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开玩笑的话说多了,以后你讲话没有力量

净界法师  2017/05/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开玩笑的话说多了,以后你讲话没有力量

按照蕅益大师说法,两舌、绮语、妄言、恶口,得果报的力量最强大的就是恶口,尤其是在三宝的境界,要小心!

佛陀有一个弟子叫蜜胜比丘的公案。

佛在世的时候,佛陀有一天带着弟子,要到一个大富长者的家去应供,这家看样子是很远。佛陀从僧团出发,带诸弟子,拿着钵,经过一个树林子的时候,突然间从树上跳下一只很大的猴子。这只猴子看到佛陀,向佛陀顶礼。佛陀讲了一句话,叫:“善哉善哉”。赞美这只猴子。

这猴子听完以后,很感动,就伸手去接佛陀的钵,佛陀慈悲,把这个钵交给这只猴子。这猴子拿到钵以后,就跑到树上去,摘了很多蜂蜜来供养佛陀。佛陀喝了几口以后,就把这些蜂蜜分给所有大众师,大家都喝了几口。

走了以后,这只猴子因为供养佛陀蜂蜜的因缘,没多久就往生了。往生以后,他生长在一个大富长者的家庭。在古代的印度,小孩子出生,尤其是有钱人,他要卜卦,请所谓的道士来看相卜卦。这个道士一卜卦说:“喔,这个人有大福报喔,而且他的福报跟蜂蜜有关系。”所以就叫作蜜胜,就是蜂蜜的“蜜”,殊胜的“胜”,因为蜂蜜而得到殊胜的果报。

这个蜜胜慢慢长大了,有钱人当然整天就是吃喝玩乐,到处跟好朋友去玩。他有什么特点呢?他去外面玩,口渴了他也不要去买果汁,他拿一个碗往空中一抛,这个碗在空中翻几下,下来全部是满满的蜂蜜。他吃完以后,他同伴也想吃,没事,再抛一次,抛上去,转几圈下来又是一碗蜂蜜,吃到每一个人够为止。

这个蜜胜长大以后,他跟三宝有缘,他看到佛陀欢喜,就出家了。出家以后,人家去托钵,他也不用去托钵,他肚子饿了,拿那个钵往空中一抛,下来整个钵都是蜂蜜。这个善业就是跟着他。

后来弟子们就问:“这个蜜胜比丘,他怎么会有这么一个殊胜的因缘,他的钵往空中一抛,下来就是满满的蜂蜜?”佛陀说:“这个蜜胜比丘以前是只猴子的时候,供养过我,所以这个福德力招感这个殊胜的果报。”

弟子们就问:“那这个蜜胜他为什么会变成一只猴子呢?供养你以后,它为什么又证得阿罗汉果呢?”

佛陀说,过去迦叶佛的时代,有一个年轻的比丘,他很精进地修学,但是有时候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他看到一个老和尚走路的姿势不庄严,他就讥嫌这个老比丘走路像猴子一样。但是不幸的是,这个老比丘是个阿罗汉,就造下一个很重的口业,造了口业以后他就堕入猴身。直到遇到释迦牟尼佛出世,他向释迦牟尼佛忏悔供养以后,脱离了猴身。过去修行的善根成熟,今生证得阿罗汉果。

按照蕅益大师说法,两舌、绮语、妄言、恶口,得果报的力量最强大的就是恶口,尤其是在三宝的境界,要小心!小妄语戒相对大妄语戒,过失相对比较小,影响层面也比较小。但也要引起重视,有四种:

一、妄言,心口相违,欺诳他人。

二、绮语,世俗浮辞,增长放逸。

三、两舌,离间两头,构起是非。

四、恶口,骂詈咒咀,令他不堪。

第一个,妄言,“心口相违,欺诳他人”。你心中想的是一回事,讲出来又是另一回事,你的目的是要欺骗他人,得到一些个人的名利,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绮语,“世俗浮辞,增长放逸”。你经常讲一些没有意义的话,当然在菩萨戒有开缘,就是说,他这个人心情不好,你说说笑笑讲一些开玩笑的话,一时的方便,为了解他一时的烦忧,可以。除此之外,不要讲太多绮语。

因为你绮语,开玩笑话说多了有个缺点——言不威肃,你讲话没有力量,以后你再跟你的同参道友讲法的时候,人家听不进去。因为你那个话的力量被你破坏,没有摄受力了,你讲什么,人家根本不想听,这个从菩萨道的角度就比较麻烦。

第三个,两舌,“离间两头,构起是非”,向此说彼,向彼说此,目的是勾起双方的是非。这种情况,会招感亲友的乖离,会招感一种不和睦的眷属。家庭经常争吵,就因为过去生有两舌的过失。

第四个,恶口,“骂詈咒咀,令他不堪”,用粗恶的言词来骂詈,或者用不吉祥的言词来诅咒对方,使令他身心感到难过不堪。

蕅益大师比较强调,同参道友之间,尽量不要出恶口,折损你的福报。这个口德,其实在针对恶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今生遭到果报,老本是还了,但利息又生了不少

我们要相信因果,现在受的都是因果报应,有什么好抱怨...

偷盗寺院常住僧人之物果报极重

偷盗戒以盗常住物及僧众物之罪极重,应堕地狱。《方等...

菩萨戒之说四众过戒

丙六、说四众过戒 这一条戒也是属于菩萨的重戒。也就是...

你有善因好缘,怎么会没有感应呢

有宗教信仰的人,都希望能有宗教的体验。宗教的体验不...

恶口的过患

一天,佛陀为大众开示摩耶夫人的宿世因缘。佛陀说:无...

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今天利...

如何帮助更多的众生离苦得乐

问: 弟子目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也想尽自己所能为佛教...

长远心行善必获善报

为什么有些人做善事后很快就产生感应,甚至发生奇迹,...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不侵犯他人妇女,能得五种善报

佛言人于世间不犯他人妇女。 这个很重要哦。这个妇女还...

宏海法师:安士全书

(第一讲) 好,各位同修,我们一起先合掌。 南无本师...

【推荐】机深祸深,量大福大

古人说机深祸深,量大福大,劝诫世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推荐】佛说有七种布施,不用一分钱就可得大福报

一者,眼施: 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不以恶眼...

【佛教词典】无分别智

梵语 nir-vikalpa-jāna。又作无分别心。指舍离主观、...

【佛教词典】薄拘罗

(人名)Vakkula,又作薄矩罗,薄俱罗,薄罗婆拘罗,缚...

千万不要把福报兑换成吃穿

物理学上有能量守恒定律,这个定律在福报上也有用到。...

如何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丰子恺有次画了一幅《牵羊》,画一个人用两根绳子各牵...

慧律法师《猫咬死老鼠与人打死老鼠有何不同》

有一位信徒这么问我:猫咬死老鼠,是不是在造业?还有...

小乘跟大乘空义的差别

小乘的空义跟大乘的空义,有什么差别呢? 小乘的空义,...

错失良机的吴引之

民国时,苏州有位吴引之先生,是清朝的探花,探花是科...

禅师巧劝吝妇:有舍才有得

有位居士向禅师诉苦:我的妻子非常吝啬,不但对慈善事...

佛陀出世必做的五件事

云何为五? 一者当转法 轮, 二者当度父母, 三者无信...

福慧具足的人,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就

福报代表这一生当中的经济环境,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

人最大的缺点

弟子问禅师:人最大的缺点是什么,而这些缺点又是他自...

三界轮回的三大业因

其实众生跟世界会相续,主要的是因为有业力的相续,才...

色欲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的

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美好的。很多时候的美好,都是...

提婆达多的造恶心行

佛陀时代,提婆达多仰慕佛陀,而和七位王子一起皈依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