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香严童子闻香气而成就圣道的过程

净界法师  2019/05/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香严童子闻香气而成就圣道的过程

前面是讲总相,这以下讲到他个人在有为当中所选择的一个别相。

“我时辞佛,宴晦清斋。”我听到佛陀说,原来这个圣道的真理并没有离开有为相,我知道这个道理以后就知道怎么用功了。这个时候我就辞退于佛陀,干什么呢?“宴晦清斋。”“宴”就是安稳的意思。我就找一个地方静坐,叫作“宴”,让这个色身安稳地放下一些尘劳的世务,就静坐下来。这个“晦”指的是处在一个没有吵杂的寂静处所,叫“晦”。“清斋”指的是内心显现出一种清净而无杂念,禅定现前。就在一个寂静的地方安坐,内心屏除一切的杂念。

那么就在这一念寂静的心中,他观到什么事情呢?“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这个香严童子在寂静的心中突然间有一个所缘境现前,旁边的比丘烧沉水香来供佛。沉水香是一种世间的宝物,烧一小块就能够熏习整个南阎浮提这么大的范围,所以香气能够传播得很远。

香严童子在比丘不远的地方安坐的时候,香气就悄悄地……因为它是无形无相,所以说是寂静地、悄悄地飘来香严童子的鼻根,来当作他的所观境。这个是他过去的修学的一个过程。

我们看他遇到这样的香气他应该怎么去面对。看第二段,“即香悟道”

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着,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

香严童子是离开了大众,来到一个寂静的茅蓬,在那个地方打坐,禅定的心现前,没有任何杂念。那么突然之间,这个香气悄悄地来到他的鼻根。他这个明了的心跟香气一接触的时候,他突然间生起一个观照,说这个香气你从什么地方而来?他就生起一个回光返照的智慧,来探讨这个香气的根源。

说是“非木”,香气不应该说是从沉水木而来,因为你要是不去烧它,它是没有香气的,所以你不能够说它从木头而来。这个香气也“非空”,它也不是从虚空而来,因为虚空常存,而香气不常有,所以它不是从虚空而来。它也不是从烟而来,因为烟所飞的地方很有限,你看香严童子离比丘烧沉水香的地方有一段距离,这个烟根本没有飘过来,但是香气却过来了,所以它也不是从烟而来。它也不是从火而来,因为你用火去烧其他的木头就不会有香气。

所以他能够知道,这个香气只就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它只是一个因缘的假相。所以我们一定是先看到假相,先看到无我。那么假相当中,我们就看到一个没有实体的东西,一个如梦如幻的香气存在。

那么进一步再观察它的体性,“去无所着,来无所从”

我们先看“来无所从”。那么这个因缘和合的假相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它没有一个来处,所以“来无所从”,这个地方表示它是不生。“去无所着”表示它不灭。那么从不生不灭当中他就能够知道,原来这个香气的假相只就是一念心性的一个循业发现而已。

所以这个时候“由是意销”。既然所缘的香气不可得,那么我能攀缘的心自然也觅之了不可得。因为我们这个能所是互相依靠的,所缘境破了,能缘的心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这个时候,由于前面的香气觅之了不可得,由此回光返照,我能分别的心也不可得。这个时候能所双亡,“发明无漏”。这个地方的“无漏”,是证得我空的真如而证得阿罗汉果。

这个地方是讲他的迹门,看第三段“蒙印命名”就清楚了。

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

我从这一次的修证经验以后,佛陀就印证我“香严”的名号,因为因香而成就圣道,叫香严。“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刚开始是观察这个香气的本性是当体即空,是本自无生;从无生当中进一步探讨它的根源,最后知道它只就是我们一念心性本自具足而循业发现。

所以这个时候,从妙香当中而悟入了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体性。“我从香严,得阿罗汉。”“妙香密严”是指本门;“我从香严,得阿罗汉”,是讲他的迹门。

最后看总结,“结答圆通”。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现在佛陀问我所修证圆通的法门,正如我所修所证,我是以香尘来当所观境,是最为殊胜无上的。

这个地方讲到香严童子成就圣道的过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并不缺少佛性

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学者凡有所问,他...

吃五辛的五种过失

还有「此法为菩萨说,此法为声闻说」这部经是给谁谁谁...

净界法师:楞严经

《楞严经》修学的重点,简单的说就是在修习《首楞严王...

同样一个东西,每个人产生的想法不同

这个妄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念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

如何判断真心与妄心

真心跟妄心,我们凡夫是永远混在一起的。我们现在修行...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疏文】 承上殊因妙果,正由念佛至于一心,则念极而空...

慧律法师:欲令正法重现,当推楞严大经

《楞严经》本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经典,佛灭度...

为什么要断离偷盗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念佛法门总持一切妙法

蕅益大师倡禅教律三学一源之说,三学之结穴归根则在念...

松开手你可以拥有更多

在我为管理者做的培训中,学员们常常分享他们的心得体...

如何用心力改变自己的生命

《大乘起信论》说我们今天所对治的是无明、是妄想,而...

一心三观和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问: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界法师...

【佛教词典】一阐提

一阐提迦的简称,是极难成佛的意思,有二种:起大邪见...

【佛教词典】六斋日

(行事)每月之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

人到中年真的百事哀吗

问: 社会目前的中坚分子,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五年级,...

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

问: 师父,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呢? 慧广法师答:...

星云大师《佛教的主观与客观》

第一篇 十八界--心物结合的世间 壹前言 佛陀将宇宙万...

提起佛号,把瞋恨心降伏下来

当你碰到冤家对头现前的时候,瞋恨心有可能会上来,巴...

念六字大明咒之功德

《莲花藏经》云:若持圣观音之明咒,能获得财富、粮食...

哪些人不能成功

有两个饥肠辘辘的人得到一根鱼竿和一篓鱼,于是甲要鱼...

黄龙三关

大略是这么三种关口: 对于破本参后,就是见性,但未了...

十恶莫作、十善奉行

身、口、意可以成就「十善」,也可以造作「十恶」。 身...

对这样的丈夫,实在产生不了敬爱心

问: 在《一函遍复》中提到对治女人烦恼的八敬法,女...

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共性,但人们对于福的认识和态度,却...

修禅定的基本要求

修习禅定的法门,古德归纳为三门,就是息门、色门、心...

人生的十度修炼

1、忍得住孤独 人生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忍得住孤独,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