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身处生死轮回,我们该怎么办

净界法师  2018/12/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身处生死轮回,我们该怎么办

《楞严经》的整个观念就是返妄归真。返妄归真当然你要先了解什么是真妄。首先我们看左边这个叫作生灭心。我们的生灭心是从八识产生的。八识叫作异熟、思量、了境。异熟就是它创造了业力;这业力当中产生一个思量,产生一个自我的观念;然后再去了别外境。

我们看下面,这个由上而下的箭头叫作受用果报,过去跟现在。我们过去造了很多的业,现在产生很多的果报。福报大的人产生安乐的果报,福报差的人产生痛苦的果报。总而言之,我们会产生很多很多的受——感受。这个感受跟第六意识接触的时候,我们又产生一个想法,又会去创造未来,这个想法又造业。所以, 我们整个生灭心不离开八识。《楞严经》其实在破这个八识。

什么叫“八识”?“八识”讲起来只有两个字:一个是“受”,由第八识主导。你过去是什么业,它就现出什么果报,给你什么感受。你感到很快乐,你不要太高兴,那只是一时的感受,生灭心。你感到很痛苦,你也不要沮丧,那个是第八识的一时的感受而已。

一个是“想”,由第六识主导。我们今天如果跟着感受走,就产生很多颠倒想。然后就这样子:过去的业创造今生的果报;这个果报受用以后又创造一个业;这个业又创造一个果报,又让我们产生感受;这个感受又产生一个错误的思想。由此产生生死的轮回。我们怎么办?

我们看右边这个——正念真如,逆流照性。

首先,你第一个就是不要跟着感觉走,不要跟着妄想走。逆流照性,逆这个生死流,而照了你清净的本性,然后慢慢地从第六意识,回到第七、回到第八,最后“啪”回到真如本性,找到你的清净本然的家。然后在这个家当中以不生灭心,提起你的佛号。这个佛号、这个正念的力量,魔王不能干扰你,烦恼不能干扰你,那个佛号的力量就特别的坚固,禅净双修。所以我们说以禅观——《楞严经》的三昧破除烦恼障,以念佛来构成感应道交,就是这个道理。以心力来感应佛力。这个就是我们今天整个《楞严经》的观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感受跟想象是生死的两个病根

到正宗分的时候,佛陀就问阿难尊者一个问题。 他说,我...

自己不相信自己,怎么了生死

现在讲念佛的方便。念佛就是方便。我念阿弥陀佛,在这...

人唯知道有来春所以留着来春谷

一般的人都不知道:生是从哪里来,死向何处去。因为对...

波斯匿王丧母记

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时,一日,波斯...

以八正道度生死流

往昔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摩竭国神祇恒河水边时,世尊...

黄庭坚转世的故事

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

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再回来就很自在了

净土法门就是这一生是最后一生,不能谈转世,否则风险...

这心在到底在哪里

阿难祈教《楞严经》的缘起就是食和色,一是要吃东西,...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看看一天当中的念头,就知道将往哪里去了

我们要永远知道,我们的生命是由我们的思想变现出来的...

地藏如意宝,能满众生一切愿

在《地藏十轮经》中,说地藏王菩萨就是法界的如意宝、...

人在福祸快要来时,观察他的举动,决定能事先知道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

五常之戒,治世之善

已上所举话头工夫动静节次,与初机入道四众安顿手脚处...

【佛教词典】闲机境

(术语)不用之机缘作略。临济录曰:皆是上他古人闲机...

【佛教词典】诞生偈

指释尊诞生时,右手指天、左手指地所说之四句偈。蕴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佛家有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

五戒与十善的关系

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修五戒十善...

持名念佛稳当在什么地方呢

问: 持名念佛一个最大的好处是至稳当,修其它的念佛...

圣严法师《真正的快乐是什么》

如果有人家里生了小宝宝,一般我们都会说恭喜恭喜、可...

弘扬净土法门的一个重要原则

净土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尽,九法界众生靠自己的能力是...

星云大师:如何做人处事

做人处事是人生的一门大学问,有的人活到七、八十岁,...

【推荐】不管念佛与否都希望你抓紧时间

一声磬响,烦恼顿息。我与弥陀,是二是一? 也许有些人...

念佛一法对在家人最为亲切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

佛为何把亲人之爱叫饿鬼爱

问: 佛陀为什么把亲人之间的爱,叫饿鬼爱,有没有说...

当初的三钱,辗转增盛到三千金

这个五戒的问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增长罪业,第二个...

要获取人心和敬仰需遵循以下法则

人要获取人心,博得别人的敬仰,就要学会给予别人口德...

佛学常见辞汇(十七画-十八画)

十七画 【优波离】 又作优婆离,华译近取,或近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