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对心的五种描述

明一法师  2016/12/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对心的五种描述

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是由我们的心来指挥。我们的心性是什么样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作为。这些作为有虚伪造作的,有习气自然的,有无明盲目的,有智慧觉悟的几种。通过这几种心性的指导,我们为人处世会有千差万别的表现,演出我们千差万别的人生。

佛教中对心的描述有五种:第一个是肉团心,这是无自性的物体。第二个是缘虑心,表现虚妄攀缘的心性。第三个是集起心,表现习气的心性。第四个是含藏心,含藏了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心性。第五个是真如心,是我们的真正自性。

肉团心大家都容易理解,就是我们身体里面那块会不停跳跃的肉块。它是个物体,是无自性的,是五蕴里面的色(物质)蕴。它是我们生命的最基础的组件,好比计算机硬件中的CPU。

缘虑心是指我们遇到事物后,根据自己的含藏(以往的知识)进行思考、分别、判断、觉悟等等的虚伪造作,是一个很不稳定的过程。因为每一个人的含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情不同、环境不同等等,对同一个事物的表现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甚至因为个体的情绪作用对完全相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表现。缘虑心是我们生死烦恼的根源,要想办法断掉。

集起心是我们无始以来所养成的心性表现。我们所说的下意识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我们对于同一件事物的处理过于频繁,形成我们的习惯,或者叫串习,甚至到下意识。比如我们的眼睛一旦感觉不对劲就会眨眼或者闭上,也就是说这部分的心性处理事情的时候是不需要去找含藏(知识)进行分别的。这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心性,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一切的修行才能改变人们心性。要使它接近真如心,它与真如心的最大区别是没有觉悟。

含藏心是我们无始以来全部的心的表现。因为无始以来各种各样的心性很多,全部存在里面,现在因为隔阴之惑只能想起一部分,而且还是很少的一部分,比如我们三岁以前的事情是想不起来的。我们遇到事物的时候就会在这个“模糊的数据库”里面查找、比较、分别、判断。因为我们以往的“认识”都是有缺陷的,再加上隔阴之惑,所以在外面就表现为无明或者似是而非、难以确定,被缘虑心所利用就产生妄想烦恼,被真如心所利用就表现为智慧、觉悟。转变的过程就是集起心起作用的过程,或者说利用集起心的作用,使得它含藏有完整的“认识”,从而转变我们对事物的处理态度。所以永嘉大师说:“无明实性即佛性。”

真如心是我们的真心,或者叫觉悟心,或者叫智慧,或者叫佛心,或者叫禅心等等。它是对外界事物的真实反映,表现为智慧或者叫寂照,寂者巍然不动,照者明明白白。因为它能全面地看待事物,所以表现为虚怀若谷,或者说心包太虚等等。正是因为这样,含藏中的无明,因为“认识”的全面,转变成真如。它是能够正确“认识”事物的途径,这是我们修行的目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极乐在现前一念心中全体具足,为何却感觉不到

问: 西方极乐世界在现前一念心中全体具足,可弟子却感...

有虚伪心,修行永远得不到利益

我们这个世间众生修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不真诚,虚伪...

爱喝酒的年轻人

有一位年轻人很爱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但是酒醒后...

如何将中道之理运用于实际修行中

十番显见的道理,就是在说明我们一个菩萨在行菩萨道的...

有好的心态才能得到快乐

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位伟人说:要么...

眼明心却盲

数年前,我在为佛学班上课时,学生中有一位弱视青年。...

让心先过

曾35次创造世界纪录的俄罗斯撑杆跳高运动员布勃卡的教...

快乐不在环境,而在于心境

一位哲人单身时,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惜福和修行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问: 法师,惜福和修行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慧广法师...

出世间的七种法财

在千百年来东方的传统春节文化里,亲朋好友之间新年第...

【推荐】幸福快乐到底在哪里?

现代人每天熙熙攘攘,席不暇暖,问他为什么这么忙?他...

为什么只教人念佛

《西方公据》中说:各位善人,世间有千条万条路,为什...

【佛教词典】尊重行

【尊重行】 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八位。此位菩...

【佛教词典】浴圣

(仪式)禅家洗浴圣僧像之法也。安置僧堂中央之像,总...

星云大师《在家居士如何布置佛堂》

星云大师是禅门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67年创建了佛光山...

三车祖师--窥基法师

● 一坐坐了几千年 前边提到坐禅要有忍力,不怕苦二十...

是心从本以来,不生不起性常清净

《持世经》云:菩萨观心,心中无心相。是心从本以来,...

把这十种障碍转成助道因缘

十不求行:一念身不求无病,二处世不求无难,三究心不...

如何把握我们的命运

一、什么是命运 有人说:心决定性叫心性,性决定命叫性...

在极乐世界,所有资生用具应念即至

在极乐世界,所有的资生用具应有尽有。不仅衣服应念而...

普贤菩萨与峨眉山

普贤菩萨是佛教传说中四大菩萨之一,道场在四川省峨眉...

慧律法师《荒漠甘泉》(义工大会开示法语)

真正的体贴,是不使对方难堪的。 愤怒的人,只张开嘴...

受过菩萨戒应发此十大愿

一、愿我先世及今身所种善根,常系在心,终不忘失; 二...

净宗四祖-法照大师

1.生平 法照大师(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迹多不详...

夫妻相处之道

在我的信徒中,青少年不少,老年人也很多,但中年的夫...

事与愿违时要好好检讨自己的心念

别埋怨自己命运坎坷,先检讨自己负面(黑暗)的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