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十恶莫作、十善奉行

证严法师  2013/05/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十恶莫作、十善奉行

身、口、意可以成就「十善」,也可以造作「十恶」。

身造「三恶行」——杀、盗、淫;口出「四恶语」——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心起「三恶念」——贪、瞋、痴。离此十恶则为十善。

众人应离十恶、行十善。「不但不杀生,还要保护众生;不只不偷盗,更能布施;心不起贪欲,不迷于声色,即能守住人伦道德,所思所行皆能利益人群。」

口舌轻轻一动,无论是说谎欺骗、恶毒骂人、传播谣言或挑拨离间,都可能酿成可怕的后果,造作种种恶业。上人叮咛:「追根究柢来说,顾好心念,不耽于『五欲』——财、色、名、食、睡等,才能避免身与口造恶业。」

许多人爱「财」,受贪欲驱使不择手段,求无止境、超越生活所需;而沈沦「色」欲者,如俗话说:「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亦将扰乱家庭与社会。

还有不少人爱「名」,用尽方法追逐名利,到头来身败名裂。上人期许,人应自爱、顾本分,莫强求。「我也很爱名,但我是要维护清净的名声、洁身自爱,让身、心、灵不受污染。」

「食」即口腹之欲。上人说明,非为温饱、维持体力而食,即追求口欲;若为满足口欲而使业者大量养殖动物,不仅造作杀业,更污染大地环境。

「睡」,亦指人类愚痴不觉,或常昏沈懈怠,徒耗时日。

《八大人觉经》「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念三衣,瓶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上人以此教众:「『五欲』令人空过人生,应时时觉醒自爱,不为畅一时之快而耽逸享受,造恶业、染恶习。」

无论在家或出家众,都要恪守道德、身心清净。「既发心立愿,就要永久恒持,否则很快就会被五欲覆心而使行为颠倒。十恶莫作、十善奉行,即能不犯五欲。心无贪,身即可行无数善事;施无求,则能由衷感恩有付出的机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善恶会影响寿命的长短

古语道:善恶一念间,境界全不同。善恶不仅属于道德范...

不必计较以往的得失,但种未来的福田

佛说:一切世间人们为善作恶所得的因果报应,就像影随...

善恶果报歌

因果分明定不差,古今种豆岂生麻。 善恶如无罪福报,...

【推荐】一桩善举挽救了两条人命

光绪年间的故事,一位江苏的贾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

常有吉神拥护

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 这两句是承上面的诸恶莫...

心念是吉凶祸福的根源

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

抱年轻女人与抱一条死狗的感觉一样吗

若受离一切所应远离身语业,安立第四苾刍律仪,一切不...

身口意的十种缺陷

人的身有杀生、偷盗、邪淫三种;口有妄语、恶口、离间...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慎选人生方向

世间有许多微妙的事,譬如心境,有时一点点起心动念,...

心力?业力?自然力

平日生活安逸的人们,难以体会人生之苦;总是当无常发...

眼盲心不盲

记得当年台东的佛教莲社是由一间木造仓库改造而成,处...

证严法师:为法忘躯

过去不知有多少宗教家,为了维护自己信仰的宗教而舍弃...

【佛教词典】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经名)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重译。阿弥陀经不思议神...

【佛教词典】三慧

闻慧、思慧、修慧。闻慧是听闻佛法能生智慧;思慧是思...

念佛人为什么会着魔

问: 念佛人诸佛护念、菩萨拥护,但是为什么现实当中...

知因缘所生法,皆悉无常无我

【知因缘所生法,皆悉无常无我。】 知道我们天地万物,...

看到别人修的法门,万不可生怠慢轻视心

我们要止息一切的恶法,因为我们过去生当中,有很多的...

吉凶祸福的根源揭秘

一、吉凶祸福的根源心念 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

曾玩过碟仙,心仍有余悸该如何对治

问: 弟子初中时和同学玩过碟仙,但一直有后怕,曾因...

证严法师说故事《佛陀和他的弟子们》

目犍连救母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打坐...

如何看待慈善事业与念佛的关系

在《无量寿经》里面,佛早已对这种问题有个答案。在这...

常不轻菩萨

这位菩萨遇见比丘、比丘尼,或者遇见优婆塞、优婆夷时...

生老病死颂

恩爱萦缠与么来,三缘和合住胞胎。 凿开混沌通身瑕,踏...

善说法要的毗舍佉比丘

过去,佛陀于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当时,毗舍...

唯识学里的二种色法

在《唯识学》上,色法有二种:一个叫业果色,一个叫定...

对病者开示

佛陀成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为五比丘,说四圣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