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的目的在于解脱自在

本性法师  2013/09/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学佛的目的在于解脱自在

学佛的目的,在于解脱、自在。而不少人,学佛之后,处处受束缚,处处左右为难。这说明,他学佛的方法不对,没有掌握佛教的根本精神。

比如:有人一皈依三宝,就准备吃纯素,但是,一家之中,丈夫要吃荤,儿女要吃荤,这样,原来煮一样菜即可,现在,要煮两样了,不仅麻烦多了,甚至引发家庭不合睦。其实呢,佛教中并没有要求居士吃纯素。要知道,我们提倡,不等于一定要素食,因此,学佛,要学出灵活来,不能学僵化了。我们要在把握根本精神的基础上,灵活地把事情做的更好。中国传统意义上素食的根本精神在哪?即不杀生,作为居士,当然不能杀生,不能为了吃荤去杀,但是,只要在不杀的情况下,居士食用荤食并无过错。

正如人问马祖:吃酒肉好不好。马祖回答说:吃是你的禄,不吃是你的福。

佛陀时代,有个提婆达多,专门与佛陀作对,他攻击佛陀让弟子们吃荤和穿整洁的衣服,认为是腐败,但佛陀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因为,那不合当时实际的状况,僧人是托钵,只能谁给什么食什么,哪能挑三拣四,就如现在的西藏,不让吃荤,哪来那么多青菜。因此,学佛的人不变随缘是很重要的。

英国有个征答题,说有三位科学家,他们是环境、原子、粮食专家,同在一个热气球上,如不扔出一个,气球就要爆炸,三人全会死,但这三人的研究课题都关系到拯救人类灭亡的大计,这样,你要扔谁出去呢,很多人答不上来,或答案五花八门,而有一个小男孩,他的答案是:把最胖的科学家扔出去,这答案获得第一名。

还有个类似的故事,一次,法国报纸进行一次智力竞赛,有个题目:卢浮宫突然失火了,情况只允许你抱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答案千奇百怪,但以这样一个答案获得一等奖,那就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一幅画。为什么?很简单,最实际。学佛就要这样,不要把简单的问题给复杂化了,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才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本性法师文章列表

李炳南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一、乱世学佛,皈依印光大师 李炳南(18901986)居士,...

如何引导家人都能走入佛门

问: 家里人不信佛,弟子因此很困惑,我该怎样做才能...

学佛的人一定要学忍辱

嗔心,就是嗔恚无忍的心,为三毒之一。人若生了嗔心,...

人不能过得自在,只因有太多的挂碍

百丈怀海禅师是唐代著名的禅宗高僧,我国丛林清规的制...

怎样对待学佛人之间的是非

问: 应怎样对待学佛人之间的是非、迷惑?如何搞好团结...

学佛什么事能求什么事不能求

问: 学佛什么事能求什么事不能求?请师父开示。 能弘...

学佛过程中会碰到的问题

能够学佛,是人生的最大幸事。佛菩萨告诉我们很多做人...

死亡犹如搬家

死亡像什么呢?等于我们搬家一样。我们这一生搬家搬得...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高慢心的过失

高慢心的活动,一般来说,它不太可能出现在初学者,因...

净界法师:一心三观

那么怎么样从第六意识的如理的思惟、想象来改变我们过...

【推荐】反省是智慧的源泉

人类的智慧从何而来?「反思」、「反省」是重要的源泉...

功夫做的纯熟,妄想烦恼就会辗转消失

不是说很舒服、很容易的就把自己所干的事情干好,就是...

【佛教词典】现行

(术语)阿赖耶识有生一切之法之功能,谓之种子,自此...

【佛教词典】抹香

(物名)捣沉檀为粉抹,用以撒布于塔像者。法华经提婆...

改短命为长寿的方法

1、忏悔自己过去所造的恶业。 2、从今以后,决心永远...

乘愿再来是化身还是胎生

问: 乘愿再来的菩萨是化身,还是胎生?如果是胎生,...

【推荐】诵经如何达到最佳状态

我们说读诵一部经典,要恭敬受持、法加持受持、随闻入...

【推荐】极乐世界的17种依报庄严

作为净土法门的修行人,经常会被问到,极乐世界好在哪...

【推荐】天底下最划算的投资

我们一般做一件事情总是会以利益得失的考量,来决定我...

为小狗念的经

宋朝新罗的高僧元晓,年轻的时候曾跟随大安禅师修行。...

梦参老和尚: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

略论净土欣厌行

智者大师,示现陈隋之际,开创中国天台宗,提倡归向净...

世间人为什么怀疑善恶因果的存在

又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

星云大师:励志名言名句

1.做万种事,可结万人缘;利万种人,能修万种行。 2...

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

咱们拜佛也好,礼忏、念经也好,一天当中上殿过堂的,...

认知的三个境界

人对事物的认知有三个境界。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