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管生命中发生什么,你观察你的心就可以了

净界法师  2016/04/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管生命中发生什么,你观察你的心就可以了

前面我们讲到庚六识大圆通,识大圆通它的重点就是,不管我们生命当中发生什么事情,你就观察你的心就可以了,因为心是根本。从唯识的角度,唯识所现的关键在唯识所住。在唯识学的思想,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尽量不要住在事相,而是住在道理。我们从事相思考,你是障碍重重,永远跳不出去的;你从道理上思考,你会发觉每一个法,都是顺逆皆方便,对你都会有帮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在你的生命成长过程中,都扮演一种不可缺少的增上力量,就是从道理来思考。

从经文上来看,弥勒菩萨出家的时候,烦恼不轻,心重世名,好游族姓啊!但是伟大的日月灯佛并没有去诃责他,因为诃责也没有用,他也不是故意的,这是他的习气。佛法重视的是方法,你掌握了一个正确的方法,你就会出现真实的功德,诸法因缘生嘛!你上了正确的高速公路,他就会被带到一个正确的目标去。所以日月灯佛就告诉弥勒菩萨说:“没关系,你烦恼重不怕,佛法多的是法门啊。”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嘛。佛教里面不怕你烦恼重,就怕你不修学。所以他就不断地告诉他:“你现在老是遇到这些名利啊、权贵啊…你不要住在外境,你就观察你这一念心,只要把心安住在真理就可以了。”那么他这样子做,会有什么样结果?

我们看经文:【历劫已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灭无有。至然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如来,今得授记,次补佛处。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

历劫以来,他就是不断地观察这一念心,经常把心安住在真理,而不是住在事相上。以这个真理为住,历劫以来,以此“唯心三昧”来侍奉恒沙诸佛。这时候,他这种追求世俗名利的这种习气、这个颠倒想,消灭无余啊!因为一个人他会产生烦恼,他肯定向外攀缘,一定住在事相。所以《楞严经》它是从根本对治,把你那种有所得心除掉以后,这些枝叶花果自然消失掉了。

不过蕅益大师说,这里的歇灭无有是指他远离粗的烦恼,就是远离遍计执,但是没有离开依他起。他知道外境是内心所变现的,所以没有什么好执着的,都是虚妄的。但是他对于能变现的那一念心——依他起的心,还是有所住,他远离外境的住,但是他没有远离对内心的住。

他在什么时候才有真实的成就呢?等到燃灯佛出现于世的时候,他把那个能变现的、明了的心——依他起,也把它放掉,这时候远离外境的执取,也远离内心的执取,成就无上妙圆识心三昧。这个以唯识学来说,是证得圆成实性,远离遍计执也远离依他起。“遍计执”指的是外境的执取,“依他起”是内心的执取。这时候他所觉悟的真理是什么呢?所有的圣道,一定是对真理的觉悟。我们看他是怎么觉悟的。

他能够看到无穷尽的虚空,在虚空当中十方的国土,这个国土当中有净秽有无。这个“净”是清净的四圣法界,这个“秽”是染污的六凡法界,那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有——从依他起的角度、从因缘果报,有它暂时的假名、假相、假用,叫做因缘有。从本性来观它是自性空,叫“无”。所以说,这个世界到底有还是没有?那得从什么角度来看。从因缘来看,它的确有它的假相;但是从它的真实义来看,它的确是本来无一物的。那么这些净秽有无,都是怎么回事呢?都是我当下一念心之所变现。所以我了如是唯心识现的缘故,我现在能够一念心识流出无量的功德庄严。

佛陀在《楞严经》的前文,有一段讲到:凡夫的一念心啊,流出种种的障碍,你“汝暂举心,尘劳先起”。为什么你起心动念就烦恼重重?为什么佛陀心一动,那是无量的功德自在呢?这个地方佛陀说:“你应该去好好反省你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心跟佛陀的心,本质是没有差别,但是我们的心,怎么就被我们操作得这么的复杂障碍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心有所住,不是我们本质有问题,是我们的作用出了差错。

如果我们能够把心带回家,你看:一念心识流出无量的功德庄严,而蒙佛陀授记,次补佛位,是贤劫未来的第五尊佛。释迦牟尼佛第四尊,他是第五尊。“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我整个下手处就是观察一切法都是我一念心所变现的,而成就识心圆明。从一念的心识当中,成就圆满的智慧,而悟入了圆成实性。圆成实性就是二空真如,就是我们回归到一念心性叫圆成实性。

远离依他跟遍计执,我们前面说过,先远离遍计执,再远离依他起。“得无生忍,斯为第一”,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斯为第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要想修行,必须先清净你的心

大家天天念《金刚经》,你体会到佛怎么样来善护念、善...

处处不满意又很苦恼,如何改变刻薄的分别心

《唯识学》特别强调分别变的重要,因为我们的第六意识...

【推荐】遭受任何痛苦,都是自己业力的显现

佛陀在经典上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有情众生的依止...

心中觉悟心自安

一、慈悲为本,为善心安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

支配人生的三大力量

第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 名言熏习。 这个名就是名字,言...

观察此世界生命无常的状况

一、总说 死期无定之因相有三种,第一、南瞻部洲人类寿...

生死的体验及观察

生与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如何观心呢

刚开始观心时,我们要在佛堂里把心静下来,你不能在开...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三种情形来判定业的轻重

藏教的思想认为,现象界的这些差别主要是业力。万般皆...

净土法门四忌

修净土法门的,在一心念佛的时候,急遽不得,疑畏不得...

极乐世界的这个特色,是诸天做不到的

即所说彼土之导师,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生极乐...

你没有突破障碍,如何能见到阿弥陀佛

佛教的因缘观,只有一个观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

【佛教词典】变易

(术语)其形体状况如异物谓之变,恰如代以他物谓之易...

【佛教词典】灵谷寺

南京名刹之一。位于江苏南京之东北,钟山之阳。本名为...

四空定的过失

四空定,佛陀对它是诃责的,因为它是暗钝。所以智者大...

人生之解析

照通常解释起来,人生就是人的一生。人生究竟是什么?...

中国禅宗的起源

少年时代的净慧长老 我今天所讲的禅,不是六度禅波罗蜜...

阿赖耶识的种子有六义

刹那灭俱有,恒随转应知,决定待众缘,唯能引自果。 大...

【推荐】别让想象破坏美好的一切

太虚大师说我们所有的步骤,都是为了人生改善,后世增...

提婆达多的造恶心行

佛陀时代,提婆达多仰慕佛陀,而和七位王子一起皈依佛...

衣食之中无道心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

出家的资格和条件

有网友问到出家有什么条件和要求,今据律藏《四分律行...

一旦选定往生西方,就应看成是极其重大的事

自己要想到:往生西方太重要了。一旦选定这条道路,就...

太虚大师:楞严经大意

楞严是经名,今由楞严寺发起讲经,故讲楞严大意。本人...

发愿度人进佛门但并不如愿,是否应放弃

问: 值此末法时期,善知识难遇,众生不知念佛。弟子...

别在等待中留下遗憾

惠施曾做过梁惠王的宰相,博学善辩,是名家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