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都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

净界法师  2014/08/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都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

前六识这是属于心法,根、尘是属于色法。那么前六识主要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夹带前五识造业。但是第六识能明了、造业,要有一个所依,也就是它的根——六根,依止六根在六尘境界了别,得到所缘的六尘。

其实,我们所缘的六尘,刚开始第八识变现的六尘叫本质相分,这是众生共业所变现出来的。譬如说佛桌的莲华灯,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出现呢?是我们共业把它变现出来的。但是共业变现出来的莲华灯,我们不能受用,我们受用什么呢?只是看到影像相分,每个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莲华灯,取到自己的影像。也就是莲华灯是共业──大家的业力把它变现出来,这是本质相分,我们看不到。之后我们去看莲华灯,取到自己眼识里面的影像相分,福报大的人,看莲华灯特别的庄严,福报差的人,看莲华灯比较丑,这是个人的业力关系。

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本质相分跟影像相分,好比水,以人的业力,大家看到的都是水,不管是中国人、美国人、印度人、男人、女人看到都是水,但是饿鬼道看到水是火,鬼道的十八界特别粗重,是苦恼的。虽然水是一个本质境,是人的共业把水变现出来的,但是每个人跟水接触的感觉不一样,有些人喝水,觉得特别的甘美,业障重的人,喝这个水就是苦苦的,这是什么呢?影像相分,都是自心所变现起的影子而已,所以说如镜中之影子。

又好比有一尊佛像,万德庄严坐在佛堂中,每个人拿一面镜子去照他,如果你的镜子是黑的,那佛像印在你的镜子里,是黑黑的,为什么呢?因为你的镜子有问题,本质境并没问题。那么另外一个人,把镜子擦的特别亮,佛像在他的镜子里,又清净又庄严。为什么呢?因为二个镜子不一样。本质相分是众生共业所变现出来的,那为什么每个人看到的未必是一样?是因为眼识之见分,借着第八识所共变之境相(佛像)作本质,然后再变现自己眼识之相分(影像)而攀缘之。

在《维摩诘经》佛国品里,有讲到一首偈颂,解释天人的境界说: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欲界天跟我们人道一样,有男女、饮食、睡眠的欲望,同一桌吃饭,福报大的人,看到饭菜特别香美,福报少一点的人,就差一点。就像当初行布施,之后你升天,他也升天,大家同在一个法界,但是随各人施心之大小,所感得的饭菜却不一样——随其福德,饭色有异。为什么?福德力不一样,也就是各人的影像相分不一样。所以世间事的确是万般皆是业,都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境界。这是说明本质境与影像境的不同之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我们要在临终之前做好两件事情

净土宗的修学,在大乘当中它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佛力加持...

念佛就打瞌睡,一定要先修忏悔

有些人一提起佛号就容易昏沉,对不对?他不念佛还不会...

阿赖耶识的可怕,很多人都忽略了

阿赖耶识的可怕,就是你平常不知道它存在。你平常就是...

业障并不是障碍我们的关键

其实我们不能怪业力给我们痛苦,业力它只做了一件事情...

如何做好临命终时的准备

从唯识的角度来观察人生,我们知道唯识的整个生命的因...

你凭什么离开三界

净土宗的带业往生,诸位你想想看,净土是一个清净庄严...

如何让业力的相续暂时沉淀下来

在我们修行中,是透过拜忏,忏悔等方式对业力进行直接...

唯识要义解说

一、唯识之义 唯识者,据《成唯识论述记》云:唯谓简别...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阿弥陀」三个字意义重大

【阿弥陀】这三个字,在净土中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

怎样让家人尽快断掉肉食

问: 我从现实生活中、新闻中、书刊网络文章中看到了...

遇到事情,先观察自己很重要

觉察的智慧是内观的,跟别人没关系。就是不管你遇到什...

何不为自己积点福

我有位朋友在昆明的钱局街做了几年服装,店小乾坤大,...

【佛教词典】随说因

梵语 anuvyavahāra-hetu。为十因之一。语出瑜伽师地论...

【佛教词典】正理一滴论

梵名 Nyāyabindu。又称正理一滴、正理滴论、正理方隅...

舍多就少---做人的智慧

舍多就少---等到真能悟出了,代表着智慧已达巅峰,但等...

「见诸相非相」应如何理解

问: 佛于《金刚经》中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只要种子还在,希望就在

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受多少艰,无论经历多少...

学佛有了目标,是不是也是一种执着呢

问: 平时有人说,做人需要有理想、信念和目标,学佛...

色受想行识里面的「想」和「识」有什么不同

问: 请问法师,色、受、想、行、识里面的想和识有什么...

每日的课诵对居士修学尤为重要

修学佛法的过程就是不断破除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等一切诸...

说四众过罪的四个条件

说四众过罪,它罪业的成立有四种条件: 第一个,因:要...

圣严法师《祭祖》

祭祖是中国人孝道精神的表现,饮水思源、慎终追远是很...

星云大师《残缺就是美》

每次看到残障人士,我总是想起家乡那个踽踽独行的小女...

憨山大师彻悟心性的故事

彻悟心性 一五七五年,憨山大师三十岁。这年新春正月同...

如何平衡生存与金钱的关系呢

问: 师父,都说追求金钱就是欲望,但世间的生存我们...

佛教对物质生活的看法

佛陀为我们揭示了一切皆苦的实相,更告诉我们解决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