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

大慧宗杲禅师  2020/11/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安乐得一日,便是千万日样子也。于一日中,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便与三世诸佛、诸大菩萨相契,不着和会,自然成一片矣。世尊说火宅喻,正为此也。

经云:“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着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我当为说怖畏之事”。具在经中。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谓信根狭劣,在火宅中,无智慧而恋着尘劳之事为乐,不信有出火宅、露地而坐、清净妙乐故也。

若在其中,信得及,识得破,不恋着幼稚戏处,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此火宅尘劳便是解脱出三界之处。何以故?佛不云乎,“于一切境,无依无住,无有分别,明见法界广大安立,了诸世间及一切法平等无二。”

故远行地菩萨以自所行智慧力故,出过一切二乘之上;虽得佛境界藏而示住魔境界,虽超魔道而现行魔法,虽示同外道行而不舍佛法,虽示随顺一切世间而常行一切出世间法。此乃火宅尘劳中真方便也。

学般若人舍此方便而随顺尘劳,定为魔所摄持。又于随顺境中,强说道理,谓烦恼即菩提,无明即大智,步步行有,口口谈空,自不责业力所牵,更教人拨无因果,便言“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如此之流,邪魔恶毒入其心腑,都不觉知,欲出尘劳,如泼油救火,可不悲哉!

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教有明文:“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在火宅尘劳中,头出头没,受无量苦,忽于苦中而生厌离,始发无上菩提之心。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正谓此也。

俗人学道,与出家儿迥然不同。出家儿自小远离尘劳,父母不供甘旨,六亲固以弃离。身居清净伽蓝,目睹绀容圣相,念念在道,心心无间。所观底书无非佛书,所行底事无非佛事。不见可欲,受佛禁戒。佛所赞者,方敢依而行之;佛所诃者,不敢违犯。有明眼宗师可以寻访,有良朋善友可以咨决。纵有习漏未除者,暂时破佛律仪,已为众所摈斥。以俗人较之,万不及一。

俗人在火宅中、四威仪内,与贪欲瞋恚痴为伴侣,所作所为、所闻所见,无非恶业。然若能于此中,打得彻,其力却胜我出家儿百千万亿倍。打得彻了,方可说烦恼即菩提、无明即大智。

本来广大寂灭妙心中,清净圆明,荡然无一物可作障碍,如太虚空一般,“佛”之一字亦是外物,况更有尘劳烦恼恩爱作对待耶?在火宅中打得彻了,不须求出家。造妖捏怪,毁形坏服,灭天性,绝祭祀,作名教中罪人,佛不教人如此,只说“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乃至“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又云:“治生产业,皆顺正理,与实相不相违背。”但只依本分,随其所证,化其同类,同入此门,便是报佛深恩也。但念念不要间断,莫管得不得。便是夙与般若无缘,今生未打得彻,临命终时,亦不被恶业所牵,于日用二六时中,亦不被尘劳所困,后世出头来,亦得现成受用。

学道无他术,以悟为则。今生若不悟,尽崖到尽未来际,常存此心。今生虽未悟,亦种得般若种子在性地上,世世不落恶趣,生生不失人身,不生邪见家,不入魔军类。况忽然心华发明耶!当此之时,三世诸佛证明有分,诸大祖师无处安着;非是强为,法如是故。

真如道人,欲学此道,但只依此做工夫,久久自然撞着矣。如上所说,乃一期应病与药耳。若作实法会,又却不是也。古人云:“见月休观指,归家罢问程。”写至此,兴虽未已,而纸已尽,且截断葛藤。

更数日,真如道人又连黏此轴来致谢曰:“闻前日老师兴尚未已,更望铺华锦上,不识可否?”予应之曰:“已展不缩。”复为续此葛藤云:

归到家了,自然不问程途。见真月了,自然不看指头矣。佛说一大藏教,大喻三千,小喻八百,顿渐偏圆,权实半满,无不是这个道理。净名云:“依于义不依语,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佛只说因语入义,不说因义入语。禅家千差万别,种种言句亦如是。

今时学道人,不问僧俗,皆有二种大病:一种多学言句,于言句中作奇特想;一种不能见月亡指、于言句悟入,而闻说佛法禅道不在言句上,便尽拨弃,一向闭眉合眼,做死模样,谓之静坐,观心默照,更以此邪见,诱引无识庸流曰:“静得一日,便是一日工夫”。苦哉!殊不知尽是鬼家活计。去得此二种大病,始有参学分。

经云:“不着众生所言说,一切有为虚妄事。虽复不依言语道,亦复不着无言说。”又云:“观语与义,非异非不异。观义与语,亦复如是。若语异义者,则不因语辨义,而以语入义,如灯照色。”所以云,“依义不依语,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语默二病不能除,决定障道,不可不知。知得了,始有进修趣向分。

第一莫把知得底为事业,更不求妙悟,谓我知他不知,我会他不会,堕我见网中,为我相所使,于未足中生满足想。此病尤重于语默二病,良医拱手。此病不除,谓之增上慢邪见人。

除夙有灵骨,方能到这里得转身一路。既能转身,即能转物。既能转物,方谓之了义人。既了其义,即了此心。既了此心,试于了处微细揣摩,元无可了;于无可了处,剔起便行。有时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有时将丈六金身却作一茎草。种种变化,成就一切法,毁坏一切法,七颠八倒,皆不出此无所了心。

正当恁么时,不是如来禅,不是祖师禅,不是心性禅,不是默照禅,不是棒喝禅,不是寂灭禅,不是过头禅,不是教外别传底禅,不是五家宗派禅,不是妙喜老汉杜撰底禅。既非如上所说底禅,毕竟是个甚么?到这里,莫道别人理会不得,妙喜老汉亦自理会不得。真如道人,请自看取。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极乐世界可以活着去吗

一般来说普通大众对佛门中的求生西方、或求往生,就以...

鬼道的十类

在《楞严经》的思想,是地狱受报以后,转为鬼道继续受...

到山下做水牯牛

南泉普愿禅师辞世前,门下问:和尚去世之后将往何处?...

彻底死绝「偷心」,了脱生死才有指望

在这条漫长、艰辛的修学路上,有时候往往虽经别人提醒...

来去自由的良介禅师

良介禅师,唐时会稽诸暨人,二十一岁在崇山受具足戒。...

能够弘扬因果轮回观念,他的功德是巨大的

为什么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那么痛恨儒家?实际上它最远...

情动入胎和临终接引

情动入胎。没有断见、思惑都应该是叫凡夫。凡夫都是有...

关闭恶趣门踏上菩提路

从接触佛法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也因为观察到众生有...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推荐】《大宝积经》中佛陀开示修行的四十法

第一、想得到端正的身体,要做到: 一、对恶友不起嗔...

八种后悔

过去有一位云居大师,曾经说过人事上的八种后悔,劝告...

素食救地球,是牵强还是科学真相

减缓全球变暖,素食拯救地球 北极的冰盖在加速融化,...

为什么会有十二类众生

这一大科叫作约因标名。这个因指的是众生的五阴,叫作...

【佛教词典】无倒

(术语)颠倒事理者,凡夫之通见,如指苦为乐指无常为...

【佛教词典】四镇

(杂名)四天王,镇护四天下,谓之四镇。金光明经三曰...

于烦恼中证入自性,是否有其合理性

问: 净土法门的修行强调断恶修善,而有些法门强调可...

平时要如何去累积福德增长福报

问: 平时要如何去累积福德、增长福报?佛法说:「大...

女人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一个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是一定要活得漂亮。无论什...

极乐世界的鸟是怎么来的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

何等相是诽谤正法

问曰,何等相是诽谤正法。答曰,若言无佛无佛法,无菩...

盗马贼的醒悟

古时候,伊拉克有位国王,叫阿尔马蒙,他有匹千里马。...

【佛学漫画】永明延寿大师

永明延寿大师圆寂百余年后,宝觉禅师在看了《宗镜录》...

观念改变,痛苦就能转身

有一位资深的师姐,原本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中,有一天...

四十个佛教基础知识

1、三宝:佛宝、法宝、僧宝。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

一个人不听经会有什么缺点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就是舍卫国的波斯匿王...

圣严法师《如何改掉坏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从知道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

不信佛念佛,自恃聪明者可悲

有些人信佛,但是并不常常念佛。有些人信佛,平常不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