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惟觉长老:学禅不能学「残」

惟觉长老  2011/02/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当人出生以后,不仅要面对生存的问题,还要去面对社会与人群,谁都难以避免,毕竟人是群体的动物。人生的范畴是广泛,而且又是错综复杂,要如何使你在这一生当中过得和谐、安详、舒适、光明、幸福,进而更能提升到解脱、自在的境界?首先必须要有“正知正见”,也就是“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安稳的踏上人生大道,行为有了准绳可依,才不至于迷失,社会也因此而得以安定、祥和。

我国五千多年固有文化精髓——伦理与道德,所阐释与发扬的就是这种“正确的人生观”,它使社会、家庭、个人有秩序、纲常与原则。伦理与道德就像一盏明灯,使你的人生有了光明与依循。

在佛法里,这种“正确的人生观”叫做“正知正见”,又叫“正智”,将它落实到人生中,对佛法来讲并不是最究竟的,佛法所弘扬的是如何将它提升到“完美人生”的境界,达到至真、至善、至美,这种提升必须具有佛的智慧——清净、光明与慈悲,我们称它为“净智”。“净智”是每一个人的自性里本来都具足的,佛是彻底的契悟它、开发它进而发挥它;而我们则尚不能确实、清楚地掌握它,佛与众生的差别就是在这里而已。

智慧,粗略的可以分成四种:一愚智二邪智三正智四净智。“知见”上的偏差而产生执着、是非不明、本末颠倒,就是愚智,就是邪智。这种人生是黑暗、烦恼、苦闷与抑郁的,人格也不完整。缺陷的人格不但影响个人,严重的还会危害到家庭、社会甚至整个人类。“禅”能够破除愚智、邪智,提升正智达到净智,只要你能真正明白“禅”的道理的话!

佛经上说:“有智慧就有光明,没有智慧的人生是黑暗的。”可见正智、净智在人生中所占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然而,佛法不只讲“智慧”,而且还讲“慈悲”,智慧与慈悲是佛的本质与内涵,也是学佛、修行者追求的目标。

用现代人的说法“慈悲”就是“感情”,“智慧”就是“理智”,有“慈悲”没有“智慧”容易为情感所左右,一生的前途、事业就无法出人头地。只有“智慧”没有“慈悲”,整个人就会冷冷冰冰的,人生也是不圆满的。

真正的“禅”是又有“慈悲”又有“智慧”,又能提升正智,又能达到净智-佛的境界,是清净且圆满的。现代的社会里谈“禅”、修“禅”的人很多,至于是不是我们所说的属“正智”与“净智”的禅?那就不太保险了。有些人一听到“禅”会走火入魔,不敢接近,有些人想试,可惜走错了路,找到一个“邪知邪见”的人学禅,一生就真的成“残”了。不但心“残”废了,身体也“残”废了。原因是心中了毒产生了歧见,打坐时就出了问题,整个人也会变成神经兮兮的,佛法所说的“禅”绝不是这种“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现代人物质生活非常进步,但心灵依然空虚烦恼,这是为...

【佛学漫画】禅宗三祖僧璨大师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

真参禅人,二六时中俱用持久之心

参禅人,工夫能做到不打失、不走作、不间断,三能办到...

禅宗丛林的修行律仪

禅宗丛林中有各种不同的修行仪轨,这些律仪不仅是禅门...

禅宗里的无念是怎样一种境界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是六祖慧能大师《坛经...

禅在当下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叫禅在当下。要讲这个题目,首先我想...

反观深究心佛一如

静坐时,当反观深究,佛即我心,是心是佛,不假外求。...

以死亡和衰败做为禅修对象

如果在家生活是最适合修行的话,佛陀就不会叫我们出家...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推荐】一念虔诚皈依的心启动了弥陀本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

轮回与转世

第一节 人死并非如灯灭 在大乘佛法的显宗教理中,是将...

改变命运的黄金法则---行善积德

一、诸恶莫作: 1、为人莫作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

日发一愿,日行一善,日忏一悔

古人教导我们:每天都要三省我身。 为什么要三省,就是...

【佛教词典】二法能令根熟有情速入现观

【二法能令根熟有情速入现观】 p0047   瑜伽十三卷二...

【佛教词典】中道

不偏于空,也不偏于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落二边...

心念不清净想入定是不可能的

宋徽宗致和三年,四川峨眉山在四月间刮起了大风,刮倒...

因为有挂碍,才会有恐怖

心有挂碍是一个凡夫本能,常常在一种人生不满百,常怀...

娑婆是虚幻的,为何还要行孝关爱礼敬呢

问: 既然娑婆世界是虚幻的,那为什么还要认认真真对待...

袈裟的含义与功德

袈裟是梵语,到了晋朝葛洪撰写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

修道者应跟什么样的人常待在一起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讲《西方合论》修持门中的第...

我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原文】 有修净土忏法者,一僧谓曰:经不云乎?若欲忏...

父爱与母爱

有一个研究力学的教授,他研究这个高空的物体高速穿下...

素食火锅的做法

现代人重视养生与健康,一般火锅的高荤高热量,虽然美...

沙元炳念佛往生的公案

沙元炳。字健庵,江苏如皋县人。其品德、操守、文章、...

必须让佛号有个家

那么我们上两堂课讲到什么是佛陀,那么现在这一科讲到...

什么是真如

那我们谈谈什么是真如呢? 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

舍利弗与目犍连的出家因缘

王舍城中,住着二位智慧非凡的婆罗门,精通一切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