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皆是识心分别计度,心态决定你的状态

净界法师  2019/09/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皆是识心分别计度,心态决定你的状态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一般的凡夫外道乃至于二乘人,在看生命的时候,都很难看到生命的全貌。比如说,看到诸法的因缘生,你看到诸法的相状,没有看到诸法的本体;看诸法是自然而有,只看到诸法的本体,没有看到诸法的相状。我们很难同时看到生命的不变跟随缘。体用的同时观照,这是很难。

所以,当我们去看到因缘生、自然有的时候,其实都是落入了个人识心的虚妄分别计度。这个只有言说相,我们都不能看到生命的真实义。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佛,因为不能掌握整个生命的全貌。

我们的内心状态有两种差别:一个是六根,一个是六识。六根是一个感受。我们眼睛看到一个东西,产生一个感受,快乐的感受或痛苦的感受。这个感受传给了第六意识的时候,就产生很多的分别的想法。而这个根跟识,根是主导了感受,识就主导了思想。我们讲一个小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你就知道根跟识的差别。

有一个大学教授,他是一个心理学的教授,他找了十个人来跟他做实验。有一天就带着这十个人到了一个黑暗的房间,点了几根蜡烛。这个教授带了这十个自愿者慢慢地过了一个用绳子绑成的独木桥,左晃右晃,从这个地方走到对面去了。大家感受到那个独木桥摇晃的快乐,走过去了。

走过去以后,大学教授问大家感受怎么样?说不错啊,这个独木桥摇过来摇过去,满有节奏感的。那么这个大学教授就把灯光又打开一半,大家一看,不得了啊,这个独木桥下面一个很大的水池,这水池里面有十几只鳄鱼,在那个地方跑来跑去。

先前大家过去的时候,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它是一个桥。这个时候看到鳄鱼,大家开始注意鳄鱼,已经不是看到桥了,心识开始活动。

这个时候教授说:“我们刚刚大概花了一分钟左右就很快走过来,我们现在还必须走过去,谁愿意跟我再走回去?”只有三个人可以走过去。其他人看到鳄鱼没有人敢,脚都软了,都没办法动了。后来大学教授就带了三个人原路走回去了,还有七个人在后面都不敢走了。

大学教授这个时候再把灯光全部打开。诶,在桥跟鳄鱼中间,有一个安全的保护绳索做的一个网子,你掉下去其实这个网子保护你。大学教授说:“你们放心,有一个安全网在这里的。现在你们看到网子了,有谁愿意走过来的?”又有三个人鼓起勇气,走过去了。其他四个人打死都不敢走了。

那么,这个地方是表示什么呢?表示其实我们生命的行为是由我们的思想来主导。我们讲心境决定你的处境。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啊,这个修行,技巧很重要。其实不是,心态很重要。你看走路,谁不会走路?身为一个技巧,你刚刚就走过来,为什么现在走不回去呢?心态不同了嘛。

第一批能够走过去的人,是开创型的。他看到鳄鱼,他无所畏惧,他对自己有信心。他认为:我心中没有恐惧,就没有危险。心能转境。这种人往往都在事业上是开创型的,打天下的。

第二种人他看到了保护网,他也看到鳄鱼。他选择相信保护网,他是乐观派的,乐观型。人生有顺境有逆境,他往往往光明面去想,这种人成功机率很高。第三种人往往看到悲观的一面,他不相信乐观的一面。他看到了保护网,他也看到鳄鱼,他宁可相信鳄鱼这一部分,他不敢走,注定是要失败的。所以,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心态永远决定他的状态。

你说这个技巧重要吗?走路的技巧重要吗?身为一个技巧,你看谁都会走路,但是心态不同,影响了你的行为。我们看国际的比赛,网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真正高手相对峙的时候,技巧一定是其次,你的心理的素质、心态决定你的状态,所以跟本经是一样的。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你有什么样的思想,你就会造什么样的业力,就会变现什么果报。你的生命完全是从你的现前一念心性的活动显现出来。所以这个地方讲循业发现。

我们告诉大家一个修行的观念:你觉得看谁都不顺眼的时候,其实你要赶快去忏悔,不是改变别人。因为你自己的心态决定你的状态。《楞严经》的意思就是说,你要知道生命从什么地方来!所有的东西都从你的内心表现出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素食也是修心

素食不就是讲饮食的问题吧?还有什么其他的?当然不止...

甘心忍受消业障,业障就会消失

若当来世佛诸弟子,已占善恶果报得相应者,于五欲众具...

内心解缚之要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向比丘们开示:...

为什么有人富贵坚固得来容易,有人却要辛苦劳作

我们先讲这个心。这个心,就是你这个心力。譬如说,我...

千万莫回忆过去

我们要想对治烦恼,以我个人的体会,最好的方法就是把...

通向涅槃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

人生八苦是众生轮回六道所受的八种苦果,也是四谛中苦...

洗手间里的宴会

女佣住在主人家附近,独自带一个四岁的男孩。主人也曾...

慈云忏主:心里忆佛,并作出善良的誓愿

修习净土法门,应该实行信、愿、行三件要事,具备了这...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真学佛者视一切众生为父母

新都王自安居士,有子应辰,幼业儒,一日思生死事大,...

为何有时修善反而痛苦会加剧呢

这个地方问题来了,因果是隔代受报的,比方说,有些人...

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十条人生铁律

一、务实 对工作及事业不要好高婺远,眼高手低,大事...

禅门里的「大死大活」与「悬崖撒手,绝后再苏」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是修行,最痛苦的事可能也是修行。为...

【佛教词典】至心

(术语)至诚之心也,又至极之心也,心源彻到也。晋书...

【佛教词典】慧持

(337~412)东晋僧。雁门楼烦(山西[山*京]县)人,俗...

大安法师:往生唯靠弥陀,而密宗要视师如佛,如何看待

问: 昨天聆听你的开示,颇感受益匪浅,感恩法师。可...

云门寺明醒首座:没有修行好苦哦

2004年11月18日,云门祖庭明醒首座做完他一天的修行功...

我们要远离魔境,只有一个方法

魔境因由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

星云大师语录

1、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坏的...

二十四种入魔之因

魔分四种: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天魔。第一种魔称为...

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提心呢

我问大家,菩萨打不打妄想?不打妄想?那菩萨怎么发菩...

星云大师:明知是空为何还要奋斗

编者按:本书是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先生继07年合作《包容...

大安法师:散乱心念佛能往生吗

问: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

脾胃虚应多吃9种食物

有脾胃虚弱一定要注意调养,调养好了身体才好。一般脾...

蜾蠃祝儿终肖父,蛣蜣丸粪亦遗尘

蜾蠃祝儿终肖父,蛣蜣丸粪亦遗尘 这桩事情就用了两个比...

坦荡面对挫折,从容迎接失败

从记事开始。我们便在得意与失意之间生活。 求学时,...

印光大师嘉言录--劝信愿真切

甲、示真信切愿 ● 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