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空观对治时,一定要知道你是想空掉什么

净界法师  2023/1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空观对治时,一定要知道你是想空掉什么

为什么破妄永远是走在第一步?就是说,诸位!理论上我们是清净,但是因缘上我们已经不清净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经历过太多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给我们留下很多的影像。留下影像也没有错,问题是我们把它取著,今生抓几个影像,来生抓几个影像,时至今日,我们心中已经很多很多的颠倒相。

这些颠倒相你如果不清掉,你就直接地去修功德,发愿去修功德,因为你这个心是不清净,所以你所修的功德都是染污。为什么佛陀在修观慧的时候,他不强调假观?假观后面会强调,口业、意业,它是后半段修学。面对身业的时候,佛陀一路走来就是修空观,空掉你的执取,你不可能空掉影像的。

诸位!修行,你只要方向错了,你今生就没有成就了。要空掉影像,就意味着你跟你过去的因缘法对峙。无量劫来的影像那也太多了,你怎么会空得掉呢?就是不随妄转,懂吗?影像来,它来它的;影像走,它走它的。你只要修一个无住,把你的攀缘心、把你的爱取心消灭掉就好了。

其实,影像不会干扰你的。你是一个真如的心,它是一个生灭的影像,它怎么就干扰你呢?因为我们攀缘它,我们去“自心取自心”,所以我们自己去干扰自己。你只要把影像放下,它自己会脱落,自己会消失掉。

所以诸位!我们在修空观对治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你到底是想空掉什么。这个地方你只要一步错,你整个修行全部失败。你想空掉影像,那表示你要挑战你无量的生命所留下来的影像,你怎么可能呢?没有一个人可以修到业尽情空的。我们都是怎么样?带业往生嘛。那么业力跟影像是有牵动的,我们待会儿会说明。

就是你只要无住,让影像自然脱落就可以了。所以它这个“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这一段你最好把它背起来,就是整个空掉心中的爱取的过程。

那么,空掉以后,我们再看别明,它的一个果地的相状。这以下有五段:

第一个,“一切语言道断”。当你心中那种攀缘的爱取被空观给破坏以后,你会发觉,你心中的话变少了。不是外面说话,就是那个名言分别,减少了。你以前可能攀缘心很重,看到什么东西,哇!这个花很漂亮,是哪里买的……就是你以前只要看到一个影像,就会有很多很多名言出来。如果你能够经常修空观,你会发觉,你看到花,那样就是那样!一切法就是一个如实相而已,你不会有很多的名言去诠释它,就是一切语言道断。这是第一个相状。

第二个,“不生、不出、不起”。“不生”指的是过去的心,“不出”指的是未来的心,“不起”是现在的心。一般是这样子了,这三种心就是《金刚经》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我们年轻人喜欢打未来的妄想,喜欢执著未来的心。年纪大刚好相反,年纪大了都是开始回忆过去了,因为你的未来已经是夕阳西下。所以当你修空观以后你会发觉,过去的影像生起的时候,因为你无住,它自然退失;未来的影像生起的时候,也退失;包括现在的因缘,也是不起任何的执取。

所以我们的心变成怎么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名就是没有名言的分别,而且那个相状也慢慢脱离,心中变成什么样?实无所有,无所得。无所得,禅宗有一句话讲得好,它说这个叫做空空荡荡,但是,了了分明。你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就知道,它不是顽空,它是空空荡荡,但是又了了分明。

所以这个时候你的心是“无量、无边”,超越时空。“无量”是指时间相,“无边”是超越一切的空间。所以你的心慢慢从一种生灭的因缘心,慢慢地趋向于超越时空的真如心了,你往真如心慢慢一步一步地靠近。

从事修的清净心,慢慢地随顺于理观的清净心,“无碍、无障”,周遍法界,没有障碍。到这个地方,等于是把整个修空观离相的五种功德讲出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禅的最高境界是不着相

禅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著相。所谓不著相就是看空世间一切...

心念纷飞,当作何方便

或问心念纷飞,当作何方便?予曰:佛言心者,制之一处...

人生和晚上做梦一样,哪有一法可得

心在不停的生住异灭,色身在不停的变化,新新不住。就...

圣严法师:不除妄想不求真

六祖大师的弟子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中一开始就这么...

念头不受控制要怎么办

问: 我学佛很久了,可是还常常有各种各样的不好的念...

【推荐】临命终时永远记住一句话:往事不堪回首

诸位!我们一定要知道,你平常不管怎么用功,临命终永...

用什么简单方法处理24小时的妄想

问: 平常我念佛可能只有两个小时,我不可能一直念佛...

【推荐】世间上什么寿命最长

奋勉不放逸,克己自调御, 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 ...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我问师父(宏海法师答疑)

问: 我有三个问题请问师父: 第一个,阿罗汉在有余涅...

睡梦中念佛不断,方有出苦分

僧诲洲参,师问曰:汝出家为什么? 曰:为求出苦。 师...

《瑜伽焰口》十二召请文

焰口是佛教传统的佛事仪式之一。瑜伽为印度语,意为相...

人生最欠缺的是慈悲和智慧

我们现在生活所拥有的各种物质,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无...

【佛教词典】残谤戒开缘

亦名:无根残谤戒开缘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不犯者...

【佛教词典】纳衣

(衣服)一作衲衣。云粪扫衣。拾取人弃不顾与粪扫均之...

十恶莫作、十善奉行

身、口、意可以成就「十善」,也可以造作「十恶」。 身...

雾霾的源头就是「无明」

眼下北京一直处于云山雾罩之中。前所未有的严重雾霾笼...

用攀缘心来造善业,譬如美食夹杂毒药

追求来生的感受。这种人一般来说,是今生福报比较差可...

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明朝时有一个小沙弥,住在普陀山的寺庙里。 有一天,小...

人生的十度修炼

1、忍得住孤独 人生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忍得住孤独,尤...

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

无著文喜禅师是唐代著名禅师,他七岁出家,参访善知识...

认真做事不去评论是非

经常会有人问我对某人或某件事情有什么看法,并要给出...

什么样的修行人才能住山

天气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里边,可能比这...

佛教素食观对于改善生态的巨大价值

佛教素食观的核心内涵 佛教从慈悲观念及业报轮回思想出...

是不是要等待因缘到了再来修行呢

问: 法师您好,我是被家人拖到群里来学《文钞》的。我...

星云大师《佛教的慈悲主义》

谈到佛教,大家总是说:「佛教以慈悲为怀」,慈悲是妇...

水中的金影

从前有一个人走过大池塘边。看到水底有金色的影子,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