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谈感应

2013/08/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谈感应

有些初入佛门的人对佛理的追求远不及对感应的追求。那到底什么是感应呢?简而言之,此处有感,彼处有应。对于修行人而言,此处有感是指恭敬心、诚敬心到了,发自内心的,是真真的有感而发,彼处因真感而真应,应就是答应、回应、响应。

以前跟随师父的时候,我常问这样的问题,佛菩萨既然慈悲,为了让众生起信,他们为啥不在空中示现,这样大家就都信佛了。师父回答:佛菩萨恒顺众生,你真心不到,佛菩萨不会强求的。叶公好龙,结果龙真的现身的时候,叶公却跑了。龙虽然是天上的,可智慧毕竟差了点,不知道叶公不是真心的。

想想也是这个道理,真心到不到,佛菩萨自然清楚,就算真心到了,也要看机缘到不到。记得我一次在云居山打禅七的时候,当时啥都不懂,功夫也不大会用,就是死扛,硬憋,所以就容易上火。等开静的时候,跑到寮房弄水喝,可惜太烫,看见旁边一大袋子南丰蜜桔。当时就我一个人,可是自己知道一些因果戒律的,特别是寺院的东西,不与取就是盗僧祇物,罪过很大的,忍了忍,没有拿。喝一口开水,看看蜜桔,看看蜜桔,喝一口开水,我估计此事当时也只有护法神知道吧。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二天下山的时候,师父顺手把我昨天看的那一大袋子蜜桔全给我了。像这样的事,自己就不知不觉认为是感应。其实无论是巧合还是感应,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云居山得到了佛法,这件事只不过是中间一段有意思的小插曲。

要让人信服感应的真实存在,可以提起佛教没有传到中国的时候,得孔子心法的曾子的一次感人的感应。这是二十四孝的故事,曾子为了照顾眼盲的母亲,所以不去做官,就在家中靠卖柴侍奉母亲。一次他上山砍柴的时候,他的几个朋友来看他。曾子的母亲想让儿子赶快回来,当然了,那时没有手机,情急之下,她咬了自己手指一下,希望儿子能感应到。这时在山上的曾子突然感到心中一阵痛,于是心中放不下,想到母亲眼睛失明,怕母亲出事,所以背着柴赶紧地回家看看,等他回家自然也就知道心痛的原因了。还有就是情人之间的感应,热恋中,彼此都心专注一境,每每有感应也都是心的妙用,不足为怪。

母子感应,情人感应都是这样的真实不虚,更何况我们与佛菩萨了,关键在于我们的至诚心够不够,恭敬心够不够,孔子讲:祭神如神在。我常常这样检讨自己,我念佛,有佛在吗?心中真的有佛菩萨吗?念念有没有系念西方?一检查就很惭愧了,不敢说自己多有修行了,古人讲:历境验心,我这里还没有遇到什么境呢,自己就乱了。印祖讲: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至今,我跟师父有八年的缘分了,第一次见面的场景记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他的一个简单举动让我很震撼,到现在都如同在眼前:他拿法宝给我的时候,先是放在自己头上顶礼一下,再给我。师父是有恭敬心的人,所以他的修持很好。

或许有人要挑刺了,修行的恭敬心有那么重要吗?见佛见自性,就要对三宝恭敬吗?离了三宝我就不能觉悟吗?这样的让我对你恭敬,你是不是有啥企图啊?其实,有这些疑问的都是我慢心的体现,现在流行这样的话:要想有钱,首先要认识有钱的人,跟有钱的人交朋友,然后你自己就会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去赚钱,最后你也会成为有钱人。我觉得这个道理和要有至诚心,恭敬心是一样的,佛是觉者,功德圆满,其功德里就有恭敬心,至诚心,我们要成就自己的功德,成就自己的道业,成就自己往生之路,就必须要发起具有功德的心,自然就容易和佛菩萨感应道交了。

所以,我以为不必问感应,只要问自己念佛有没有至诚心,对三宝有没有恭敬心。现在佛教圈子里,动不动谈感应,实在是令人堪忧,本来感应也是让人起信的一种方式,可是现在,大家不在自己心地上下功夫,老是向外求,实在是不吉祥的。

一位师兄放生,第二天做成了一笔大生意,他很激动地说,放生真好,放生我生意就成功了。我就劝他,此果(生意成)未必是彼因(放生),或可能是前因,并且,放生或者做其他的功德,都是让我们去培养自己的善根,培养自己的菩提心,增加自己的道粮,佛具足一切功德,我们这样做功德也算是常随佛学,所以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必须做的,而且是应该做的。同时,作为世间人,希望一些福报也是正常的,我们可以祈求“现世之内,五福重增,他报之中,二严克备”,但是千万不要妄谈感应,错认因果,像这些因果感应也只有佛菩萨清楚,我们凡夫不清楚,动辄乱认因果(仿佛因果这家店面是自家开的,因果都是自己说的算),则容易犯下大妄语戒(未证言证,就是你的证量没到,说出话却是超出你的证量的话,同时让别人认为这就是你的证量,以此诓骗众生,炫耀自己,那么地狱就有份了)。不光是藏地佛教是这样要求的,近代汉地高僧印祖也教导我们,不要向人炫耀感应,要说只能对一个人说,那就是你的善知识,跟他印证你的境界或感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愚夫愚妇没做利他之事,为何也能往生

问: 《净土圣贤录》中的许多事例,愚夫愚妇等念佛,并...

大安法师:讲预测和问灾难是否正修

问: 我们有些同修很喜欢大谈感应,或讲些预知,问灾...

女众入寺应注意的事项

梵语优婆夷,中文意译为清信女,即在家学佛的女众。不...

圣严法师《在家居士如何学佛》

佛学与学佛 很多人都以为佛学很不容易懂,因为专门性...

【推荐】往生不是靠善业力,而是靠临终正念

什么是带业往生呢?从唯识的角度来说就是,我们造了业...

哪十种行为是犯了盗戒

什么叫偷盗,先把偷盗解释清楚了,我们对这种行为产生...

学佛要怎么学

第一是严守戒律,让自己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心念都清净...

虔诚祈祷观音菩萨,韦驮菩萨梦中指点脱险路线

一九四一年,日本军队侵占香港之夕,有一位郑子嘉居士...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推荐】闭关十天念百万佛号的真实体验

净宗祖庭东林寺举行的10天闭关念佛活动真是太殊胜了,...

剖析现代社会造妄语业之现象

在当今人类的贪欲急剧膨胀的时代,为了获取名利造妄语...

用智慧去观照,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色、受、想、行、识。 (一)色蕴: 凡一切物质...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如今,不少入了佛门的人,颇费心机地四处奔走、劳身伤...

【佛教词典】教寺

(杂名)对于禅寺律院之称。谓真言天台等曰教宗之寺。...

【佛教词典】法海经

(经名)一卷,西晋法炬译。为海八德经之别译。...

徐恒志居士:学佛者的苦闷

从来学佛的人,常常会发生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 已认...

秋吃三种果最润燥

入秋以后,空气干燥,是秋燥症多发的季节,同样秋天又...

须菩提-解空第一

空生的吉兆 大圣佛陀对宇宙人生所发表的言说,其数之...

为什么净土法门要不断地讲世间的苦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厌离。摄则...

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问: 念佛到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大安法...

到了极乐世界后,绝不可能再堕三恶道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

三十六种饿鬼

1、获身鬼(迦婆离)。 身高为人的两倍,无面目,手足穿...

印光大师嘉言录--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

卖酒肉的人为何能往生

古德有一本书,叫《念佛法要》,近现代的居士编的,他...

身边的善知识

善知识是叫人远离诸恶,奉行诸善的善友,是每个人生活...

信佛会让你损失什么

多年前,有个学者在某大会场向人们讲佛祖绝对不可能存在...

贫穷困苦种种逼迫,你该怎么办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虽不为求禅定。智慧出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