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获得富贵果报的四种修法

天机法师  2010/10/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可以让我们获得富贵的四种修法:

一、应时行施

是指应该在一定的时间内为布施的行为。譬如冷时,我们为无衣者布施衣服;在饥荒时,为饥者布施食物。如此,对需要者而言才有用处。否则锦上添花,对有者而言,实在毫无意义。所以,布施应该对应著时效,在人们没得吃、没得穿时给他吃的、穿的、为最有利於需要者的布施,才可显现其效果,此种布施才可以称作「应时行施」。

有位在逃难中、饥渴的国王,遇到一位农夫施舍给他一碗地瓜汤,他吃得津津有味,觉得这碗地瓜汤真是人间珍品。事后,他凯旋回朝,吃的虽是山珍海味,但他每每想起农夫为他煮的那一碗地瓜汤,总觉再鲜美的食物都抵不过那碗地瓜汤的可口、好吃。

他要求厨房为他煮地瓜汤,但是,不论御厨如何变换口味,他都觉得没有农夫煮的好吃。於是,大臣们找来当时为国王煮地瓜汤的农夫,请他依著当时的作法再煮一碗。当国王吃著这碗新做的地瓜汤时,一样觉得没有当年那碗地瓜汤的好吃。

其实,地瓜汤并没有今昔之别,有别的是当年国王正在逃难中、在饥锇中,虽是最粗糙的食物,对一位又饥又渴的人来说,地瓜汤简直就是玉液琼浆、人间美味。而现在,国王口中吃的是山珍海味,心中的感觉是餍足的,地瓜汤如何能和王宫中的食物媲美呢?所以说:「救人救急。」在人们没有且需要时给他、救他,他的心中必然非常的感激。而对一位布施者而言,也是上天给了他一次非常好的布施的机会,让他有机会去获得功德,累积功德,此时他做的布施、功德也是最大的。反之,在人们匮乏时,不但不救助,甚至还哄抬物价销售,就是非常缺德的行为。

二、无轻慢心

如果对待人有轻慢心,所有的富贵就会消失於无形。在中国大陆的五台山,那里曾是文殊菩萨的道场,那儿曾经刻过一尊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的佛像,佛像手中抱著一个小孩,有如《观音送子图》,此佛像就是在阐扬文殊菩萨所示现的一段故事。

那时正值饥荒,人们都无粮食可吃,寺庙因而为众生布施稀饭。

这天,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孕妇,手中还抱著一个婴儿,向寺庙乞求一碗稀饭。出家人照例给了她一碗稀饭。孕妇说:「我手中的婴儿也需要一碗稀饭。」出家人依言再给她一碗稀饭。孕妇指著她的肚子说:「我腹中的胎儿也需要一碗稀饭。」出家人非常不高兴,立刻起了轻慢的心。当出家人生起轻慢心时,文殊菩萨所示现的妇人也立刻恢复他菩萨的真身。出家人一见文殊菩萨,心中非常的懊恼、忏悔,此时菩萨却已消失无踪。出家人赶紧跪下忏悔,并拾起妇人掉落在地上的一撮头发。出家人心想,我平常想供养菩萨都觉不容易,今天菩萨来到面前,不但未能掌握契机,还无端的生起轻慢心,使得自己与菩萨缘悭一面。 越想心里越是惭愧,一时想不开要寻短见。经众人一再规劝,出家人才打消自杀的念头,并发愿盖一座塔,将拾得的一撮头发供奉在里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随时随地都能不起轻慢心,自然有机会供养菩萨。只要有真正虔诚的心、恭敬的心,就能够获得富贵。

三、欢喜心

给人东西需出自真正的欢喜心,如果不是出自真正的欢喜心,而在给人东西时,说:「拿去!」这种不好的态度、不好的口气,对人真是没有礼貌,比不给还要糟糕。因此,给人东西时,需有虔诚、恭敬的态度,人家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当下才能得到功德。

人与人间的相处,重在是否有礼貌与虔诚、恭敬的心。给人再多,如没有虔诚、恭敬的心,也没有欢喜心,稍有志气的人,根本连开口都不会,那会乐意去拿你的东西。所以,你期望得富贵,每一样东西要给人家时,都需充满著欢喜心,把对方当成像菩萨一样地供养,当下就能获得像供养菩萨一样的功德。所以,要想得到富贵,一定要乐於布施,人家缺什么就给什么, 一 切都要能出自欢喜心。

四、不冀求果报

布施应出自对方有需求。因对方有所缺,而后我们有所给予,而不可以只为了布施的目的是在於求得好的果报。如果,人的布施是希望获得果报,换句话说,是为求得果报而去布施,此种称斤称两的心理,功德可就没有那么大了。布施能在没有冀求果报之下自然给人,方能获得很大的功德。

希望获得富贵的一生吗?只需依照这四点去做,且也只有这四点而已。这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为什么人们却都不愿意好好地去实行呢?为什么情愿让自己遭遇贫穷困苦的业报呢?

诸位善知识!这么好的机会,千万别错失。如果没有富贵的因,想要获得富贵的果,是绝对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没有种种子,想要有收成,是不可能的事。种什么因得什么果,道理如此明白,且求富贵一生的「因」是这么的简单,为什么不去种呢?为什么偏偏要种下恶因恶果呢?我们是有智慧的人,一定要懂得为自己种下善因,种下富贵的因。

诸位善知识!我们是不是能获清净庄严的身体和一生的富贵,还是过著贫穷因苦的日子?谁也不能代替我们去做决定,我们自己才是这件事情的主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留点福报在临终时用

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 我...

【推荐】在生活中积累福报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

别把生命的能量,都消耗在享受上

修道如果懂了《黄帝内经》,你就会更加谦卑,知道自己...

佛说孝顺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议

《本事经》里说: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

佛门里的四尊大财神

十方财神中的财神之王多宝如来 佛教认为宇宙在时间上和...

【推荐】证严法师《懂得修福的人》

人应互相帮助、彼此关怀。我们看看这个人字,恰好只是...

【推荐】有两件事我们非常需要去做

朝拜五台山,不是每个人都能来的,这需要因缘。不管信...

顺着道德去做,就能得到五种福报

《周易》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咬定青山不放松

今天和大家谈一谈清代画家郑板桥的《竹石》。诗中写道...

用什么心态来修学,才会比较圆满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阿难尊者发了愿以后...

警惕「卧室杀手」

卧室是我们修养生息、放松身心的地方,因此很多人在装...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

在当今市场经济和环境中,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

【佛教词典】二十五谛

(术语)数论外道说明宇宙万有开展状况顺序之根木原理...

【佛教词典】染色

资持记释云:“一切下,判染色。仪云,紫草、黄檗、栀...

念佛之人不可效仿愚人做愚痴事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生...

漫谈社会上误解佛教的人们

一、对佛教歧视的人 这种人又分二类:一类是有意的,...

极乐世界的菩萨,在这个世间的示现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来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自古及今应...

赵州公案「无门关」

(一) 禅宗一法,本来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没有公案可...

功德是被自己的后悔心破坏的

《广论》上说,菩萨能够不顾惜自身一切的生活资具,包...

【推荐】吃苦了苦,苦尽甘来

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世事生生息...

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

意思是乞士,称呼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出家人...

穿越生命的地狱--舍弃与坚韧

本心若虚空,清净无一物。 焚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 ...

法乐之乐才是无穷而长久的甘味

人们通常认为快乐离不开财富,因此为了争取得到更多的...

【推荐】如何把弥陀的功德转成自己的功德

净土宗的道理是他力门、果地教,整体而言,净土法门修...

禅宗是佛法的根本

有人认为有情世界不能离开禅还好懂,因为他是有情,但...

遮止无意义的话语

有人想:我是生存在现代社会的现代人,难道连说话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