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

明一法师  2016/06/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

通过六个因素来理解烦恼的起源:一、业的习气,二、外境,三、恶友的影响,四、依从错误的教导,五、习惯,六、错误的概念。

造成烦恼的基本原因,是过去所做的不善业,存留在意识田里的业习。因为无明,贪欲,嗔恨或其他烦恼的驱使,各种不同的习气,业的种子,都种植在心识中。一旦情况适合,这些种子便成熟,再次生起烦恼。

外境,是第二项助长烦恼成熟的原因。大部分情况下,外境当前,而业的习气又在你的心中,轰!烦恼就生起。购物是很好的例子。物品都陈列在架子上面,你透过眼识接触到物品,心不知不觉中便怀有贪念,沉溺在外境。这种情况可能很巧诈,很难把自己的心和所想要的物品分开,你的手不由自主的伸向口袋找钱,基至还搞不清自己在做什么,东西已经买下来了。就是如此简单,不是吗?因此,当烦恼的主体,遇见了合适的对象,迷信就像原子弹一般的爆发了。

第三因素,是外在的影响力,包括误导人的恶友,提供令人生起烦恼的资讯,使你迷惑的熟人。因此,你结交的朋友,密切来往的人,都很重要。譬如,你身边的人都爱喝酒,如果你有一些自制力,可能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不受影响。但是,不久之后,因为环境的影响力量太大了,就无法控制自己。

第四因素与前面所说的不同,前面是说和带来环境影响力的人们在一起,第三因素,大致是指你的生活方式及环境。然而,第四因素,是指你相信某人是特别的老师,所以听从他,并且依从他教导的所有错误观念。

譬如,在释迦牟尼的时代,有一个渴望获得证悟的人,他去见某一位上师,这位上师叫他去杀一千个人,并且用他们的手拇指做一串念珠。上师说:“办完这件事情,并且得到觉悟时,再回到我这里来,接受更多的教导。”这个名叫安古里马拉的人,真心相信这位所谓的“上师”,当他收集了九百九十九个拇指时,终于遇见佛陀,佛陀劝他修习真正的佛法。这个人的依止是盲目的,带来的只是痛苦。

第五种增长烦恼的力量,是习惯。它运作的方式如下,你曾经对某件境相有过经验,一旦遇见相似的境相,便想起第一次的经验,而每次重复这个行为,你的记忆就更加增强,想像力也变得愈强烈、愈扭曲。习惯所造成的联想非常强烈,每当类似的情况出现时,你的心就自动奔向烦恼。有些人已经对使他生起烦恼的境相着魔,无法忘怀。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因为这个经验已经重复不断发生过许多次了,内心中留下愈来愈深刻的印象,心念驻留住在回忆经验,使烦恼更加严重。心中不出现那个境相,这个人甚至睡不觉。我确定每个人都有这种经验,如果这种习惯重复的次数太多,印象愈来愈深刻,你真的可能会发疯。

譬如,在西方世界里,当你要和男友和女友分别时,两人都要求对方:“请别把我忘记!你要记得我。如果把我忘记,就是不再爱我了。”所以,你得不到自由。因为你对一件事物如此着迷,所以你没有自由。

第六因素和有趣的东西有关。当你记起一件事时,就对它下判断。“这东西是太好太棒了!有这么多美好的品质,有这,有那……”你把东西的价值极度夸大,和真相已经完全脱节,它只是你错误观念下的产物罢了!

譬如,你有一个男朋友,对他十分着迷,觉得他的每个动作与手势都很有趣,走路的姿态、说的话、做的事,看来都很好。甚至当他做了非常坏的事情,你还觉得挺好玩。你完全被迷人的特质吸引,所以看不清楚他的缺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人类所...

六个步骤降伏自心烦恼

今天呢我们在道场白华庵,跟大家分享一点点最近的一些...

【推荐】怨害之起 烦恼为根

从前,优填王的儿子名叫娑罗那,心乐佛法而出家学道,...

星云大师《生死烦恼》

一、生死的过患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生死是修道人最...

障碍我们学佛修道的五住烦恼

苦与乐是没有一定分界线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何谓...

因烦恼而造罪时,不要这三时都有心

接着看正明事忏的下一段。 则业有轻重,定不定别。或有...

断烦恼的时候,不能错损菩提

修行要靠见闻觉知,你要靠见去缘佛像,要靠闻的功能去...

阿难尊者示现修行的苦恼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可以给家人吃三净肉吗

问: 如果家庭里婆婆和丈夫都不信佛,吃肉,现在婆婆...

增长业与不增长业

我们看到业果的相续跟不相续的两种因缘,接下来我们来...

懈之一字,为世间最恶毒之物

懈者,倦之渊薮也。世之万事,若沾住一懈字,作事者纵...

拜佛八问

为什么拜佛时要轻微低头? 佛法: 拜佛不是向外追求,...

【佛教词典】毗尼多流支(Vinitaruci ?~594)

Piluzang   越南佛教灭喜禅派(又称南方派)创始人。...

【佛教词典】五师

亦名:异世五师 子题:大迦叶波、无相好佛、摩诃迦叶波...

星云大师《关于管理的问题》

各位法师、各位嘉宾、各位护法信徒,大家晚安!阿弥陀...

富贵人生的八个特征

人人皆求富贵,什么才是真正的富贵?网络上有句流传甚...

代一切众生受苦

《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岂不...

珍珠母贝的无言血泪

编者按:晶莹溢彩的珍珠得到爱美人士的追逐,可是,人...

信为道源功德母

过去有一户豪门望族的长者,突发异想:寺院中有许多年...

宁生边地疑城,不去六欲天宫

唐代的道昂法师、慧光法师、寿洪法师,他们确实在修道...

幸福家庭必备的五个基本要素

一、沟通 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到了...

争来争去是个空

从前有两个啖人精气血肉的「毗舍阇鬼」,他们共同拥有...

念无常,断烦恼

在另一次的集会中,佛陀勉励比丘们说: 「比丘们!多...

念佛感通清净实相

什么叫清净实相呢?清净就是断除一切烦恼、习气;实相...

即使雨金钱,欲心仍不满足

即使雨金钱,欲心不满足。智者知婬欲,乐少而苦多。 世...

圆瑛法师为什么能从禅堂里穿门而出

佛法是不二法门。怎么叫不二呀?《心经》大家都会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