幼时出家,现在她很老了,连讨饭都走...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第六意识是怎么去创造法尘的

我们看第六段,明意与法即藏性。 这个意是内处,意根;...

学佛必读的经典

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

【推荐】每个人都活在自己心中的影相里

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

空有双照,悲智双运成就菩提心。 前面的业果叫作有相行...

【佛教词典】广大智慧观

(术语)观世音菩萨五观智之一。观中道实相理之智也。...

【佛教词典】蜀板

宋藏(宋板大藏经)之一。又称开宝藏。自宋太祖开宝四...

临终助念的几个重要观念

(一)临终关怀的实质 临终关怀,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

如何才堪称为净土宗祖师

能够称为祖师的,无论是宗门、教下还是净土宗,一定要...

【推荐】《法华经》的殊胜功德利益

01、《法华经如来神力品》云∶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

临终时一生所做善恶会全部涌现

【原文】 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至...

有这样的姿态才叫学佛

到佛门里来,第一个破的就是这个我,就是为破这个我来...

念佛时妄想纷飞,该怎么办

问: 我念佛时妄想纷飞,都是对世间的贪瞋痴,想清净就...

菩提心修法的七因果和自他相换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的上士道菩提心修法中...

马祖道一勘验大梅法常禅师的故事

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古人有成就啊,就是...

不能只欣求极乐,还要能厌离娑婆

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养信愿,所以它是三资粮。...

本焕老和尚:文殊智慧的启迪

本人于1937年由扬州高旻寺出发,到保定起香,三步一拜...

出家作比丘尼的障碍

汝但谛思,自知取舍。至于不能出家,即欲舍命,此念虽...

莲宗与通途佛法不共之四种特质

释尊一代时教,五时说法,由悲智心随宜开演的无量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