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观世音菩萨的伟大

2013/07/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观世音菩萨的伟大

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如此被我们尊敬,是有其原因的。这是因为观世音菩萨具有无量的功德。现在分别说明一下。

一、观世音菩萨是倒驾慈航的正法明如来

观世音菩萨本来已修成了正果,成就了佛道,名号是“正法明如来”。既然已成了佛,为什么现在又称他为菩萨呢?是不是由佛位退失为菩萨位了呢?绝对不是!是因为正法明如来具有无比的大愿力,要度脱一切的苦难众生,所以倒驾慈航,自愿回归菩萨位,来救苦救难。如《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上说:

“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之神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慈愿力,安乐众生故,现作菩萨。”

由这一段话,就可以知道观世音菩萨完全是为了救苦救难,要给我们得到安乐,所以才由佛位倒驾为菩萨位的。这种伟大的情操是我们一般人所不能及的。例如一位当上了董事长的人,要他倒转过来作一位外务经理,他一定不愿意;一位作了政府部长的人,要他转过来作一位科长,你想他会干吗?观世音菩萨不但乐意倒转他的果位,成为一个菩萨,而且要成为一位千手千眼度众生的菩萨;更要做一个以三十二相来度众生的菩萨。我们一般的人,不要说叫他们发挥千手千眼的精神去工作,他们不愿意,就是叫他们牺牲星期六,星期日例假,去为民服务,他们也不愿意。由这一比较,就知道观世音菩萨是多么伟大,多么值得我们来恭敬了。

二、观世音菩萨不计身份地位救众生

释迦牟尼佛曾在《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经》内说:

“观世音菩萨在我前成佛,名正法明如来,我为苦行弟子,十方如来,皆此观自在教化故”

由这几句话,更知道观世音菩萨本来是佛,释迦牟尼佛是他的一位苦行弟子,可是现在释迦牟尼佛已成了佛,他却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来这娑婆世界帮助释迦牟尼佛度众生。这种伟大的情操,也是我们所不及的。例如一位已当过县长或市长的人,要他再回到县政府,市政府去当科员,为现代的县长,市长帮忙去做一些交际工作,他会愿意吗?由这可以看出观世音菩萨,他只要是为了众生的苦难,有度众生的因缘来到,他就毫不考虑自已身份的高低,一心地去度众生,使苦难的众生得到安乐而后止,像这样具有大忍大悲心的菩萨,是不是值得我们恭敬呢?

观世音菩萨不但在娑婆世界帮助释迦牟尼佛度众生,还在极乐世界与大势至菩萨一道,或为阿弥陀佛的胁士,帮助阿弥陀佛来娑婆世界以及其他任何佛世界度众生,接引众生往生极乐国。所以观世音菩萨是一位极为忙碌的大慈大悲大菩萨。我们这世间,一个人只能作一份工作,若叫他一个人做二个人的二份工作,他就不耐烦了,会怨言怨语,心内很不高兴;可是观世音菩萨一人做无量人的工作,他都快快乐乐,从来没有说过怨言。各位曾看见过那一部经上记载,观世音菩萨埋怨工作太多,众生太多过吗!绝对没有!工作再苦,众生再多,观世音菩萨都是欢欢喜喜度众生。所以观世音菩萨这种伟大的行谊,是最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感激的。

三、观世音菩萨的孝行值得我们学习

观世音菩萨还有一项美德,那就是他的头上戴了一个天冠,我们平时看见观世音菩萨头上高高的,有一块素白色的布幔覆盖着,看起来非常庄严,令人一看就生欢喜心,没有人看了观世音菩萨不生欢喜心的。你们知道观世音菩萨的头顶上那高高的东西是什么吗?那是一座佛龛,唐代的大画家吴道子,将那么佛龛画成为发髻的样子,看起来是很美,很庄严,各位不可以将它当成发髻看啊!那是佛龛啊!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要将一座佛龛安在头顶上呢?因为他要供养恭敬一尊佛,那尊佛就是“阿弥陀佛”。如《观无量寿经》上说:

“‘观世音菩萨’以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位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那尊被观世音菩萨供在头顶佛龛内的佛,有二十五由旬那么高大,一由旬是四十里,二十五由旬就是一千里了。那尊佛真是很高大了。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要在头顶上供奉阿弥陀佛呢?原来是为了报答阿弥陀佛的慈恩,所以将阿弥陀佛供养在自己头顶上的佛龛内,如《般舟赞》上说:

“天冠化佛高千里,念报慈恩常顶戴。”

又,《往生礼赞》上也说:

“西方阿弥陀佛,观音顶戴冠中住。”

由此可见观世音菩萨对阿弥陀佛是多么的恭敬,他报慈恩的心又是多么悲切呀!各位听了这故事,是不是由心底发出敬仰之心来敬仰观世音菩萨的孝心呢?是不是要学习呢?现在我请问世间的人,有那一位弟子为了报师恩,而将师父的像顶戴在头上的呢?又有那一位子女为了报父母的恩,而将父母的像顶戴在头顶上的呢?绝对没有!这样一比较,就更显得观世音菩萨的伟大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千手千眼大悲忏法仪轨

(凡礼忏者。外之威仪、内之观想。必须先期习熟。免得...

散心念佛与至心念佛,两者功德大相悬殊

听说居士您念佛已久, 不知是否曾经注意深信, 切愿, 求...

紫竹林中观自在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刚才在观音跳,讲了半天的观音菩...

就这个回向心,这功德就大了

我们要想求福德的话我们多分是求解脱的,但是我们也求...

大悲水的加持与服用方法

(一) 大悲水的加持方法 加持大悲水,当发至诚恳切心,...

明旸法师、圆瑛法师念观音圣号救火记

1932年12月,天童寺里正在为修复庙院工作的两位油漆工...

只能观善知识的功德,不要去观他的过失

我们现在来去亲近善知识僧呀,他也是有一些,怎么讲呢...

普陀山南海观音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我们一早上来到了普陀山最负...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如何面对当前纠结的婚外恋

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士神色黯然地询问,如何面对当前纠结...

不再受到分段生死的干扰

诸位如果你今天是选择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其实你要面...

用唯识角度来阐述梦境的产生

梦中意识,就是做梦。我们做梦的时候是不夹带前五识的...

业力要得果报,有两个条件

在整个藏教的《阿含经》,它在处理我们的生死业力这一...

【佛教词典】西方三圣

指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三位圣者。阿弥陀...

【佛教词典】胎藏界现图曼陀罗

(术语)胎藏界者大日经说十院,青龙仪轨说十三院,现...

唯识中的「异熟能变」

那么在第八意识的左边,有一个【一变、二变、三变】。...

圣严法师《禅的本质》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

《古文观止》中的十大人生启迪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历...

大妄语的过失

大妄语跟小妄语的差别:同样是妄语,但是小妄语只是一...

成就的大小跟胸量有关

一个人的成就,跟他的志向是有关系的。你一个志向太羸...

气盛不谦虚的后果

雪公老师在世时,曾不断勉励学生要培养眼力,扩展心胸...

成为内外都成熟之修行人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日,佛陀告诉比丘们:...

禅修不能被「缠」住

现在社会上一窝蜂地禅禅禅,我倒有个隐忧,担心大家被...

业力最怕辗转增胜

在唯识学上说,所有的业会得果报,它必须是增长业。 你...

如何战胜逆境,在逆境中生存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困难与挫折,所谓「人生不...

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

玉峰法师行持虽好,见理多偏。即如念佛四大要诀,其意...

「信」字,德之端也

信,德之端也。 人言为信,这是一个会意字,即只要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