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净界法师  2020/08/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一个修行人有八种思考模式,我们首先先了解的,我们要对一对我们目前是属于哪一种,再找到适当的方法来调整。那么既然我们的思考模式深深的主导我们,那么我们思考模式到底有那些呢?

我们看甲二、发心的差别相。那么先讲八种发心,再讲四种差别。先看八种发心的第一和第二: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

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我们的思考模式先分成邪跟正两种的差别。那么第一种就是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这个人他也受了三皈依,他也是佛弟子,他也算是修行人了,那么他做了很多很多的修行的善法,但是呢,不究自心,他很少去观察他内心的活动,他的内心习惯性往哪个方向活动,他完全不知道,完全不知道当然他也就没办法去调整。

那么这个人干什么呢,但知外务,攀缘人、攀缘事,总是向外攀缘。那么这一下讲出了四种攀缘:

第一个,或求利养,他心中追求物质的享受;或好名闻,他攀缘美好的名声,博取别人的赞美;或贪现世欲乐,今生五欲的安乐或望来生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

那么这种人大部分呢,他也不是很想听经,那当然他也不能用教理来观心、来调整自己,跟着感觉走,跟着感觉走那么这种人就是邪恶了。

这种邪恶的人,以印光大师说即便他来生不堕落,他福报修得大,大概第三生就下去了,今生造业,第二生的时候享受快乐,第三生就堕落到恶道去了,三世怨!因为他的种性已经形成了三涂种性了,那么即便他不马上堕落,也是迟早的问题了,因为他的因种已经种下去了。

正: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那么这个人对物质的享受淡薄,对名闻利养、别人的赞美,他也不是很在乎,对五欲的快乐,他基本上他不把心往这方面跑,那么他的心是调整到为了了生死,为了圆证菩提,他的心尽量往这两个方向去经营,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以不生灭心来作你的发心

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

五种不正见

当一个人先入为主,一开始没有亲近善知识,自己在心中...

发心大的人,福德就厚重

《感应钞》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江西有个姓舒的教书先生...

要有出离牢狱的心

修道,那就是像一个人披上盔甲,上战场,一人和万人去...

到底怎样才算是正见

有一次,尊者迦旃延问佛陀说:世尊!您所说的正见,到...

你是哪一种菩萨

这四弘誓愿当中,其实菩萨是有两种: (一)悲增上菩萨...

这把泥土,甩在心中的烦恼上

我们一念心性循业发现。清净本然,但是受业力的熏习啊...

日常生活的发心与行道

我们一般人学佛,目的是什么?图现前的利益,怎么样能...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三种判定罪业消灭的方法

甲三、罪除之相 我们看甲三的罪除之相。 或觉心神恬旷...

怎么才能达到与世无争的境界呢

问: 很羡慕那些与世无争的人,怎么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生死苦海六道轮回

众生由于妄想执著,起惑造业,岂但障蔽了本有的佛性,...

恒真净土变现净土

今天我们讲的净土的第三个概念,叫恒真净土。也就是释...

【佛教词典】送亡

即送亡者至葬场。又作送葬、津送。有关送亡之情形,敕...

【佛教词典】明楼

指僧堂正前为采光通风而架之高楼。僧堂广深,又前有外...

他讲话伤害我,其实他是无心的

我们如果不用本性修行,老实说,要修行很困难!在家人...

每个人都有光,只是大小不一样

在诸佛派侍者问讯世尊的时候,佛的表现是什么?含笑。...

这种大聪明与内在的性德不相干

大聪明的人在世间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发议论能够出口...

淫心不除,不可能出离生死尘劳

身有三种过恶。杀生、偷盗、淫欲这三种过恶。我们身要...

放不下,妄想就多,苦了自己

在这里一个关键点,你是不是有入道,很简单,你有没有...

素食使死亡率下降

编者按: 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参战国...

3种让吃货们不寒而栗的高档「美食」

作为高档美食,鹅肝、燕窝、鱼翅往往被用于重要的宴席...

向地藏菩萨学习些什么

首先地藏菩萨说不可做的事,我们坚决不做。菩萨在《地...

天亲菩萨把八识分成三类

唯识学认为一切法都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那么到底我...

莲宗九祖蕅益大师画传

一、持咒祈子,大士授生 蕅益大师,名智旭,号西有,...

佛陀身边千二百五十常随众的由来

佛经中常出现佛的常随众大比丘僧千二百五人,这一千二...

我们哪天离开过这具骷髅

古大德常讲,修行人三常不足,要少睡、少吃、少穿。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