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重视恭敬三宝,会构成灭法的因缘

良因法师  2018/11/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重视恭敬三宝,会构成灭法的因缘

接着看第二段的申诫:

既知多过,弥须大慎。

至堂殿塔庙,如履冰临深,睹形像经教,必慑然加敬。

既然知道前面这些轻慢的行为,有很多过失,不仅损自己的福报,而且这种轻慢三宝的种子种下去,未来将生生世世遇不到三宝,也会因为我们使世人失去信心,而影响佛法的住持,因此过失及多。

既然如此,就要特别谨慎,所以到堂殿塔庙中时,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因为这是大福田,也可能是个棘藜园,就看我们怎么用心了。看到佛形像或是经典法宝的时候,必须慑然加敬,慑是威伏、害怕恐惧的态度,因为恭敬之极而生敬畏之心,要有这样的态度。

此道俗通知奉法,贤圣达其信心。

我们如果能够这么做的话,就利他来说,能影响让一切道俗都知道去敬奉佛法。

现在很多的世俗人不恭敬三宝,原因之一就是很多佛教徒本身就不恭敬三宝。来到佛堂就像逛大观园一样,随意聊天、嗑瓜子,行种种非法之行。即使是在世俗的高级聚会,或正式场合中,这些都是不允许的,何况是庄重的三宝之地。所以当世俗人看到佛教徒在三宝地都随随便便、毫无尊重三宝之心,他们如何生起对三宝恭敬之心呢?因此必然认为佛教就只是迷信而已。

所以若佛教徒本身就不重视恭敬三宝,会构成灭法的因缘。在《四分律》中有长者问佛陀,怎样能令佛法久住?怎样会使佛法很快衰亡?佛陀说如果比丘不敬重佛法僧和戒定慧,佛法就会灭了。比丘是这样,居士也是一样,如果本身不恭敬三宝的话,也会影响到别人对三宝的信心。相反的,如果我们对三宝能够发自内在的恭敬,观功念恩,表现出恭敬的仪表,自然能感化周围的人。

因此就自利来说,“贤圣达其信心”,贤圣指的是佛菩萨,佛是圣,菩萨是贤。因为这样的恭敬心,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就能感召三宝的加持,由此可以生起我们修行人的信心。关于这一点,《高僧传》中有很多记载,我们应当多学习古德们恭敬三宝的态度。

且如对王臣令长,事亦可会,凡情难任,圣法宜遵。

就像世间人面对国王、国家元首、或是大臣、省长、县长这一类的领导时,都会非常恭敬,用这个道理来面对三宝,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如果不知道如何恭敬三宝,就想象如果现在面对的是长者、领导时,你会怎么做?或者你不会做什么?大致就可以知道此时该如何做了。

所以“凡情难任,圣法宜遵”,凡情,就是世俗人面对三宝时,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反正都是木雕、纸画的佛像,都不是真的,我心中有佛就好了,这都是世俗卑劣之凡情。任就是信,不要随着世俗的想法去做。“圣法宜遵”,我们要遵守佛陀在律上的教诫,或是古德的开示,以此作为行为之标准。

以上是通斥,说的是总原则。

《南山律在家备览-别行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良因法师文章列表

不经一番寒彻骨的磨练,一碰到困难就抵不住了

修行办道这件事,首先在发心上,如果要出家的话,就在...

南怀瑾老师:学佛后对鬼神也应该和善恭敬

我们年轻时学佛也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

《三宝歌》浅释

大家都很熟悉《三宝歌》,佛教界重大法事活动都是在《...

至心到这种程度,就能获得善相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所说至...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礼,德之范也。即礼是指规范,尊卑有序。《曲礼》曰:...

谦卑的力量

谦卑的力量,不在于形体的大小、气势的强弱,而是用柔...

诚敬二字在念佛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问: 诚与敬在念佛法门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大安法师...

谦卑低头的人生态度

夜诵《妙法莲华经》。读到《常不轻菩萨品》,常不轻菩...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如果不忏悔,罪业会增长广大

《龙舒净土文》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生为善...

得意勿恣意奢侈,作福莫如惜福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前面是讲人,这里讲...

炒股障碍修行

张居土学佛很精进,十几年如一日,严持戒律,诵经拜忏...

睡眠者,昧略为性,障观为业

不定四者:睡眠者,令身不自在,昧略为性。障观为业。...

【佛教词典】多罗果

(植物)其果如石榴,可食。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华白而...

【佛教词典】一实极微不成

【一实极微不成】 p0010   唯识二十论六页云:云何不...

降内「火」的几种美味食疗

经常上火的人,请看看以下降火的几种食疗方法: 胃火...

劝父母念佛书

爸妈: 愿二老展信欢喜! 您二老已皈依多年,可谓是老...

知道与不知道

从前,有一位大师,充满智慧,远近闻名。 这位大师讲...

阿弥陀佛是在自心之内,还是在自心之外

问: 《阿弥陀经》有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

持戒跟智慧是缺一不可的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这是讲到声闻跟菩...

星云大师《禅师与禅诗》

训导主任、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很荣幸被邀请到...

临终之日千万不要做的事情

送终是大事,一切众生都迷惑这件事情。所以地藏菩萨就...

观自在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是同一个菩萨吗

观自在是我们因中修行的一个方法。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名...

黄瓜--厨房里的美容剂

黄瓜,厨房里的美容剂 别名: 花瓜、胡瓜、王瓜。 性...

只有坚志力行,方能成就大器

《禅林宝训》中记载着这样一则动人的故事。 舒州(今安...

修正自己的习气,不再被业所转

众生如果不修正自己的习气,随着自己的习性去造业,那...

佛经中有些与世间常识相违,该如何断疑生信

问: 弟子读《长阿含经》前三分皆欢喜生信,叹未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