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经典上说女众有五种不能

净界法师  2015/10/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经典上说女众有五种不能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

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有十方无量不可思议的诸佛世界当中有很多很多的女众,那这些女众她在修学过程当中,她选择以弥陀功德当做她的本尊相应法门,她每天不断的对弥陀的功德加以礼拜、口业的赞叹、意业的观想,而且内心当中保持一种欢喜信乐,一种真实的信心,相信本尊的功德是真实的存在、相信本尊的功德她自己可以成就,而且能够依止菩提心来厌恶女身,这个地方很重要,她心中有这个愿望,对女众这种污秽的色身产生厌恶。

这样子一方面她本身有厌恶女身的愿望,一方面她的心进入弥陀本愿的功德,有什么加持力呢?

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在她未来的生命当中,就不再出现女众的果报。

在本尊功德修学的过程当中,它是先远离两种被讥嫌的、有过失的果报:第一个是六根不具,第二个是女众的果报。这个女众的果报体,在古德讲有两个障碍:第一个、胸量狭小;第二个、贪爱心重。

当我们得到这个果报的时候,你很自然就会有这样的想法,这种胸量狭小、贪爱心重的交互作用,就容易产生一种嫉妒、高慢。当你有所得,你就很容易高慢;当你有所失,你就会嫉妒。这两种心态正是障碍我们发广大的菩提心。

在经典上说女众有五种不能:

第一个、她不能作转轮圣王;

第二个、她不能作帝释天王;

第三个、她不能作大梵天王;

第四个、她不能作魔王;

第五个、她不能作佛。

因为这五个都必须现出大丈夫相。

这个唯识学的意思就是说,色法跟心法是交互影响的,心法创造了色法,但是色法也影响心法,所以唯识学上说随所生所系,你变现这个果报,这个果报体就把你障碍住了,系就是你被果报所系。

你变成一只蚂蚁,你就很容易产生蚂蚁的心态;你变成一个天人,你就会产生天人的状态;你今天显现一个女众的色身,你就很容易产生女众的心态,而这种心态是障碍菩提心的。

所以当我们不断的修本尊相应的时候,我们这一念心不断的忆念弥陀的功德、礼拜弥陀的功德,我们能够保证不会出现这种女众的果报体,这个是第二个保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阿弥陀佛十种力的威德

一切诸佛都有十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对这些佛教...

临终处理的注意事项

人生苦短,人命无常,一息不来,即成隔世,超升堕落与...

【推荐】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卷一 净土法门的缘起 第一章 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 1、南...

宗赜禅师劝参禅人兼修净土

【原文】 夫以念为念,以生为生者,常见之所失也。以无...

真信切愿必定往生,不必以功夫浅而怀疑

念佛人平时有真信切愿,无一不得往生者,况福峻临终正...

净土法门的特点从法藏菩萨的时候就开始了

《无量寿经》里法藏菩萨忽然提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思路,...

静蔼法师示身不净往生西方

静蔼。俗姓郑,河南荥阳人,少年时到寺院游玩,看到描...

五逆十恶能往生,是否就可以杀盗淫妄

问: 信得及五逆十恶亦能往生,所以不需要戒烟、戒酒...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改变命运的3个要点

如果说命运是一定的,不能改变,《易经》教人趋吉避凶...

朝山的意义与功德

朝山活动的功德 《华严经》云:宁受地狱苦,但得闻佛名...

一切是无常的,不好的事情终究会过去

即使你的人生,现在遇到很多的状况,有很多的挫折障碍...

白骨观实修法

一般人忌讳白骨观这几个字。修白骨观,不单纯为了修不...

【佛教词典】大愿清净报土

(界名)弥陀之极乐净土也。意谓弥陀报大愿所成就之无...

【佛教词典】浮陀跋摩

梵名 Buddhavarman。又作佛陀跋摩。意译觉铠。西域人。...

一边挣扎,一边念佛

我每天功课不缺,礼佛,诵经,念佛,出了佛堂念珠也抓...

「从生至生」是什么含义

问: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有这样一段经文:二人...

诸恶业中,唯色易犯,败德取祸,亦莫过此

【原文】 汪舟次曰。诸恶业中。唯色易犯。败德取祸。亦...

圣严法师《禅宗的顿渐法门》

我今天来讲什么是禅宗的法门?禅宗有所谓顿和渐两种法...

宋代高僧圆照宗本禅师

好,各位有缘,阿弥陀佛。话说北宋的时候,杭州太守想...

敲碎坚硬的壳

厚朴,落叶乔木,因叶大而浓荫,因花大而美丽,因药用...

培福修福的十个法门

第一、孝亲 百善孝为先,所以孝亲为修福第一要务,人...

文殊菩萨为什么要高举宝剑

我们看到文殊菩萨的塑像,他右手拿着宝剑,很多佛像也...

学佛人该有的心态和观念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吃穿等样...

要懂得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中国古诗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

印光大师《放生十大功德》

(一)无刀兵劫。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杀所致。人...

明旸法师、圆瑛法师念观音圣号救火记

1932年12月,天童寺里正在为修复庙院工作的两位油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