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改变你的思想,使令业果不成

净界法师  2014/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改变你的思想,使令业果不成

我讲一个净土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在念佛法要中讲到清朝一个吴毛居士:

这个吴毛居士是当时吴氏家族的仆人,那个家人是一个很大的大富长者的家族。这个仆人他平常除了做仆役的劳役工作,他就是好好的持戒念佛,念佛念得不错,看它的意思,他念佛不是嘴巴念佛,他还有观照力,调伏自己的烦恼。

清朝的时候产生了叛乱,有叛乱的军队渡江而来,所以他们的主人带了很多人及钱财都跑掉了,他自己就甘心留守看管家宅。叛军来的时候看到里面的房子这么大,钱财都被带走就很生气就拿他出气,用枪刺他七枪当场把他刺死,七枪而身亡。

死了以后也没人埋尸,就死在花园当中,经过几天以后乱兵被平定了,主人带了一些人就回来了,一看,唉哟,吴毛为我们牺牲了!过去一看,诶!他又醒过来,他醒过来说:你不要伤心,我过去生有重大的罪业,我本来要做七世的猪身来偿还罪障,现在我因为念佛的关系重报轻受,七枪来酬偿我七世的猪身,这业报已尽,我现在要念佛往生了,你们好好为我助念,讲完以后合掌念佛而往生。

我们讲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这个人他过去的罪业,因为他心念的改变,所以他整个因缘改变。我们上次讲课的时候,引用圆瑛老和尚的开示,他的意思就是说:带业往生,其实我要消宿业是很难,无始劫造这么多罪业,你怎么办?所以改变在缘,就是你要改变你的念头。你说,你一辈子忏悔业障……蕅益大师说:你就是每天都忏悔,忏了一百年,你所消的业障如爪中土,未消的业障如大地土。

那怎么办呢?改变你的思想,使令业果不成,惑业苦虽然有业,但是它没有滋润的增上缘,使令果报不成。就是我们昨天说的:破和合识,断相续心。所以你看这吴毛居士,他能够念佛念到整个念头完全改变,他本来要受七生的猪身,结果以七枪的轻报偿还。

蕅益大师在这段的结示,他说:如此经文你应该知道,修行之急务,要在断除业计颠倒。特别是对治计颠倒,遍计执的颠倒,当然我们也要对治业颠倒。所以前面讲,从今开始好好持戒,过去造了罪业那就好好忏悔,别再造新的业。第二个,你要好好的正念真如,不随妄转。

我们上次讲过,烦恼的第一念不能怪你,因为凡夫都会起烦恼的,但是你第二念的相续,这个就是你不对了!你的观照力没有正念真如,没有把佛号提起来,没有正念真如。所以《菩萨戒》是第二念结罪,就是你没有做到断相续心,破和合识。

你真正能够断相续心,破和合识的时候,你过去的业在《唯识学》叫不增长业,就是这个业力不能到三恶道去了,顶多在人世间重报轻受。所以你看有些人他一修行,越用功,业障越现前,这个是好事情,表示你过去重大的罪业,因为你心念的改变把它逼出来,逼出来以后把业障消掉,这是好事情!

说实在你的思想没有真正的转变之前,业障是不会逼出来的,那是真的。思想要达到真的脱胎换骨,思想真正的改变,你的业障才会逼出来。这是我们说的破和合识,断相续心,破除业计颠倒,这样子你才能够在轮回当中,找到一条新的光明,否则的话,我们就是本经说的于尘劳中,法尔轮转,此辈名为可怜愍者。被妄想的力量一直牵动,就很难出离。

古德说:前面的汝今应知是偏重在人身难得,这一段的结释偏重在佛法难闻。

海公他在这一段经文说:佛陀出世,正法时代的印度有三亿人口,有一亿的人口没有听闻佛名,没有听闻正法,跟佛陀同一个时间出世,也生长在印度,从来没有听过释迦牟尼佛的名称,也没有听到什么叫正法。有一亿的人只听闻佛名,不闻正法,只有一亿的人,能够听闻佛法又知道佛名,佛世的时候尚且是三分之一的人听闻正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心的妙用

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看人、看事,看尽男男女女,...

病不见愈,乃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

接下来一段呢是《示重报轻受及如法治丧》,就是开示的...

念佛时耳鸣烦躁无法摄心该怎么办

问: 顶礼法师!弟子因为业障深重饱受耳鸣之苦,而念佛...

念佛最能敌恶业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四十八大愿——(第18愿)十念皆生我国

意谓:我成佛时,十方众生听闻我名号功德已,生起至诚...

障碍最怕一件事情,就是你的坚持

当我们在精进的时候,你要相信一件事情:事在人为。虽...

不要去破坏人家的名利,不要去算计人家的财产

我们讲到说,不要去坏人家的名利,为什么呀?熙熙攘攘...

听经就会打瞌睡,是业障重吗

问: 有时一听经就会打瞌睡,是消业障吗?还是业障重...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为什么要恭敬尊重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问:为什么我们要恭敬、尊重所有的出家僧人呢?含(受...

找到清净本性,这才是成佛的根本

大乘佛法的菩萨道跟一般外道的修学有些地方是相同的,...

佛法只要你肯学,都有你要学的东西

作为一个空中的云,作为一个空中的雨水,它是平等的。...

福德是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

佛法把生命的功德分两种:一种是福德,它可以产生暂时...

【佛教词典】内空

【内空】 p0365 瑜伽九十卷二十一页云:内空者:谓于内...

【佛教词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是比丘具足戒以外的微细行仪。比丘所应守之二百五十戒...

处处谦卑,驾驭傲慢

卑以自牧是出自《周易》谦卦里的一句话,印祖也常常引...

身体的细胞是不是也会被教育

问: 身体的细胞是不是也会被教育? 大安法师答: 你这...

西天第一代祖师迦叶尊者

(一)精通一切知识 摩诃迦叶波,汉译饮光,谓古仙人...

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

《大乘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记述,当众生遭遇...

挂着花鬘的羊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

劝老人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今天我要对专修或主修净土的老人讲一点话: 老人们该好...

心中的快乐藤

也许流年不利,天灾人祸,村民们浮躁不安,闷闷不乐。...

楼宇烈:明星信佛最根本的虔诚,还是要担当社会的责任

楼宇烈老先生刚过了80岁生日不久。他是北京大学哲学系...

发心愈大,挫折愈多

像我们在人生当中,你挫折多得很。不论哪位道友,当你...

布施、放生、施食后的感应

1 找工作 毕业的时候找工作,我们大学要求的比较严,...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在理上你大彻大悟,在事上你还得...

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

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