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诸经如是说

2019/09/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诸经如是说

世间有二知识,常与人为因缘,令人得大罪,亦令人得大福。何谓二知识?一者恶知识、二者善知识。譬如贼师造恶逆,杀害君父破乱天下,众生被毒殃无不加,与之从事令人得大罪。如释迦文菩萨发意求道救护众生,四等四恩接护一切,三界五道靡不蒙度也!所谓善知识与之从事,令人得大福。——《杂譬喻经》

若菩萨成就四法常遇诸佛。何谓为四?宁舍身命不诽谤法,宁舍身命不谤菩萨,宁舍身命不亲近恶知识,忆念诸佛无有厌足。是为菩萨成就四法常遇诸佛。——《大宝积经·无垢施菩萨应辩会》

若能远离恶知识,则得亲近善知识;若得亲近善知识,则修无量诸功德。——《华严经》

莫亲恶知识,亦莫愚从事;习近恶知识,后必种恶根。——《增一阿含经·善知识品》

恶知识应当远离,所以者何?恶知识者,能烧燋然,今世后世,众苦集聚。——《杂宝藏经》

佛言:“教令远离六波罗蜜,语菩萨言:‘莫学是,非佛所说,但合会作,是不足听闻、不当受持、不当讽诵读,亦不当教他人。’当知是菩萨恶知识。”——《放光般若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空行品》

见恶知识终以远离,所以然者,恶人所禀终无善行,堕人在冥不覩大明,是故说曰,不与愚从事,毕故永以乐也。——《出曜经》

诸不善法中恶知识为最,诸善法中善知识为最。一切苦法中邪见为最,一切乐法中正见为最。——《寂调音所问经》

若恶知识沮坏,则失菩萨道;受世间果报,不能至无上道。——《大智度论》

诸恶知识不善之人,以为朋友,共相狎习,围绕游从。是等痴人,行不纯故,使彼如来佛法僧宝,速疾隐没不现世间,所有经书,悉皆灭尽。——《佛本行集经》

若能远离恶知识,则得亲近善知识;若得亲近善知识,则能修集广大善。若能修集广大善,彼人成就大因力;若人成就大因力,则得殊胜决定解。若得殊胜决定解,则为诸佛所护念;若为诸佛所护念,则能发起菩提心。若能发起菩提心,则能勤修佛功德;若能勤修佛功德,则得生在如来家。——《大方广佛华严经·贤首品》

远行要假良朋,数数清于耳目。住止必须择伴,时时闻于未闻。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沩山灵祐禅师警策

若能发心,是人则能求菩萨行,值遇善知识恒无厌足,亲近善知识恒无劳倦,供养善知识恒不疲懈,给侍善知识不生忧慼,求觅善知识终不退转,爱念善知识终不放舍,承事善知识无暂休息,瞻仰善知识无时憩止,行善知识教未曾怠惰,禀善知识心无有误失。——《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五·入法界品》

善男子!其有随顺善知识教,诸佛欢喜!其有随顺善知识教,近一切智!于善知识教,心无厌故,一切诸义悉现在前。——《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因善知识,令我见佛;因善知识,令我闻法。善知识者是我师父,示导于我诸佛法故;善知识者是我眼目,令我见佛如虚空故;善知识者是我津济,令我得入诸佛如来莲华池故。——《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善知识者,则为慈母,生佛家故;善知识者,则为慈父,以无量事,益众生故;……善知识者,则为导师,教化令至彼岸道故。——《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不...

让敌人变成朋友

有一位女基督徒说,她虽然信主,但她很恨她大姊,彼此...

十种维护友情的方法

以智慧选择朋友至为重要,如何以智慧维护友谊,使善缘...

如果这个离不开,你修什么都危险

我们在末法的时候,哪有善知识呢? 实在没办法的时候,...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

我们看佛陀对末法时代的一个预言。下一段。 预记末法:...

《华严经》中的十种善知识

我们学习佛法,经常会听到善知识这个词。对其含义,每...

酒满茶半

常常听说一句话叫酒满茶半,但为了什么,却并不确知。...

五根放逸的过患

现在我们关键是要认识五根放逸的过患,一定要在这上面...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心不要活得太表面,要能够更深层

我们在心中能够受持常住两个字,就能够远离三恶道。常...

何谓邪想坐禅

我们打坐的时候,会出现这种魔事,这个《释禅波罗蜜》...

佛为什么说无相

佛法是很普遍的法门,无论是有知识的,无知识的;贫的...

宏海法师:宗教不宜混滥论

(第一讲) 各位闻思讲堂莲池海会的同修们,大家晚上吉...

【佛教词典】大汕

清代画僧。江苏吴县人。字石莲、石濂、石湖,号厂翁。...

【佛教词典】五种疾灭正法

子题:摩夷 行事钞·标宗显德篇:“四分中,五种疾灭正...

人生怎样活才有意义

如果你真有信仰的话,这句话你就会有答案。当你还问出...

学佛人是以后比现在好

在世人眼中,佛教徒有很多戒律,好像很不自由,生活又...

修行的重点和方式有哪些

问: 您认为修行的重点是什么?有哪些方式? 慧律法师...

家里出事,你要给他回向

大乘经教好多都是,最初你所学的经论,都要你好好地保...

肉鸡,来自地狱的「美食」

导语:鸡是最早被大规模人工饲养的家禽。今天,美国每...

临终助念遭亲属反对,应该如何应对

问: 作为佛弟子,父母去世应以佛教方式助念送往生,...

五位母亲的哀伤

从前,一户人家喜得贵子,父母喜欢得什么似的,都希望...

非时食戒十大益论

客问杜多子曰:吾闻杀、盗、淫、妄,名为性罪;饮酒昏...

圣严法师:为什么相爱的人,反而会相互伤害

问: 为什么相爱的人,反而会相互伤害? 圣严法师答:...

赵州禅师的「十二时歌」

赵州从谂禅师所著《十二时歌》情真意切,颇显禅僧家本...

立即采取行动才是最佳选择

中学生说,将来我毕业,离开家去读大学,那时就好玩了...

行菩萨道的条件

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 无隐慈,隐是隐伏,隐藏在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