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心归命如何运用在生活中

净界法师  2016/04/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请问师父,何谓一心归命,我们修行净土的行者,要怎样将一心归命巧妙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净界法师答:这是净土的一个问题,他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什么是一心归命?一心归命这四个字,最早提出来的是天亲菩萨,他在这个《往生论》里面,因为《往生论》,它是根据净土的三经,把它做一个融合而提出一心归命。

所以天亲菩萨认为,净土宗的核心思想在一心归命。当然一心归命这个地方,我们分成两部分,先谈归命,再谈一心。归命就是,对弥陀功德的一种归顺依靠,对归命这两个字,讲得最简单扼要的就是善导大师。善导大师把归命讲得很清楚,什么叫做我对阿弥陀佛功德的归命呢?就是顺从,顺从本愿,你对弥陀的四十八愿,没有任何的抗拒,这就是归命了。

好,那么现在我们要知道了,什么叫做对弥陀四十八愿的一心归命,什么是归命,什么是不抗拒。我觉得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讲得比较好,他说顺从本愿从两个角度来看,第一个在因地上顺从名号的功德,第二个在果地上顺从净土的庄严。

所以你看整个弥陀要解,蕅益大师在发明净土的《阿弥陀经》,就讲两个角度而已,他是先讲顺从净土的功德庄严,让你欣求好乐;第二个,你怎么做到呢,顺从阿弥陀佛的名号,两个顺从,你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你的心是完全的安住佛号,即便有妄想,你也能够把妄想,很巧妙的把它放下。你相信阿弥陀佛的佛号,在你身口意运转的时候,这是一个最圆满的状态,你相信只要心中有佛,你一切都是圆满的,你没有抗拒的,你放弃了你的抗拒。

所以他那个时候是全心的投入,你投入佛号是为了什么呢?为了求生净土。所以你一句佛号提起来,两种顺从,第一个,顺从你所创造的音声,你相信它就是阿弥陀佛全体的功德;第二个,你心里面对净土的庄严,你一心一意的好乐欣求。所以一句佛号提起来是两种顺从,这叫归命。

我相信我们一般的人,有一点点善根的人,我们在生命当中提起佛号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达到两种顺从,对阿弥陀佛的圣号一心的归命,对净土的功德至心的好乐,这个不难。但是一心难,就是你要长时间的顺从,不容易,这牵涉到我们的心理的问题,所以一心归命,归命容易,一心难。

修行,它不是说冲个三五天,一个礼拜打佛七完了就算了,它是长时间的修学。所以这个地方一心归命,这个一心就是整个成败的关键,你怎么样长时间的保持,你的内心状态,都是顺从弥陀的名号,顺从净土的庄严,这个是净土宗的成败的关键。

一心归命,怎么样巧妙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呢。当然我们刚开始修行,要在佛堂静修,没有一个人刚开始是完全在生活中历练,那你这个修行就没有根基了,没有基础。基础的功夫都是在静中建立起来的,历练当然就走出佛堂,遇境逢缘。遇境逢缘,我们会遇到两种因缘,第一个顺境,第二个是逆境,两种而已。

从这个净土宗的角度来说,逆境刺激你的时候,你应该修调伏,厌离娑婆,调伏爱取。我们一般人在日常生活,都不会用功夫,很可惜,你浪费很多的机会,因为你遇到逆境的时候,痛苦的感受冲击你的时候,那种力量,你没办法把它转成菩提道,那你这样子的话,你的修行只有在佛堂。

所以你一天里面你修行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只有两个小时,其他时间都是跟妄想打成一片,都浪费掉了。我们都知道过度的感受是不好,但是感受你如果用得好,它是一种很大的力量,因为你痛苦的刺激,那种苦受在你内心活动的时候,就是一种很大的能量,你在佛堂当中思惟轮回的痛苦,那是一种理观。

但是你日常生活是真实体验到那种痛苦,如果你能够把那种痛苦的能量,把它导归到厌离娑婆,这是一个多好的东西,求之不得,因为那是当下的因缘。所以当逆境刺激你的时候,你能够把这种逆境的能量,转到调伏爱取,厌离娑婆,你这个人就是能把本来是逆境结果变成菩提。这个水本来是一个黄河泛滥的,但是你善加的疏导,变成一个发电机,水力发电,明明对你是逆境但是变成加持,这就是你遇境逢缘,你要利用这个人生的力量。

第二种是顺境的刺激,顺境刺激的时候你是乐受,这个时候你要把乐受转成净土,你要告诉你自己,这种乐受是有过失的,这种蛋糕是有毒药的,你可以追求更好的乐受,这种功德庄严,极乐世界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就是没有过失的乐受。

当然一心归命,就是它是一个目标的确认,但是你生命中的过程,只要你应用得当,日常生活当中这叫顺逆皆方便。顺境的刺激会帮助你一心归命,逆境的刺激也会帮助你一心归命,如果你会善用这两种能量的话,那都是一个强大的发电机,水力发电的能量。

当然你要不会用,那你觉得,顺境,你就说哎呀,这个人老是给我快乐把我绑住了,逆境你就说老是刺激我,让我心静不下来念佛,那你就顺逆都是障碍。所以到底它是对你是加分,还是对你障碍,你看你怎么用这两种能量,你往哪里去疏导,这个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修一心归命。

好,这个问题,就是整个净土宗的思想在修一心归命,当你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你那一念心,跟佛号音声接触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够做到顺从弥陀名号的声音,顺从净土的庄严,这就是一心归命,这个问题先到这里。

有没有问题提出来,当然你必须先有静中修,你如果没有静中修,你遇到逆境的时候,你很难把能量做疏导,很难。因为你没有基本功,你可能会被你的感受牵着走,就心随境转,就可惜啦,这些能量对你来说就浪费掉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

问: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呢? 答: 归敬...

念佛有什么规矩仪式和禁忌吗

天下事有定理,无定事,当以理定事,以事论理,俾合乎...

莲池大师《普劝念佛文》释义

前言 明代高僧莲池大师,是佛教净土宗第八代祖师,曾...

修净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后像外道一样

净土念佛法门它的特色,是一个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

走出心中的妄想,才能去受用弥陀的光明

过去有一位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他跟一个女孩谈恋爱,谈...

书房挨着卫生间,是不是对佛像及经书不恭敬

问: 至诚恭请法师慈悲开示,家里有佛像,也有经书,但...

如何处理家庭里面的烦恼

问: 请问师父为什么我们在外面的烦恼倒是好处理,但...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问: 我有个同学,他是学生。在考试之前忽然生起了出家...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佛自酬恩孝养父母,何况凡夫而不孝养

一言孝养父母者。此明一切凡夫皆藉缘而生。云何藉缘。...

不读诵经典就一门深入的话,是非常危险的

问: 末法时代众生,以障深慧浅为主要特征,不知一门...

命运好坏,不需要问别人

有些人觉得自己命运不好,没有钱,贫贱难熬,身体有病...

妙莲老和尚《阎王老子三封信》

我们为什么要信佛?为什么要修行?就是为了了脱生死,...

【佛教词典】顶巢

指入禅定而身体久不移动,以致鸟误以为木,筑巢于其顶...

【佛教词典】虎溪三笑

(故事)庐山慧远法师之故事也。庐山记二曰:流泉匝寺...

心态好,运气就好

心态表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只要有良好的心态,你才能...

果能摄心一处,则无事不办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楞严经》 当知摄心二...

酒戒的开遮持犯有哪些

前面的四条戒,我们叫作性罪,就是杀盗淫妄,它的本质...

职务伦理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重视伦理道德的国家。自古以来,即使十岁小...

布施佛法的功德利益

《发觉净心经》讲:如果不是为了贪求果报,也不是为了...

嗔心的火烧的是自己

佛法是认为生命重在过程,你这个过程是用什么心态来面...

成功的两步

有一位禅师欲到普陀寺去朝拜,以酬宿愿。 寺庙,距离...

怎样理解《普贤行愿品》中的「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下面谈谈《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说话前先用三个筛子

有一次,苏格拉底的一位门生匆匆忙忙地跑来找苏格拉底...

宰相张商英的佛法修行之路

吾学佛,然后知儒。这句在历代士林学子中广为流传的肺...

有我与无我

有一次,一位婆蹉族的出家外道游行沙门,到摩揭陀国首...

吉凶祸福不是定论,随时可以转变的

远离一切妄执吉凶,常见断见,我我所见,如是有情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