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报父母养育恩德,是一切众生本有的天性

衍慈法师  2013/09/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报父母养育恩德,是一切众生本有的天性

“孝道”在我们中国固有文化中,是极为重视的一种德行,所谓:“百行孝为先。”

但现今社会,儿女长大后,有能力的都离家自创天地,弥漫着嫌弃父母老人之风气,甚至把上辈作为斗争的对象,这实是值得关注。常言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报答父母养育恩德,是一切众生本有的天性,试看鸟儿也晓得反哺;羔羊也知道跪乳;北极大自然界中的企鹅父母,以身体轮流交替给子女温暖,企鹅长大后,亦站在寒风中老老实实地,身体动也不动来保护父母,不让受寒。可见畜生之类,也如是表孝恩,人类是万物之灵,若不懂孝道之理,应是何等惭愧?同样,我们任何一个人都逃不过生老病死,谁都会老,我和你也会有一天思想迟钝,行动缓慢,百病缠身,需要依赖别人的照顾。时代舜息万变,老人家思想与社会脱节,跟不上时代,或生活习惯有差异,应多加体谅和尊重。当知一者父母恩深,不好忘失,二者因果循环,今天不孝养父母,树立不到好榜样,你的儿女将来又会怎样对你呢!

佛教提倡以孝道为本,层次尤深,佛陀宣说多部经典,都教导做人的孝道,“地藏经”称为孝经,首先佛陀为母到忉利天说法,报答亲恩,次则地藏菩萨前生为婆罗门女及光目女,救拔慈母于地狱饿鬼道中……真正彻底落实孝道,古德说:“大孝释迦尊,历劫报亲恩。”

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成人。”还供书教学,定亲婚娶等等,这份伟大的慈爱,恩德如海深。怎能报答父母之恩,尽做儿女的孝道呢?孝道分有世间的孝和出世间的孝,世间的孝大多以物质,如饮食、衣服、汤药、卧具、金钱等,尽自能力供养父母口、体所需,使生活安隐;精神上顺从,冬夏晨昏,诚心照顾,每逢过节、生辰以礼庆贺、使父母欢喜。

莲池大师七笔勾中说:“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意思是说父母恩重比山丘更高,父母生我、哺我、育我、教我、令我长大,立足社会,纵然用世间最好之物质,如皇帝的五鼎三牲,这样珍贵的物品,丰富饮食去供养父母,也难以报恩于万一。唯有学佛办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行菩萨道,将此功德回向父母,使令父母脱离生死烦恼,方算圆成做子女之道(责任)。这是佛教所讲的出世间孝道。

大家听过盂兰盆经吗?目健连尊者的母亲生时不信因果,作诸恶业。当尊者初得神通,入定时见其母在饿鬼道受苦,心痛不已。故用神通力以砵盛饭与其母,可是其母恶业深重,砵饭变成火炭,不能下咽,他为救母亲,求见佛陀,得佛教示,在七月十五佛欢喜日供僧,仗十方众僧的戒德威力,令母超升。明白此道理,最好能令父母在生时,不单尽力孝养,而使他们得闻佛法,相信因果,将来得生善道。若然父母已不在世,亦应尽力救拔,戒杀、诵经、念佛,每逢七月十五供僧,做超度的佛事,不但此生父母,生生世世父母皆蒙超升,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衍慈法师文章列表

佛自酬恩孝养父母,何况凡夫而不孝养

一言孝养父母者。此明一切凡夫皆藉缘而生。云何藉缘。...

《佛说孝子经》让你成为真正的孝子

导读:《佛说孝子经》,这一部经只有一卷,收录于《大...

父母过世为他们立牌位有用吗

问: 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有一次我们讨论到我父母过...

几种不孝习气的养成

颜光衷说天底下哪有不孝顺的人呢?纵然有不孝的人,说...

你能否刻画出自己父母的形象

子欲养而亲不在:有位画家为表孝思,既然父母没有留下...

孝顺的哥哥

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女主人留下一子往生了。男主人不...

文珠法师《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一、孝道的意义 何谓孝道?孝是孝敬、孝顺、孝养;道...

救拔母亲脱离地狱的婆罗门女

过去,久远阿僧祇劫前,有位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住世四...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你这个临终正念非常脆弱,稍微一点风吹草动就被破坏了

我们以前在读佛学院的时候,老法师很喜欢讲一个公案。...

心不动摇无所住执,才能成大道

从前释迦佛在世时,有个女子坐在释迦佛边上入定了。文...

财富的秘密

【一】 收到一短信说:财富很重要啊!此为答复。 财富...

精进修为何更容易出业障呢

问: 为什么精进修时,反而比平淡修时易出业障呢? 宏...

【佛教词典】诸法实相

又名真如、法性、实际等,即一切事物的真相或真理。...

【佛教词典】阴妄一念

天台宗观门之境体。指凡夫日常所起一刹那之妄心。又作...

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

(一)实相、观相与持名 实相念: 念佛并不是专指口念...

出家为什么要剃发

剃发:又作祝发、薙发、削发、落剃、落饰、落发、净发...

【推荐】临终时会有两种力量浮出水面

净土宗念佛法门最重要的特色,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

口里念着糊涂咒,心里想的贪瞋痴

我们起心动念有好多过失,用经对照自己的心、对照自己...

五常之戒,治世之善

已上所举话头工夫动静节次,与初机入道四众安顿手脚处...

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

忍得人乐观,忍能得妙好;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

发菩提心方能消宿业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

圣严法师:怎样读书

做学问,虽然可为自己,但其并不是专为了自己;一般人...

星云大师《消除压力》

现代经常有人说:生活压力太重!为什么会压力太重?怎...

施舍的树

一棵树很喜欢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经常在树下玩,有时爬...

坎坷不可怕,一帆风顺才是最可怕的

人在不顺时才想到求神拜佛、念经。但是,坎坎坷坷时不...

「悭惜财法戒」这个戒很重要

菩萨的律仪戒跟声闻戒也有所不同,我们说明一下。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