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什么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目之相

2014/07/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师父曾于说法时开示:‘必要的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目之相。’什么是金刚怒目相的真谛呢?修行学佛的人,在面对他人过失时,如果表现愤怒是否就是金刚怒目相?

中台禅寺答:儒家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修行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气与执着,有优点也有缺点,有特别在意的地方,也有豁达容易放下的地方,这是因为每个人过去环境、种种薰修、观念,都不尽相同。

一般人不是圣人,身口意三业无法圆满是正常的,所以更需要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心行。六祖大师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修行就是要去除、改掉自己的执着、烦恼,如果常看别人的缺点,往往会增加我们的烦恼,所以,儒家要我们看别人的优点,且多学习,而别人的缺点,正可作为一面镜子,用来观照自己的行为,若我们有此情形,就改正过来,这样无论别人行为的善恶,都是我们修道的增上缘,这才是修行人面对人事的正确态度。

所谓人与人的相处,贵在一个‘和’字,‘待人以和’且要广结善缘,更重要的是,以佛法来自我反省,加以实践,而不要受此境风影响。如此一来能具足他人优点,且不受他人缺点影响,对个人修持真正能有所增益。

《楞严经》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即透过听经闻法,了解了佛法的道理,建立了正知见。然而理上虽然明白了,但无始劫来的习气、烦恼却非马上可以去除,需靠慢慢的薰修,才能断除。

例如听经闻法,知道‘火烧功德林’的道理,知道起嗔心不好;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一旦遇到逆境,有时还是作不了主,嗔心大起。所以,由此可知,要将‘理’落实在‘事’,并非马上就能达到,还需要经过一番努力,但是修行最后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事理一如。因此在修行的过程中,就要依着佛法的道理,在日用中不断地觉察、觉照自己的每个言行举止,乃至每个起心动念,如此日久功深,慢慢就能去除自己的习气、烦恼,达到事理一如。

无始来的习气、烦恼每个人都有,只是厚薄不同;再者,每个人过去的善根也有深浅之别。所以,今生虽同闻佛法,但断除习气、烦恼的快慢亦有不同。但毕竟人人都有本具的佛性,只要在菩提道上发长远心、精进心,最后每个人都能断尽烦恼,圆成佛道。

‘金刚怒目相’乃菩萨慈悲为了遏止恶人的恶行,使其勿再造恶业,以免将来受苦果所示现的相貌。所以,虽现的是怒目相,但其内心却满怀慈悲,希望众生最终能改恶行善。由于众生的根机不同,故菩萨应机示现,有时慈眉善目,有时金刚怒目,这些都是菩萨度众的方便,最终目的是希望众生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离一切苦,毕竟大乐。不过‘金刚怒目相’是对非常顽劣、难调的众生所采取的,并不适合对一般人,而且,现‘金刚怒目相’的菩萨,本身需要一定程度功夫,能做到自己决不起嗔恨心,心内平静像无波清澈的大海一般,又能善观因缘。

明白了以上这些道理,相信能解答您的疑惑,在这条修行的菩提道上,找到自己用功的方向,同时也能以更开阔的胸襟及方法面对众生、广度有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初学佛法的应怎么学

问: 初学佛法并有志于出家修行的人应该先读什么经?...

什么是心地法门,该如何去修

问: 请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什么是心地法门,怎...

人有虚荣心是好还是坏呢

问: 师父,人有虚荣心是好还是坏呢? 慧广法师答:...

烧出舍利就一定是往生极乐世界了吗

问:请问师父,人往生后烧出舍利子,一定是去西方极乐...

去极乐世界的方法是什么

问: 去极乐世界的方法是什么? 大安法师答: 要成就...

人到中年真的百事哀吗

问: 社会目前的中坚分子,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五年级,...

圣严法师《祈福法会有用吗》

佛教团体经常举办各种法会,包括祈福平安法会、消灾祈...

东林佛号是怎么个缘起

问: 请师父您给我们讲一下殊胜的东林佛号是怎么个缘...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什么是加持,加持是如何发生效用的

问: 什么是加持?什么是气场?加持是怎么发生效用的?...

保持知足常乐的态度

谈到人生,应该从两方面来讲,一个是人的生活,一个是...

不是你想修行,就可以修行的

《阴骘文》,印光大师非常重视这篇文章,它讲到文昌帝...

【推荐】诵经如何达到最佳状态

我们说读诵一部经典,要恭敬受持、法加持受持、随闻入...

【佛教词典】信己(二)

信己略说为三:   一、信己不异于佛。所谓一切众生,...

【佛教词典】八种分别能生三事

【八种分别能生三事】 p0086 瑜伽三十六卷二十页云:云...

业障深重有资格往生吗

平时我们常常有一种自卑感,觉得:我自己造作、举心动...

【推荐】带业往生对我们多么的重要

那么下面就是能除罪否疑。那有人问:临终的时候以猛利...

恶口两舌

过去有一个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真是取用不尽,...

畜生道众生能直接超度往生净土吗

问: 畜生道众生能直接超度往生净土吗?还是需要来生投...

佛陀一天的时间

世界所有宗教导师中,佛陀可以被认为是精力最充沛,行...

婚葬要置办杀生酒席,学佛人该怎么办

问: 我是一个农村人,村里的习俗,婚葬要置办酒席,杀...

提前释放出狱的比丘

想一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

圣严法师:如何做到「境随心转」

问: 社会环境意见纷乱,我们常常「心随境转」,局势...

皈依会不会有副作用

问: 假如带非常小的孩子皈依,根本不知这小孩以后长成...

不住于过去、未来、现在

(一)普通人的心理活动-住于过去和未来 一般人总是常...

【推荐】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问: 在忏悔时,我们对罪业是诃责的,但是要同时观察罪...

法清法师:佛教为什么要叫人修忍辱

问: 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可佛家却叫人修忍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