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勿在虚假的物质生活中打转

惟觉法师  2015/01/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勿在虚假的物质生活中打转

佛法说“人身难得”,既然得了人身,却不了解因果、心性的道理,起惑、造业,就枉费了这一生。儒家说:“罔念作狂,克念作圣。”强调这一念心的重要性,与佛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善去恶 慧日朗然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作学问是累积而来的,是一个加号,如儒家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学海无涯,所以要博学多闻,活到老、学到老。修行则是一个减号,经常检讨反省心当中的无明烦恼,有了过失马上改过,烦恼化得干干净净,清净心、无为心现前了,就是净土。虽然是两条路,但不相冲突。

一个是知识,一个是智慧。知识是学来的,如小学、中学、高中到大学,每个阶段都有它的知识,不管学多少,这些都是后天一层一层加上去的;时间一久,不复习,就忘掉了,无论科学、哲学、医学,都是一样的,这是属于知识的层面。

一个人能判断、能觉悟,知道是非善恶,了解人生的价值究竟在哪里,这就要靠智慧。打坐时,就是要反省检讨,把心当中的烦恼化掉,这就是智慧。有了过失,知道检讨、反省、改进的这一念觉悟的心、觉照的心,就称之为智慧。所以,知识是后天学来的,智慧的这一念心则是本具的。

昔王阳明贬至龙场驿,悟到格物之道,他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我们的心有体、有用。以用来说,起善念就是功德,起恶念就是罪过。“知善知恶是良知”,知道现在起的是善念还是恶念,这个心就是觉性,就是良知良能。“为善去恶是格物”,把心中的杂念、妄念统统沉淀下来,这是用功的一种方法;心作用了以后,不作用想,归于菩提、涅槃,这就是体,所以说“无善无恶心之体”,这念心一念不生,心明如镜,这就是道。

背尘合觉 格物致知

一般人都是到外面找刺激,身心才感到快乐。佛法提到,众生眼以色为食、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舌以味为食、意根以法尘为食,始终在物质的追求当中。眼睛要看好东西,不看好像没有依靠;耳朵要听好听的声音,唱歌、跳舞,歌星来了,造成轰动,万人空巷,为什么?不看、不听就很难过。鼻子喜欢闻香的东西,就在身上洒洒香水。舌根要求最好的味道,讲究酸甜苦辣。身体也要享受,坐要坐好的;睡要睡好的,睡弹簧床、盖蚕丝被;穿要穿好的,冬天要穿貂皮大衣,为什么?一是追求美感,一是触尘,要求穿得很舒服。意根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不想就感觉无聊,无所事事。这些都属于众生境界。物质的追求当下好像很快乐,等到刺激过了以后,身心劳顿,所以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儒家所说的“格物”,就是把心当中的贪心、瞋心、痴心、慢心……种种垃圾去掉。打坐时澄清当下这一念心,就是在“格物”。菩萨向五明处学习,第一个是内明。内明,就是要格物,要检讨反省,要转识成智、转染成净,要漏尽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漏尽,就是用对治的方法,化掉心当中的烦恼,这就是“格物”。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管做什么,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人生就很枯燥,只在烦恼中过日子,认贼作父,在虚假的物质生活中打转。修行是以寂静为乐,菩萨以“禅悦为食,法喜充满”,我们听闻佛法,打坐时一念不生,这就是我们的粮食,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做到了,就入于贤位、圣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惟觉法师文章列表

情感重的人为何会堕落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

心能大能小

有一位信者问无德禅师道: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

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问: 阿弥陀佛,师父,我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妒火杀死亲生子

白泰官,清朝雍正年间有名的江南八大剑侠之一。 有一...

梦参老和尚《弥陀心法》

错误的观念 没有讲经之前,跟大家说几句,最近一段时...

平常心要如何修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

如果研究过唯识,你就不敢去伤害任何一个众生

万法唯识,万是代名词,表示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法的...

护他即是自护

释迦牟尼佛昔日于拘萨罗国游化时,一日在私伽陀村落北...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推荐】化太岁、谢太岁的法事有什么渊源和道理

如今,化太岁、谢太岁的法事在中国民间十分盛行。 在寺...

从医学角度谈临终三要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中,接触最多的莫过于生死别离...

忆念菩萨的圣号,要生感恩心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

衍慈法师佛学问答

问:若知自己业障重,应如何是好 ? 答:若知自己业障...

【佛教词典】五戒法

佛昔为在家弟子受三皈依后,即授予五戒,使之成为优婆...

【佛教词典】怀深

(1077~1132)宋代云门宗僧。寿春府(安徽)六安人,...

阿弥陀佛与我们众生的关系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要了解阿弥陀佛跟我们这些众生是...

猴王救母

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季,佛陀在舍卫国与出家弟子们依例安...

生命中的五颗球

几年前,在一所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可口可乐的首席执行...

居士团体男女共住不合适

现有不少居士团体,大家聚在一起共同修行,以求依众靠...

被烦恼贼掠夺

从前,有两个人结伴同行,希望在旅途中彼此有个照应。...

从点状的佛号提升到片状的佛号

我们怎么把一个点状的佛号提升到一种片状的佛号,让你...

幸与不幸,完全由自己而定

佛陀在世时,波斯匿王来到佛陀讲经说法的祇树给孤独园...

【推荐】行住坐卧中如何积累净土资粮

净土法门有理有迹。理是内在的妙理,了知一切事相不出...

六大根本烦恼牵引着我们轮回

我们讲业障通常包括了三大类,哪三大类?就是烦恼障、...

佛菩萨为什么要坐在莲花上

莲花表征清净无染,光明自在的意思,因为莲花出于污泥...

【推荐】具足了所有功德的六个字

阿弥陀佛把他因地当中,无量劫以来备修菩萨六度万行,...

净业行人如何勘验自己是否深信切愿

在临命终时由两种力量决定,一个是业力,一个是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