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善自调身心,具诸功德力

惟觉法师  2017/10/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善自调身心,具诸功德力

调心,改变人生的好习惯

古德云:“君子慎所习。”

良习,引人迁善远罪,迈向光明;

恶习,令人沉迷不觉,堕入暗冥。

一念回光,弃恶秉善,扭转人生,操之在己!

人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有精神生活。每个人都想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裕、追求人生的幸福与快乐,但追求物质的过程当中,往往事与愿违,因为追求的方向错误了,反而得不到真正的富贵、幸福、快乐。世间的富贵,就好像花开花谢一样,都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我们就必须在无常当中,找到最安定、最幸福、最快乐、最真实的富贵。

善自调身心 具诸功德力

佛法对富贵的看法,可以用汽车来比喻,我们的身体就像车身,福德就像燃料,当下这念心就好像电源。车子要跑得快、载得多,车身就必须完整,底盘、钣金、引擎……都不能生锈、老旧、故障。此外,车子必须要有燃料,否则,即使是新车,没有燃料也没办法发动。有了燃料,还必须电路完整,必须要把这些部分保养好,才是一部完整的车子。所以,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希望达到成功,乃至于登峰造极,就要注意四件事情:一、要有健康的身体;二、去除坏习惯;三、广修善法;四、修习禅定。

第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的健康状况,其实是由于过去造的因所呈现的果报。一般人只知道要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而不知道还有业力。假使前世造了恶业,身体就会不健康,容易愚痴;假使过去造了善业,六根就会健全,乃至头脑聪明。了解因果的道理,今生就要从因地上努力,时时刻刻检讨反省自己当下这念心是否清净?心清净了,身体就会安定。

第二,要去除坏习惯。抽烟、喝酒、打牌,乃至嫖、赌等不良嗜好,就等于是慢性自杀,是缺乏智慧的行为,但是有些人明明知道不好,却无法戒除这些坏习惯,如果真正了解这些不良习惯对身体的影响,自然而然就能做得到。以喝酒为例,一般人都知道酒喝多了就会生病、会酒精中毒,但是为什么做不到呢?因为没有智慧、没有信心。

儒家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身体,是过去修来的福报,这一生要懂得运用这个身体,努力种善因,积功累德,才不辜负此生得到人身。假使了解这些道理,就不会再继续让坏习惯损伤自己的身体。

福德与禅定 菩萨共修学

第三,要广修善法。凡事离不开因果,佛法所讲的因果,就是要在我们平时做人做事、起心动念处下手,只起善念,不起恶念,时时刻刻检讨反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样这一生的福德就会增长。如此果上生因、因上生果,始终都是良性的循环。相反地,假使不知道修正自己的行为,放纵自己的贪瞋痴,就会形成恶性的循环。

诗云:“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唐朝王勃很有才气,为“唐初四杰”之一。王勃的父亲在交趾当县令,当时王勃正好来到南昌,遇到都督阎伯屿在重修的滕王阁上宴请天下名士文生,并邀集大家撰写序文。这时,王勃毛遂自荐,很快就把序文写好,得到主人的赏识,后来成为一篇流传千古的佳文。

王勃为什么会在这个时节因缘赶到呢?王勃想去交趾探望父亲,但当时他所坐的船是歇在马当,马当到江西南昌起码还有七百多里的水路。他把船歇在马当过夜,晚上忽然起了一阵大风,把帆船的绳子吹断了,这艘船就像离弦之箭,一个晚上就到了江西南昌。一般人认为这是奇遇,但在佛经里面来看,王勃的福德因缘成熟了,所以一切都很顺利。

相反地,假使未曾种过善因,没有福报,即使有好的因缘,还是无法成就,这就是“运去雷轰荐福碑”。宋朝宰相范仲淹经常私底下做善事。有一次,他的朋友告诉他:“现今有一位穷秀才,学问非常好,但三餐不继,你是个仁心菩萨,就帮助他吧!”范仲淹就把这位穷秀才找来,一谈之下,果然很有才能,只是时运不济。

当时有一座荐福寺,曾请欧阳询写了一个碑。范仲淹想把这个碑文拓印下来,交给这位穷秀才去经营、发行。突然一个晚上,刮风、下雨、打雷,雷一劈,就把这座石碑打得粉碎了。由此可知,福德因缘具足是很重要的。福德从哪里来?就是要在因地上勤修善法。

第四,要修习禅定。平时要多打坐,薰习禅定。得到禅定,心中清净、平静,没有妄想,对人生自然能够看得非常透彻,也才能消业、转业,佛法云:“三昧加持力,定业也可转。”这念心不起心、不动念,万年一念、一念万年,就是无上的功德、福报。

儒家强调修心养性,以佛法来说,就是要明心见性。只要从以上四个方向来努力,身体和心灵就能得到最好的保养,就好像一部车子不但没有损坏,而且燃料、电源充足,这部车就是一部如意车。有了这部如意车,在世间上做任何事业,都能称心如意,从黑暗到达光明;修行有了这部如意车,就能到达菩提涅槃、到达净土彼岸,得到真正的富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惟觉法师文章列表

天地间自有一种抚慰的力量

唯有改变自己的做法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有很多人常抱怨...

圣严法师:身残心不残

身体障碍有不同的等级、类别,造成障碍的原因也各有不...

佛告诉你为何心静后智慧就来了

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

圣严法师《提升人的质量》

人的质量,就是人的品格、品德、气质。气质是可以改变...

【推荐】色欲招病 断欲解病

从前,有个翰林名叫邝子元,患有严重的心疾。每逢毛病...

学佛人该有的心态和观念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吃穿等样...

佛教的心理调适

一、三宝为依怙 轮回三界中的我等众生,悉是烦恼具足的...

【推荐】圣严法师《心胸开朗,就不受环境局限》

有不少人常常觉得,自己的工作顺利,甚至事业做得也还...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学佛者应从恭敬三宝开始

学佛者当从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对出家师父。为说明此事...

如果有人不理解素食,你可以这样回答

01. 只要心地善良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吃素? 答:听...

理净法师:「网络游戏杀人」是否有罪业

网络游戏本身是虚拟的世界,应当与我们的现在生活有很...

五停心观对治五种烦恼

五停心观指不净观、慈悲观、缘起观、念佛观、数息观等...

【佛教词典】智拘絺罗菩萨

(菩萨)在胎藏界释迦院上行南端第二位。密号曰正圆金...

【佛教词典】不善识食

【不善识食】 p0327 集异门论一卷五页云:云何不善识食...

峨眉山万年寺北宋普贤铜像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为普贤菩萨应化的...

居士经商不得贩卖刀网等伤生之具

居士经商,既无大劳,又极自由,正好依佛法行事。 在家...

修福跟解脱生死有关系吗

问: 做善事只是修福,跟解脱生死没有任何关系。这个...

初心菩萨亟须亲炙阿弥陀如来

疏文:正定聚者,拣异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

隋代高僧智者大师

所有的佛教宗派祖庭,基本上都在西安,只有一个宗派天...

宽忍法师: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

在释迦牟尼佛的高足中,其最杰出的十大罗汉为十大弟子...

丛林寺院清规大全

一、何为丛林? 丛林,指僧众聚居的寺院,尤指禅宗寺院...

不可轻视外貌苦恼的修行人

云居山近代也有这种事例,在一九五五年有一位名叫宽定...

真正的友谊,不是花言巧语

傍晚,一只羊独自在山坡上玩,突然从树木中窜出一只狼...

有时解释,反而会增添烦恼

生命只有一次,何必忙着为自己解释语言虽十分通俗,但...

《地藏经》利益篇

众生各有宿世因缘,所以根器各有不同。 上根之辈,深明...

我为不信佛的父亲助念

父亲生前不信佛,临终非常苦,在医院里接受种种治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