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惭愧心与七圣财

宽运法师  2014/03/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惭愧心与七圣财

一、惭愧的意义

惭愧,是惭与愧的并称,即对已犯的错误生起羞耻或内疚之心。《俱舍论》云:自省所造之罪恶而感羞耻之心为「惭」;以自己所造之罪面对他人时,引以为耻之心为「愧」。《大般涅盘经·梵行品》亦说:「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惭着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惭愧。」「惭」是自己不造罪,「愧」是不教他人造罪;「惭」是自心中感觉羞耻,「愧」是自己之罪向他人披露时,感觉很羞耻;「惭」是对人之羞耻心,「愧」是对天之羞耻心。而《成唯识论》卷六则认为,「惭」是先尊重自身,而后崇重贤者与圣者,并崇重法;「愧」系由世间之力,意即由于他人之讥谤或法律之制裁,而轻拒暴恶。

所以,惭愧就是对于自己不好的行为、心念,感觉羞耻,从而知道忏悔改过。

二、惭愧的重要

惭愧虽然看似无形,但它的力量却是非常大的,惭愧心就好比推动船航前进的力量。《佛遗教经》说:「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勾,能制人非法。」虽然犯了过错,如果知道羞耻,穿上惭愧的衣服,过去的暇疵仍然可以袪除,回复原有的清净。正如古人所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就是强调知错能改的可贵。只要知道惭愧,只要识得认错,万恶的罪人也会被接纳、原谅。

惭愧,是能拥护世间的二种善法,如《本事经》说:「二白净善法,能护诸世间,令不失人天,谓断及与愧。若无此二法,都不识尊卑,秽杂似牛羊,鸡猪狗等类。由有此二法,能了别尊卑,非如牛羊等,行诸杂秽事。诸有智慧人,成就二白法,常守人天趣,终不堕三涂。」

三、惭愧的实践

印光大师自称为「常惭愧僧」,毕生力弘净土,淡泊名利,刻苦俭朴,恒示人以老实修持之道,后人尊之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我们每一个佛弟子当效古德行谊,应该常怀惭愧心、羞耻心,要耻于自己有很多的习气、有很多的缺点,无法担当很多的责任;当然更要耻于有很多贪、瞋、痴,有很多不清净心。在《佛说孛经》里,提出人有十事可愧,即:1、君不晓政;2、臣子无礼;3、受恩不报;4、过不能改;5、两夫一妻;6、未嫁怀妊;7、习不成就;8、人有兵不能战斗;9、悭人观布施;10、奴婢不能使。

四、惭愧与七圣财

惭愧是「七圣财」之一,「七圣财」是成就佛道的七种圣法。据《法句经》所说,出世间的法财有七种,称为七圣财,亦即圣者的财富:

1.信仰:《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仰是一切善行的根据,我们能对佛法生起信仰,自然能够依照佛法指示的去行善,自然能够引道人生的正确目标,获得无上的利益。

2.听闻:学佛要听闻正法才能契入佛道,所谓「以闻思修入三摩地」,因此学佛的第一步要「多闻熏习」。而闻法要有「如地植于种,如器受于水,应离三种失」的心态,不能用轻慢心、不能有成见、邪见,更不能有妄想,应该用虔诚心、恭敬心、谦卑心、清净心闻法,才能受用。

3.精进:凡正当、有益于人我的事,努力去做,就是精进。经云:「在家懒惰,失于俗利;出家懈怠,丧于法宝。」懒惰懈怠是人生大病,应该常行精进以对治之。

4.持戒:戒是一种轨范、规矩,是行为依循的准则,譬如火车的铁轨,能将我们的身心导入道德的正轨,迈向涅盘解脱的大道。戒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只要不侵犯而利益别人,就是持戒,这就是佛教止恶行善的根本精神。

5.惭愧:自惭而不造诸恶,于不善法心生羞愧,是为惭愧。能够惭愧自己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有所不足、有所不净,道德、人格才能升华。

6.布施:将自己所有与他人分享,就叫布施。如对贫病无依者,给予食、衣、药、钱等,称「财施」;将自己的技术、经验传授给人,让别人明理,获得智慧,称「法施」。勿加诸别人痛苦、害怕,进而帮助他远离一切忧怖,称「无畏施」。

7.定慧:摄心不散,照了诸法,是为定慧。定是慧体,慧为定用,两者如灯与光,相辅相成,不即不离。学佛的人常生清净心,自然定心而生慧,慧中而有定,有了定慧才能解脱生死。

信仰佛法本身就是财富;世间的财富有限、有量、有漏,而且终有消失的一天;唯有出世间的圣财,才能永存不灭,因此为佛弟子者,当求「七圣财」。

《佛遗教经》说,人之异于禽兽者,是因为人有羞耻心;若无羞耻心,则与诸禽兽无异也。《增一阿含经》亦云:「佛告诸比丘,世有二妙法拥护世间:所谓有惭、有愧也。诸比丘,若无此二法,世间则不别父母、兄弟、妻子、知识、尊长、大小,即与畜类同等也。是故,比丘当习有惭、有愧。」佛陀制戒有两种目的,其中一种为近在摄僧:「摄僧,极摄僧,令僧安乐;折服无羞之人;有惭愧心者很安乐住持……。」可见惭愧心对于在家和出家两众都很重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宽运法师文章列表

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一般人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想逃避它。可是聪明的人却研...

三坛大戒的病中忏悔:亲受三宝最真切的「显灵加持」

晚钟敲过,闭目卧在床铺上,这一天又要过去了。 在太白...

圣严法师《忏悔的意义与功能》

拜忏,事实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 「忏悔」一词,...

忏悔的五个要点

1、忏悔要有惭愧羞耻之心,要真正知道自己错了。 2、...

三昧水忏的来历

佛教重视检讨自己的错误,因此有个别忏悔和集体忏悔。...

发愿忏悔回向,这三步每天都得做

为什么我们要经过学呢?不学你怎么知道?你不知道,人...

忏悔法门「无生观」很重要

假设我们这一念心跟人事接触的时候都有真正结合,无量...

不怕犯错,怕不改过

佛陀走到一处乡村聚落,远远地看到了一位比丘,态度散...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正如法师《念佛以求生西方为究竟》

(第一日)念佛的利益 念佛,乃种植善根福德因缘,其...

翻翻经书是否等于跟念经一样

问: 我是缅甸华侨,我看经书有的时候不懂,那天有一...

妙莲老和尚《妙莲老和尚佛七中开示二》

第一天 山溪日夜流声静 佛号法水涤尘心 一、皇天不负...

105岁方丈的一天:身体硬朗,关心时政大事

在深圳仙湖弘法寺的方丈室里,每天都有不少信众前来结...

【佛教词典】无后生死

(术语)七种生死之一。谓等觉之菩萨也。以彼此身入于...

【佛教词典】小阿师

(杂语)阿字无意,犹言小师。阿者,如阿谁阿爷为呼亲...

残经与破损佛像的处理方法

残经不能修补,烧掉没有罪过。如果是还可以看,可以修...

李炳南居士《佛七开示系列》

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 第一次开示 念佛结七迄今二十有...

佛友间讨论佛法,说错了是谤佛谤法谤僧吗

问: 佛友之间讨论佛法的时候,说错了话是否就是谤佛谤...

慈心不杀,当吃长素

慈心不杀 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

攀缘妄境,造业轮回

在商朝,商朝最后一个皇帝商纣王,商纣王有一天,有一...

拜佛姿势图解

第一.站立姿势.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手肘自然弯...

阿弥陀佛怜念众生,生生世世不相舍离

【原文】 阿弥陀佛慈悲愿力,遍周法界,普接众生,作大...

如何劝临终亲人发愿往生

一、直接问你心里有哪些放不下? 直接问病重的亲人你心...

是否适合做夫妻的10个标准

现如今,婚姻的可靠度似乎越来越低,离婚率高居不下。...

放不下,妄想就多,苦了自己

在这里一个关键点,你是不是有入道,很简单,你有没有...

贪取天眼

贪心是人类的天性,可是贪也有善贪恶贪,有正贪与邪贪...

参禅人在修行中会出现的种种境界

真实用功办道的人,首先要明了佛法的道理,尤其是参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