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势至菩萨所修念佛三昧之内涵

净界法师  2020/01/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大势至菩萨所修念佛三昧之内涵

我们看壬七,势至观根大。这个根大跟前面的根大是不大一样。前面的根大是各别的观六根,这个地方是拢总地观六根,等于是都摄六根。这是一个总相的观法,看经文就容易清楚。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这个法门的当机众是大势至法王子。大势至的意思就是,这位菩萨有广大的威德力,他一举手一投足就能够震动三千大千世界,乃至于一切的魔王宫殿,所以叫大势至。

大势至法王子这个时候“与其同伦”,同伦就是同类,他们在因地都是共同依止念佛法门而成就无生法忍。这当中有五十二个阶位的菩萨。这五十二不是数目,是阶位,是包括了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跟等觉。

那么这么多位的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们回忆在往昔恒河沙劫的时间当中,有一尊佛出世,叫无量光佛,这当中从无量光佛乃至于超日月光佛,在这一劫当中总共有十二位的如来相继地出世。这当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最后一尊,就是超日月光如来,因为这一尊佛告诉我一个非常重要的修学法门,教我修学念佛三昧。

这念佛三昧我们先搞清楚了,后面就知道它的内涵。这念佛三昧的内涵我们解释一下。这当中有两层意思:

约着所观境来说,它的所观境有四种:就是观想、观像、持名跟实相。观想就靠第六意识的想象,想象佛菩萨的依正庄严。

观像是你必须有一个像,放在眼前来观察的。

持名是以名号为所缘境。

实相念佛,这个实相念佛的所观境是真如实相。在本经当中,所谓的念佛三昧是偏重于前面三个,就是观想、观像还有持名。观想、观像本经叫作忆佛,忆念佛的依正的功德,持名本经里面叫念佛,忆佛念佛。这个地方是约着它的所观境来作区分。

约着能观的智慧,蕅益大师把念佛三昧区分成三种:

第一个是唯念自佛。就是说,你在念佛时候,不管忆佛念佛,你的内心当中是回光返照,正念真如。你看有些人,他念佛的时候,他念一句佛号,他重点不是那个佛号,他重点是在观察念佛是谁。说我为什么能够念佛呢?那个能念的心在哪里?它从什么地方而来?所以这个地方,如果是唯念自佛的话,是通于整个其他的二十四个圆通,完全相同。

第二个,唯念他佛。唯念他佛就是说,你在忆佛念佛的时候,你是完全只忆念十万亿佛土外的阿弥陀佛的依正功德。这个我们讲就是有点心外求法,偏重事修,唯念他佛。

第三个是自他俱念。就是有理有事,了达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自他不二当中来念佛,我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体性是无差别的。阿弥陀佛是存在我的心中,我也存在阿弥陀佛的心中,从自他不二当中来带动这个佛号。

我们常说,“托彼名号,显我自性”,十万亿佛土其实不离开我一念心性。既然不离开我一念心性,为什么要念佛呢?我要假借佛号把它带出来,假借佛号把它显现出来。这叫自他俱念。

这叫“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这个地方就是有这么多的差别,有的约着所观境,有的约着能观的智,作一个区分。你这两段大概清楚了,后面我们讲到正文的时候就容易清楚。

当然,〈念佛圆通章〉跟其他二十四个圆通是不太一样,它是一种他力法门。其他的二十四圆通偏重在自力法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正确运用十念记数法念佛

问: 我平时用印光法师讲得念十声的方法记数,但我发现...

昌臻法师《佛七的目的意义和一心不乱》

我们的念佛七今天开始了。我想在这里谈两个问题: 一...

精力专注念佛时为何昏沉

问: 我每当精力专注能念佛时就会昏沉,反而是妄想多...

【推荐】念佛人如何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问: 印光大师常常用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来鼓励学人...

庐山百八摩尼劝人念佛文

庐山百八摩尼劝人念佛文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三世诸佛...

从点状的佛号,提升到片状的佛号

在净土宗,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我们生命当中会出现...

妙莲老和尚《拜佛念佛的方法》

(一)拜佛的方法与功德 我们佛弟子做事情,能用最少...

念佛

△ 念佛心不动是得一心,得一心即可见佛。得理一心生...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印光大师说: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性德;因果报应,实...

打开生命宝藏的钥匙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成佛,就...

净界法师:什么是临终正念

不是说临终不打妄想,不是这个意思;是说临终妄想生起...

让我们生活变得有意义

人生就像读一本书一样,也是有尽头的,光阴飞逝,一晃...

【佛教词典】苾刍律仪

比丘所应受持的戒律,即二百五十条之具足戒是。...

【佛教词典】二十一种想俱行修诸觉支差别

【二十一种想俱行修诸觉支差别】 p0049   瑜伽九十八...

比丘尼的八敬法

八敬法,八敬法又名八敬戒、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

犯了根本罪如何才能重新受戒

受菩萨戒,有些人他可能会有质疑,他曾经受了五戒,或...

不气歌

不气歌(一) 夫妻相伴不生气,气急败坏家风气。为了...

只要好好念佛,在哪都一样

那年春天,我与几位师兄到东林寺拜见大安法师,法师正...

凡夫应当先求往生后才来度人

原文: 某居士去年去世,彼先妄发大心,要在此世间度人...

一切烦恼都在五蕴中累积

学佛要用心了解「色、受、想、行、识」五蕴,因为,我...

圣严法师《忏悔》

有人在禅七中不断地哭泣而无法打坐,他说:我不能打坐...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永嘉玄觉禅师在《奢摩他颂》开头就说:恰恰用心时,恰...

嘴里不谈钱,未必是真正的清高

大廉不嗛,这个廉就是廉洁了。我们这个文化里,标榜人...

禅堂中的茶道

茶道是从中国禅文化中衍生出来的。这不仅因为赵州禅师...

闭住你的嘴,看住你的心,修好你的法

现在很多人学佛,往往流于形式,喜欢聚会、赶法会,自...

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画传

一、祖籍绵竹 学道成都 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