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楞严经》的三个重点

净界法师  2020/01/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楞严经》的三个重点

《楞严经》前三卷半的经文当中,有三个主题是它的重点:

第一个,破除虚妄。我们平常在修学的时候,都是根据我们的情绪。我们看别人拜佛拜得不错,很有感应,就也去拜佛。你依止这个动机,一辈子不可能把佛拜好,你是缘外境的殊胜而去用功的。这个人念佛很有感应,你也去念佛,那没有用的。

在《楞严经》的观念,所有的修学,要透过你内心的智慧的观察,要由内而外地从你内心发动,不能从外境而来。由外面而来的,到最后很容易被外面所破坏。就像阿难尊者一样,他刚开始看到佛陀三十二相而出家,结果他还是被摩登伽女的邪咒所破坏,因为他没有找到他的本性。

所以,首先要破除我们过去习惯性去使用的这个攀缘心。这个地方是我们所要破除的,所谓的“七处破妄”。

第二个,开显真实。阿难尊者被破到最后,他自己说:那我的心在哪里呢?是不是已经没有了?佛陀说:还有!佛陀先破,然后再立,说你的心就在哪里、在哪里,在眼睛叫作见性,在耳朵叫闻性。佛陀从十个地方来开显,我们的真心是随时存在的——十番显见,只是我们没有去认识它而已。

第三个,真妄不二。佛陀刚开始把真跟妄讲得很清楚,什么是妄、什么是真,最后告诉你:其实妄的本质就是真,只是迷跟悟的差别。当你迷惑的时候,全真成妄;当你悟的时候,全妄即真。所以,你今天要回家,不是把妄想舍弃掉,你只要不随妄转,妄想就会转变,即妄显真,就路还家。

换句话说,整个三卷半的思想,蕅益大师给它一个总结,就是让我们了解“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这句话非常的重要,如果大家要用功,这两句话一定要把它参透。

首先你要知道妄想的本性是空的,你面对妄想的时候要知道,它是缘生缘灭的,它不真实,它不是本来有的,它是后来才有的。如果妄想是真实的,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佛。

也就是说,我们修学不是说:哦,真实有一个妄想,然后我们真实把它消灭,不是这样子的。而是我们觉悟了以后,妄想自己消灭掉,像那个水泡一样,太阳出来,它自己消失掉了;其实太阳不出来,它也是不真实。妄想是本空,真心是本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用什么简单方法处理24小时的妄想

问: 平常我念佛可能只有两个小时,我不可能一直念佛...

生死由妄想所变现,而妄本无因

妄本无因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

不理睬妄念,是对付妄念最好的方法

稍有点修行体验的:妄念来了,很害怕,我一定要把这个...

入一无妄,彼六根一时清净

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

妄想创造出六道轮回

妄想为什么会创造出六道轮回来呢?(这一段很重要)有...

你要不动,外面的世界不会动

整个修行当中就是四个字:莫向外求!你一定心中有仁者...

原来不打妄想是非常快乐的

未到地定跟初禅相貌的差别,这以下讲的很清楚:谓由心...

妄想就像工画师,画你来生的相貌

我们上一堂课强调了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为什么我们会...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说话的二十二戒

1、戒多言: 说话不要太多,言多必失。 2、戒轻言:...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

怎样才算不盲修瞎练

问: 怎样才算不盲修瞎练?感恩法师 宏海法师答: 第...

忍无可忍需再忍

现实生活中我们快要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是自己觉得忍无...

【佛教词典】光明无量愿

(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二愿名。无量寿经上曰...

【佛教词典】实我微细常住有胜作用转变诸法见

【实我微细常住有胜作用转变诸法见】 p1273 大毗婆沙论...

胆欲大而心欲小

【原文】 古人有言:胆欲大而心欲小。胆大者,谓其有担...

无相、无住、无念

无相、无住、无念是般若法门的三大要领。在性空、无所...

佛教中的禁忌有哪些

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在他去世以后要以戒为师。佛...

关于开悟的三个误区

今天我们简单地说一说开悟与不开悟的问题。到禅堂里打...

医生能治身体的病,却不能治心

一位医生来看我,他说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教人为善,而...

别把染缘认为是随缘

今天和大家讲一讲,随缘与染缘。随缘是菩萨,染缘是凡...

持戒的意义与功德

1、《遗教经》: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

虚云老和尚是大菩萨示现

有些人认为虚云老和尚的脾气很大,他根本是空的不认识...

照见五蕴皆空

《西游记》里有一段情节,是大家都熟知的。 孙悟空的...

佛教徒应择正业而活命

古代印度,人被分成四个等级,但有一种众生不在这四种...

四十八大愿——(第1愿)国中无三恶道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意谓:我成...

妙用丝瓜治13种病

丝瓜味甘、性凉,入肝、胃经,有清暑凉血、解毒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