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快乐」其实无处不在的

宽运法师  2015/06/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快乐」其实无处不在的

最近在佑顺寺举行「八关斋戒共修法会」期间,进行了三天密集的佛事活动,包括忏摩、正授、过堂、开示、静坐、念佛等,来自各地参加法会的信众,体验了难得而前所未有的寺庙生活,对身心的净化与慧性的开发,起到了很大的启迪作用。

由于法会中严行禁语,所以他们心中对佛学、对人生的疑问,都留在法会结束之前一一向我来提问;我觉得这些问题,可能是一般初学佛的人,大致上都会遇到的,所以,在这里一并简单作答,希望能令更多人得益;例如其中有一位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居士问我:不知什么原因,总是觉得不开心,如何才能活得快乐些?

什么是快乐?如何才能活得快乐?这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却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探索和争论不休的,但似乎总没有一个大家都能认同的或满意的定论,只能是「见仁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一而足,也就是说快乐有很多的方式或形式;这令我想起了一个佛教的故事:

一天,无德禅师正在静心阅读经书,研究佛法,忽然有三个信众匆匆来到禅师面前,双手合十,问道:「请大师开示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呢?」

无德禅师听他们这么一问,于是定一定神,上下打量三个人的相貌和表情,只见人人面带愁容,很不开心,于是轻轻的反问道:「请三位施主不妨先说说自己究竟为什么活着?」

甲说:「我活着,是因为我觉得生命宝贵,不愿意死。」

乙说:「我活着,是因为希望老了的时候能看到子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

丙说:「我活着,是因为我有抚养全家老小的责任,不能一死了之。」

三人说完之后,都以凝视的目光期待着大师的见解。此时,无德大师不急不缓的说道:「三个施主活着都有原因,甲是因为害怕死亡而活着,乙是因为希望享天伦之乐而活着,而丙是因为承担家庭责任而活着,这些想法虽然各有合理性、世俗性、人情性,但都还不全面、不确切,都有些偏颇。」大师看见三人静心倾听,就继续慢慢的说下去:「你们想法的共同点,就是缺乏了意义和理想,没有真正的意义和远大的理想,更没有准确的前进目标,所以就没有动力,没有热情,因而无法找到生活中真正的快乐。」

「那么,恳请大师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呢?」三个人急不及待地异口同声地追问。

「好吧!」禅师笑着反问:「你们有了什么才觉得快乐呢?」

甲说:「我有了金钱就会觉得快乐。」直截了当。

乙说:「我有了甜蜜的爱情就会觉得快乐。」直言不讳。

丙说:「我有了很高的名誉和地垃自然就会快乐了。」同样是赤裸裸的。

「我终于明白了,你们为什么活得都不快乐了!」大师摇摇头地说道:「原来你们误解了什么是快乐,把虚幻的、错误的东西当成是真实的、正确的去追求,这样必然会永远活得不快乐。一但你(指甲)真正拥有了金钱之后,你就有更多的烦恼,如:开销不足、分配不均、防盗备抢、如何钱再生钱等等,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难填,烦恼不断,试问这能快乐吗?」甲点点头。

「你(指乙)真正拥有了甜蜜的爱情、与爱人共筑爱巢,组成家庭之后,烦恼也会接踵而至,如:生儿育女的消费增加,家庭矛盾纠纷的出现,衣、食、住、行不足的操劳等等,居家生活,复杂繁冗,能快乐吗?」乙认同的颔首。“

「你(指丙)真正拥有了名誉、地位之后,随之而来的烦恼就会让你应付不暇,如:有人忌妒,有人毁谤,有人想取而代之,有人置你于死地而后快等等,令你防不胜防,能快乐吗?」丙亦深表赞同。

这时三个信众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着急地问道:「这么说来,大师,我们还能找得到快乐吗?」

「能,绝对能找到快乐的!」大师坚定地说。

「请大师快点明示!」三人有些急不可耐了。

禅师稳住他们的情绪,语重心长地说:「要获得快乐,必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就是要认识生命的根本意义,要有伟大的理想、准确的目标,如此的话,就能明白如何才能活动快乐了。」三人睁大眼睛,全神贯注地屏息谛听大师开示;禅师字字千钧地说:「有了金钱肯于布施就能活得快乐!有了爱情乐于奉献就能活得快乐!有了名誉和地位勤于服务大众就能活得快乐!」

「快乐」在哪里?其实无处不在,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上面,问题就在于我们懂不懂得去体会、去实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宽运法师文章列表

最富的时候

一位打工仔,外出闯荡多年,睡过街头,捡过垃圾,挨过...

娑婆世界的苦,一刻也住不下去

原文: 娑婆之苦,不可一朝居。当通身放下,一心念佛。...

不要以「凡夫心」对接「圣人境」

问: 法师在讲解中提到无我,既然这个神识不是我,我们...

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有个年轻人,近来很烦,常躲在酒吧里喝闷酒。一位调酒...

他「死于」53岁,但一直活到98岁

约翰D洛克菲勒在33岁时赚到了第一个100万美元。43岁时...

为什么说佛教徒是快乐者

《联合早报》03年转载了路透社的消息说,佛教徒脑部扫...

以法自娱,了伎非实

伎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伎非实。 伎:古泛指...

佛说八种大悚惧的事情

这八种大悚惧的事情就是要经常思维八种使我们感到害怕...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五个好处

念佛,乃种植善根福德因缘,其功德不可思议。今天能来...

毛巾热敷的十种保健方法

中医上讲温则通,通则不痛,用毛巾热敷实际上就是达到...

楞严咒护身符,可以随时都佩戴吗

佛教的咒语确实是有加持力的,楞严咒也是寺院每天早课...

造善成就安乐的果报,造恶成就痛苦的果报

我们看古代圣贤的教诲,有很多道理是相同的── 比方说...

【佛教词典】毗尼藏昔传分判

子题:三轮教化、神足轮、说法轮、忆念轮、证有二、事...

【佛教词典】相随好

相随好者,谓依止静虑于相随好庄严所依示现具足中,若...

打坐时出现幻境,该怎么办

打坐时如果有任何善恶境界现前,都不要执着。告诉自己...

法性本来空寂,但是因果丝毫不爽

你的眼根去接触佛像的时候,产生一个识,一个明了性。...

禅话禅理30则

1。甜酸苦辣尝遍,方知清淡滋味最美;万水千山走过,...

如何看待师父的「不清净」显现

根据佛教经典的记载,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是末法时期,...

何谓「四大皆空」

一般人因为不认识佛教,再加上以讹传讹,经常对佛教的...

临终的往生,取决于心中的爱取

在《高僧传》讲到唐朝有一个叫僧藏法师的。这个僧藏法...

度四流者为作桥梁,趣彼岸者为作船筏

【度四流者为作桥梁。趣彼岸者为作船筏。是三善根殊胜...

佛门里的财神爷

人们求财富,大都会去拜财神爷。那么,财神爷是何圣何...

圣严法师《处处是金山》

凡夫不是佛,所以看到的人也不像佛;因为尚是未见佛性...

邪淫的人就算有好命也没用

看周围的环境,邪淫的事件多,而显著的报应却似乎看不...

若当时不随喜,何有今日之事

万法一体,人我同源,经云:自作十善,教他作十善,随...

负债为牛之宿缘

昔时,佛与千二百五十位常随大比丘弟子及众多菩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