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用八正道来引导你的思想

净界法师  2015/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用八正道来引导你的思想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那么佛教的因缘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就是说这个生命,我们本来清净,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出来呢?首先他会得到一个知见,这个知见有两种可能。第一个他的生活的经验,他可能在生活当中遇到很大的挫折,很大的逆境的考验,或者他曾经被骗,他就认为人性本恶。那么他成长过程当中,他得到很多人的资助,他建立的人生观,他认为人性本善。或者他有幸遇到佛法的启发,他知道人性本来清净,那么他由不同的知见,经过他长时间的这样子思维消化,会产生一种很大的引导力量,叫作胜解。.

这就是为什么人会有不同,因为他从他的人生的经验当中,他得到很多的概念,而这个概念他慢慢累积,形成他一种自我意识,那么这个自我意识就带动他的身口意三业,他就会讲出不同的话,他会造不同的业,他从事不同的职业等等。那么这种情况他不是一天两天,他会数数的熏习,这个精进他的不断地熏习,点点滴滴的累积,所以你年纪越大,你自我意识,你所成就的思想越坚固。那么由这个思想会产生一个念头,你的一个判断力,那么最后变成一个很坚固的一种胜解的正定,这个到正定就很难改变了,那么这个正定又加强了你的思想。

所以这个八正道的公式,当然它主要是讲佛法,但是这套公式也适用于所有的众生,只是如果他是错误的,把这个正,第一个正改成邪,其它都一样。如果你一开始是邪恶的知见,你就会产生邪恶的思维,邪恶的身口意,邪恶的精进,邪恶的念头,邪恶的禅定,最后又加强你邪恶的思想。所以我们的第一因是很重要的。一个人会犯罪,他内心一定有一个错误的思想,他才会犯罪,佛法认为是从思想去推动你的身口意的。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他随佛出家以后,他前面几年是依止僧团,但是他后来就自己一个人住茅棚了,那么他自己在那打坐修行修了六年,功夫都没有长进,没有长进他很苦恼,他说我修了六年,我的内心我出家的时候遇到事情是起这个烦恼,现在六年后还是起这个烦恼,一点都没有长进,他就想要还俗回家了,这个大慈悲的佛陀看到这件事情,佛陀就现出另外一种行脚比丘的样子,就跑到这个住茅棚的比丘地方说:我是行脚比丘,我可不可以在你这个茅棚跟你借住几天?

这个住茅棚比丘说:欢迎。佛陀所示现的比丘就跟这个比丘两个人就住在一起了,每天陪他打坐,陪他一起吃饭等等。有一天这个佛陀所变现的比丘就跟住茅棚比丘说:我今天带你去一个地方好不好?我们在那打坐,那个环境非常好。这个住茅棚比丘说:好啊。那么这个佛陀化现的比丘就带着这个比丘到了一个海边,然后这个地方很多的石头,他们两个就坐在两个石头上面对大海打坐。

坐着坐着,在沙滩上出现一个乌龟,乌龟在沙滩里面慢慢地走动,慢慢地走动,走动的过程当中遇到一个野犴,野犴有点像狐狸,比狐狸还小的一个动物。这个野犴看到这个乌龟就过去吃这个乌龟的肉,这乌龟看到野犴一来,就赶紧把这个六根收回去,就住在它的乌龟壳里面去了。佛陀变现的比丘就跟另外一个比丘说:你看这个乌龟很不错,乌龟有护身之铠,野犴不得其便。他说乌龟为什么没有让野犴吃掉呢?因为它知道把六根这个肉把它收起来。

这个比丘得到这个启示以后,他就知道他错了,因为他以前都是空心静坐。空心静坐就是什么都不想,空心静坐你的烦恼会一时的淡薄,但是你没有产生一个对治的力量,所以你空心出来以后,你的烦恼原封不动,该怎么样还怎么样。诸法因缘生,我们今生的思想是很多生很多生的累积,就像流水一样,如果你没有做出改变,它就不会改变。就是说你没有创造一个改变的因缘,你今天就跟昨天一样,因为你没有做出改变的因缘,所以我们今天内心当中没有修习道法的观照,你今天跟昨天一样是很正常的,因为你没有产生一种对治的力量。

这个球它滚过来,你中间没有另外踢一个方向,它就是这个方向而已。所以这个比丘他做了一件错事,他以为说坐在那个地方,念念佛,持持咒,然后就大事已办了,那你没有去对治妄想,妄想就跟你出家的时候一样多。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必须做出改变,而这个改变的能量它的方法必须从先圣先贤的经典里面去学习,是这个意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动和静,昏和散,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态...

能够这样坚持,往生就能预知时至

何为水到渠成呢?就是功夫纯熟的时候,你嘴上在吃饭,...

生死到来,如何预知时至

承问:生死到来,如何预知时至?此则不难。若能念念了...

受到了伤害遭受痛苦,也是有大利益的

当受到伤害,遭受痛苦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天塌了,地陷...

星云大师《天堂地狱在一念之间》

在我弘法的岁月中,经常有人问我:「天堂地狱在那里?...

人做事,不要让事做人

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这也是...

将挑剔转为善用

在一个小小的同学聚会上,有个漂亮女孩在喋喋不休地诉...

黄帝与牧童

《庄子》中有一篇文章,其中一段是叙述黄帝问路的故事...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橘子皮的17种神奇用途

导语: 橘子好吃且营养丰富这你肯定知道,但是橘子皮...

惜福和修行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问: 法师,惜福和修行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慧广法师...

佛教讲的无我是什么意思

无我,佛在小乘藏教里说三十七道品,其中有四个道品,...

无异元来禅师的参禅警语

元来禅师的《参禅警语》,言简意赅,言无虚发,对如何...

【佛教词典】地藏十轮经

(经名)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之略名。十卷,唐玄奘译。...

【佛教词典】随举比丘戒制意

亦名:与恶见人同事戒制意、恶见同事戒制意 戒本疏·九...

放生要随缘,不要预定

人毕竟也是有情,或多或少会被一些名利蛊惑,从而做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从前,有一个非常强壮的伐木工到一位木材商那里找工作...

如何辨别菩提心的邪正真伪

菩萨是印度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译为「觉」,萨...

福报越大,生死业力越大

诸位,我劝大家,你如果你空观的智慧自我意识的这种杂...

大悲咒的功德从哪里来

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三卷过以后,整个《楞严经》...

圣严法师《现在最重要》

有人把禅修形容作跟自己约会。开始的时候,是有这么一...

无论昼与夜,应常念佛陀

乔达摩弟子,常善自醒觉, 无论昼与夜,彼常念佛陀。 ...

苦来自于欲

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弘法时,一天早晨,佛陀着衣持...

真实的唐三藏--玄奘大师

曾经统治古代印度的戒日王向全印度发出敕命,命印度知...

八德之孝悌

人者,任也。力任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俾无...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

纪晓岚曾经被流放至新疆,所以他著的《阅微草堂笔记》...

【推荐】星云大师《佛教对民俗病态的疗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我常在想:一个出家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