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佛之人当孝敬双亲,不可偏执速死求往生

2017/06/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之人当孝敬双亲,不可偏执速死求往生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分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我的一位亲戚,约四十多岁。在十多年前,本应结婚成家,忽然婚变,女孩离他而去。从此不谈男女感情事,一心学佛,吃素听经。最近听说身体欠佳,故而对生活产生厌倦,迷恋净土。时常求佛菩萨,早日接引,脱离娑婆,往生净土。

脱离娑婆八苦,往生净土,本是每个念佛人所祈求的生死大事。但是执意追求,为了病痛,毅然决定离开家庭或高堂老母,不思图报或照顾家庭,逃避一切责任和义务,却不是念佛人所应该持有的态度。反而随缘才是念佛之人所应持有的心态。但是“随缘“”常常被一些人理解为不需要有所作为或听天由命,由此也成为逃避问题和困难的理由。

其实,随缘并不是放弃追求,而是让人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随缘是一种智慧,可以让人在狂热的环境中,依然拥有恬静的心态,冷静的头脑。

随缘是一种修养,是饱经人世的沧桑,是阅尽人情的经验,是历练人生的顿悟。随缘不是没有原则、没有立场,更不是随便马虎。若能随顺因缘而不违背真理,这才叫真正的“随缘”。

印光大师说执著某日往生容易生病或招魔。学道之人不可偏执,偏执或致丧心病狂。如大师在《复念佛居士书》中开示:“所言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执则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工夫成熟,则固无碍,否则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结成莫解之团,则险不可言。尽报投诚,乃吾人所应遵之道。灭寿取证,实戒经所深呵之言。(《梵网经》后偈云:‘计我著相者,不能生是法。灭寿取证者,亦非下种处。’)但当尽敬尽诚求速生,不当刻期定欲即生。学道之人,心不可偏执,偏执或致丧心病狂,则不唯无益,而又害之矣!”

开示大意是:你说自己决定要在年内往生,这种想法不能执著,执著就会成为病根,或有可能导致着魔。念佛之人,应当时时存有即将往生极乐世界之心。如果自己寿命没到尽头,也只能随缘活下去。倘若非要定下期限,要在某年某月往生,如果工夫纯熟还没什么,否则就是这个追求定期往生之心就会成为魔根。如果这个妄念结成无法解开的结,那危险真不可言喻。业报尽就投向净土,这是我们应遵循的原则。断绝寿命而求证得某某境界,实际上《梵网经》就曾深深呵责此事。只应尽心恭敬、一片至诚恳求早日往生,不应定下日期非要某日往生。学道之人,心绝不能偏执,偏执容易导致丧心病狂,这样不但没有任何益处,反而有害!

从上述印光大师的文钞中,我们很清楚地了解到:往生之日,不可强求。何况年轻人上有老迈父母,需要我们照顾和供养,所以更应振作,鞭策自己,努力工作,积极地面对生活,以至诚之心孝敬父母,解决他们的生活所需,满足他们的人生意愿,以至解决他们的慧命归宿处,使他们能安度晚年,这才是一个佛弟子应尽的本分。除非家中还有其他子女,可以奉侍父母,否则一心欲离苦海,置父母于不顾,反而会招来不孝之讥,令世俗大众诽谤佛法。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做子女的义务。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就是告诫我们:孝敬父母要真心相待。犬马为我们劳作,我们尚能饲养它们,但是我们不会尊敬它们。所以我们不能像对待犬马那样对待父母。“孝”不只是体现在给父母吃饱喝足,我们还要尊重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知道他们的精神需求及物质需求。真正做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牢记父母的年龄,一方面,会因高堂的健在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会为他们的入暮之年而忧惧。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不管父母怎么对待我们,我们都要好好地孝敬他们到永远,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的源泉,生命的开始。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云:“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

生儿方知父母爱,养儿方知父母恩。当初的父母就是现在的你和我。趁父母还健在的光阴,让我们尽一份力所能及的孝心,别等父母不在的时候,才恍然大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种最深沉的悲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问: 请师父开示,先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净界...

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孝顺自己的父母?

在很多问题上,我们和父母存在很大的分歧,一直以来,...

大安法师:往生到边地疑城

我们看到《无量寿经》里面讲边地疑城有这么一种情况,...

为何临终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

问: 为何临命终的时候所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不可能是...

诵《无量寿经》不念佛号,属于念佛法门吗

问: 一个朋友每天诵三遍《无量寿经》,不念佛号,这样...

受一次八关斋戒,就超过极乐世界修一百年吗

问: 《无量寿经》里说,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

无量佛国净土,为何只求生西方极乐

有人再问:为什么我们不遍缘法界很多的净土呢?为什么...

宏海法师:净土三资粮

(第一讲) 好,各位莲友大家上午吉祥,阿弥陀佛。 今...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达摩大师无心论

夫至理无言,要假言而显理。大道无相,为接而见形。今...

梵网菩萨戒为何如此殊胜

从教理上来看 天台祖师把佛一代时教分为四种教,叫藏、...

白光长老生前教诲:钱太多了对出家人不好

核心提示:2016年10月26日(农历九月二十六日)13时5分...

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

灵山会上,佛陀拈花,迦叶微笑。禅法一脉传至达摩祖师...

【佛教词典】劫婆吒

(杂名)又作劫缚拏。钱名。饰宗记四本曰:北方睹货罗...

【佛教词典】空王

佛的别名,因佛空无一切邪执。...

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

我们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就是偷心不死啊。其实话头无...

苦尽甘来成正果

母亲陈玉英(10262014),法名觉玉,临洮县八里铺镇下...

戒律是自由而不是束缚

很多人很害怕受戒,认为我学佛可以,信佛可以,但是你...

慧律法师:佛教徒对风水要持什么样的态度

佛教徒是采取中道的态度。这风水对我们凡夫来讲确确实...

活在过去或担心未来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觉自己身边的许多人与朋友都活在过...

圣严法师:该不该多生小孩

问: 现在已经是少子化社会,少生小孩或不生小孩,真...

不可甘心苦趣束手死门

遂使垂手徒勤,倚门空望。上孤佛化,下负己灵。今生以...

承远大师生平及净土思想

一、承远大师的生平 承远大师(公元七一二年八〇二年)...

我们的果报是怎么受用的

这个地方的识变,前面我们比较偏重在造业这一块,这个...

回光返照是观照什么

我们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就是我们讲的称性起修,...

会观照的人,还怕人生会不圆满吗

佛教有一个修行的法门,名为观照。凡今日社会人士,不...

提不起极乐世界的乐,应当怎么办

问: 弟子知道娑婆世界很苦,但是提不起来极乐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