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是苦,化苦为乐

2017/1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是苦,化苦为乐

初步接触佛法的人都知道这句话“人生是苦”,但通常人们对它的理解多半都是有偏差的。佛陀是说过“人生是苦”的话,但佛陀有其专门的所指意义。不明白其中的真实意义,就会产生错误的观念,觉得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毫无意思,我们的生命与生活也就毫无意义。因而消极悲观,也就取消了人生本来应该的努力与向上。悲观地看待人生世界,这是一种最普遍的对佛教基本思想的误解。社会上不了解佛教的人也都多半会以此为根据,把“消极”、“悲观”安放到佛教的头上。佛教的初级弟子,也易于陷在消极悲观的错误当中。

无常之苦

其实,“人生是苦”这句话,有着积极的意义。只不过这种积极意义产生在对于我们现实处境的正确认知之后。单从表面现象上看,人生怎么会是苦的呢?人生中也有很多快乐的事情。美妙的音乐,美好的食品,假日里浪漫的旅游,一篇优美的诗歌,花前月下的誓言……美好的事物有好多好多,我们都数不过来了,这些怎么会是痛苦的、悲苦的、哀苦的事物呢?其实,佛教所说的人生之苦并不是这一层面上的意思。佛陀在经里强调的“苦”,是指无常之苦。佛经上常说的 “无常故苦”,就是这个意思。一切无常,一切都在变化当中,一切都在生生灭灭转眼即逝。因为站立不住,因为保存不了,所以才苦。因为美丽、健康、财富、快乐都是短暂的,身强力壮并不永久,总要被衰老病死取代;钱财不能永远保有,保不齐会流失,富人也会变穷;权位势力不会持久,昨日座上客今日阶下囚,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人生当中虽有喜乐,但不永久,一旦变化,苦痛就来。所以佛说人生是苦的那个“苦”,其实指的是“有缺陷”、“不永久”。

惜福修行

从这里也就引出来了佛教的积极人生观。第一,要珍惜当下,懂得惜福。现在的幸福与快乐虽然短暂,也是宿世因缘所致,人们常说的“福报”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不知道爱惜与珍惜眼前的幸福,不仅会“人在福中不知福”,还会把好事做成坏事,因为糟蹋福报而造新业。我们看见不少家庭中成天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这就是不知惜福反造恶业的例子。第二,佛教既然指出了人生的缺陷,指出一切无常不能久在。所以提出了积极的修持法,主张大家努力修行。人生有缺陷好象人生中有了疾病,就要看医生就要服药,今天不舒服,明天疾病去除,不就恢复健康与快乐了吗?今世有缺陷,赶紧修来世不就是一种积极的办法吗?佛教的修行正是对治“人生是苦”的严酷现实的有效手段。

化苦为乐

现实中虽然说来是“无常、苦、空、无我”,但我们修行的最终目标和理想境界却是“常、乐、我、净”的。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人就不可能是悲观与消极的了。说到消极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人,或者耽于五欲享乐,不讲道德修善的人才是真正的消极的呢。学佛的人,不仅在困苦时知道努力向上,在幸福中也知道惜福,又因为时时警醒自己,了解快乐不是永久可靠的,所以必须好好向善努力。说到底,人生的确是苦,但佛教的目的是教人化苦为乐,是教导人们如何迈向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快乐的人生道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人际关系的图解

...

圣严法师《痛苦的发生与消失》

只要谈到佛教教理,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苦。佛教说...

简单生活让贪欲减少,更容易得到解脱

以前写过《学佛的方法》这篇文章,主要是讲学佛要皈依...

才华一不小心就会害死修行人

有时候前途的有无,牵涉到个人才华的高低。因此才华一...

放下仇恨才能解放自己

我把心里一直记恨的人列了一张清单。这其中伤害我最深...

修行人是境遇愈坏愈好

出家要在大丛林人多的地方,不要只有三五个人。人多才...

人生三大陷阱

一个农夫进城卖驴和山羊。山羊的脖子上系着一个小铃铛...

罪障深重的人还能不能蒙佛救拔

那我们到了临命终时迷惑,往往有什么呢?一个觉得自己...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诵《金刚经》要把握三个「观」

用虚幻观来看待问题 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就是一场梦,...

谦卑低头的人生态度

夜诵《妙法莲华经》。读到《常不轻菩萨品》,常不轻菩...

修空观对治时,一定要知道你是想空掉什么

为什么破妄永远是走在第一步?就是说,诸位!理论上我...

贤书法师出家前写给儿子的信

刘二子: 你好! 你妈妈带来你的消息,说你读书读的很...

【佛教词典】源信

(942~1017)日本天台宗学僧。惠心流之祖,通称惠心僧...

【佛教词典】难行精进

【难行精进】 p1444 瑜伽四十二卷十六页云:云何菩萨难...

圣严法师《悟的定义》

悟的意思,就是本来不知道的,突然间知道了;但是佛教...

哪里是我们真正的家呢

问: 我半生辛苦奋斗,为家人谋得一栖身之处,本该高...

古大德持诵《阿弥陀经》的感应

天乐迎空 在宋代有一位唐世良居士,他以诵《阿弥陀经》...

游名山不愿西方

【原文】 游五台者曰文殊在,游峨嵋者曰普贤在,游普陀...

不做别人嘴巴的奴隶

有一天,佛陀行经一个村庄,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对他说话...

口说爱语可助我们摄化众生

善护口业,不出恶言,可令我们内心保持清净无染。口说...

现在不造恶业,则当来不受苦报

世间一切事皆可众志成城,自然所作皆办。众志者,即大...

祈祷有用吗

伽弥尼出家不久,有一天,他向佛陀提出一个问题:佛陀...

如何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

念佛法门是难信之法,生真信极难。释尊说,我这次来娑...

深思此二十一事,可得道矣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为众多比丘弟子...

以不净观善摄其心,去除贪爱染着

不净观是佛教的一种修持观想行法。众生因为贪爱,于我...

老僧一打坐,能消万两金

沩山老人曾说过,老僧一打坐,能消万两金。唐裴休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