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遭受任何痛苦,都是自己业力的显现

净界法师  2015/1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遭受任何痛苦,都是自己业力的显现

佛陀在经典上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有情众生的依止处有四个饮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是段食,“段”就是分段的饮食,我们吃的这些饭菜等等。第二个是触食,“触”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产生六识。假设我们所接触的环境,都经常是不如意的环境,你的身体要好就有困难;假设你的六根所接触的六尘,都是欢喜的,你色身的抵抗力会比较强。

前面的段食是约着物质的享受来说,这以下的触食是约着精神享受。就是说我虽然出了家,我受用物质的饮食比较单薄;但是我的触食,我经常内心保持欢喜,这个时候你色身的抵抗力强,因为有触食的资持。

第三个是思食,“思”就是希望。一个人对未来有希望,虽然我现在的生活不是很满意,但是我知道我以后、晚年的时候、我来生的时候会更好。有希望在支持,这个人的身体也会比较健康,这叫思食。这二个都是精神的受用。

第四个是识食,这个识食就不是前六识,前面的触食跟思食都是第六意识,这个识食是第八识,就是你业力的资持。你看饿鬼道的众生、地狱道的众生,他们也没有饮食饭菜可以吃,他所接触的环境也不可能让他快乐,都是刀山油锅,也不可能有希望,他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地狱。他现在死掉了,马上受生,又再接受痛苦,所以他不可能有希望的。那这个地狱的众生,他的生命是如何相续呢?他没有段食、触食、思食,他是靠这个识食,就是阿赖耶识的业力,不断地支持他的色身。

所以,假设没有阿赖耶识这个业力的识食,这个识食体就不能成立了。“何以故?于六识中,随取一识,于三界中已生有情能作食事,不可得故。”因为前六识不能做识食体。为什么呢?因为前六识不能普遍三界,有的地方有第六意识,有的地方没有第六意识,你看无想天就没有第六意识了,所以它不能扮演识食体。当然第六意识所带动的触食跟思食,也有帮助,但是它不是主要的因素。这个识食是最重要的,就是业力。

有关业力的支持,我讲一个公案,大家体会一下这个生命的真相。我年初的时候到新加坡去弘法,去了将近十天,前五天是讲经,后面几天就带大家念佛共修。在新加坡的时候,我的身心状态非常的好,但一回到台湾,不到一个礼拜就生了重病。这个病,病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过去的习惯就是断食,但是我这次的病,断了三次,连续断了三次,一次断三天,等于断了九天,都没有效果。

后来有一天晚上我做梦,在梦境当中,那个意思就是有这个鬼神障。后来我就持咒,持了三天感到有一点好转。到了第三天晚上静坐的时候,我突然间有一个感觉:我现在不要持咒,就念阿弥陀佛。那个时候,当然有障碍的人心情就不同,我那时候观想阿弥陀佛的圣号无量光、无量寿,他决定能够救拔我。那个时候,我生起了强大的皈依心,一直地念佛,念了将近二十分钟。在二十分钟当中,突然间听到“劈啪”的一声,突然间身心的暗钝相、粗重相消失了。从那时候,身体就开始恢复健康。我想每一个人多少都会遇到鬼神障,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我们是带着果报体,带着业障、报障在修行。

比如说你看很多老和尚,他去打佛七,打完七以后回来就生病了,你怎么解释呢?你说:“唉,代众生受苦!”这样讲也是有道理,其实都是自己业力的表现。鬼神障也好,外在的因缘只是增上缘,因为这个地方讲识食体,就是你的果报体,永远是你心中阿赖耶识的业力所释放出来的。不可能有一个外在的业力,跑到你的身心来给你快乐、给你痛苦,不可能!如果有可能的话,这个唯识学的观念就会全部被推翻掉了。所以我们一个人的菩提心,一定要依止正见,否则你的菩提心不能相续。

这个地方讲“识食体”就是说,我们相信果报体任何的变化,外在的环境只是一个增上缘,你自己心中的业力才是亲因缘。这样子你不管遇到任何的逆境,你的菩提心不会退转,这个正见非常重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相不相同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你不能说一样...

圣严法师:业力与潜意识

面对人类行为与情绪的失控,根据佛教的说法,这和个人...

消业灭罪的种种征兆和梦验

经常会看到有些人持诵某部经或某个咒后,梦中出现很恐...

【推荐】富人和穷人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

1960年,美国因贫富差距悬殊,产生许多社会矛盾。穷人...

圣严法师:什么都不求

在人的一生之中,所要追求的东西太多了:没有钱的时候...

人之一生——六入缘触

缘触这是谈到他入到外面去,他就有一个接触,但是六尘...

身陷绝境,学会珍惜和理解

人生就像一次旅程,时而是宽阔的大道,时而是崎岖的山...

邪见造的业是最重的

不如理就是说,你听闻了一个邪法以后,你自己在寂静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修空观,把生命归零

那么我们讲到这个,我们凡夫的造业呀,从浅到深有两种...

善用其心就在当下

若举于足 当愿众生 出生死海 具众善法 ----《华严经净...

从第八识而起,又汇聚到第八识里

【众生者。色受想行识五阴。众法相集而生也】。由色、...

托钵生活的要义

释迦牟尼佛出世说法之后,有很多人跟他出家修道,他们...

【佛教词典】阿难

梵名 ānanda,巴利名同。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全称阿...

【佛教词典】佉罗

(植物)Khara,木名,译曰栌。见大陀罗尼法中一字心咒...

「钢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的晒蜡法师

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闲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

下品三生分别要住胎多久才见佛

问: 九品往生中,下品分别要住胎多久才见佛? 大安法...

念佛与消业

业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概念。佛教不但把世间的贫富贵贱、...

昌臻法师《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

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

贪欲如举债

佛陀游化到舍卫国,居住在胜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

金刚经的40句名言

1.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

疑误众生当堕无间狱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

27件会让自己开心的事

引导语: 人们看惯了日升月落,春秋代序;习惯了一年...

慧律法师开示录

⊙其实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复杂的是我们自己而已。  ...

菩萨有两种因缘会失去戒体

《业疏》云:于本藏识,成善种子,此戒体也。简单讲:...

穷画师的布施

《大智度论》里讲到一位贫穷的画家,很有意思。他是在...

想把佛号念好,不是个容易的事啊

我们在这个道场打这个佛七,也就是修行啊。那么这个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