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十个佛教基础知识

2019/07/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十个佛教基础知识

1、三宝:佛宝、法宝、僧宝。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3、六根:眼,能见色者是;耳,能闻声者是;鼻,能嗅香者是;舌,能尝味者是;身,能感触者是;意,能知法者是。

4、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5、五蕴:色、受、想、行、识。

6、四缘:因缘、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

7、三藏:经藏、论藏、律藏。

8、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9、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10、八关斋戒:一日一夜受持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脂粉香水、不穿华丽的衣服,不观玩歌舞妓乐,不睡卧高大床褥,不非时食八法。

11、四念处: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

12、四神足:又名四如意足,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观神足。

13、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14、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15、七菩提分:择法菩提分、精进菩提分、喜菩提分、轻安菩提分、念菩提分、定菩提分、舍菩提分。

16、三法印: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槃寂静印。

17、四圣谛:苦,即世间是苦果;集,即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灭,即解脱与证果;道,即离苦的道路。

18、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19、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20、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21、三学:戒即戒律,定即禅定,慧即佛教教义。

22、二谛:真谛、俗谛,此为佛教基本原则。

23、四摄: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

24、四无量心:慈无量心,即愿人得乐;悲无量心,即同情他人;喜无量心,即看别人离苦得乐,心生欢喜;舍无量心,即舍去执著。

25、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

26、六度:施度、戒度、忍度、精进度、禅度、慧度。

27、三资粮:信、愿、行。

28、四大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

29、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30、佛教八宗: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

31、十法界: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法界、人法法界、阿修罗法界、鬼法界、畜生法界、地狱法界。

32、三坛大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

33、六家七宗:道安的本无宗;竺法琛、竺法汰的本无异宗;支道林的即色宗;于法开的识含宗;道壹的幻化宗;支慜度、竺法蕴、道恒的心无宗;于道邃的缘会宗。

34、佛三身:法身、报身和应身,以理法聚而为法身,智法聚而为报身,功德法聚而为应身,因佛据此三种德性,三身即成一佛,一佛具此三身。

35、四大金刚: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

36、八部众:天、龙、夜叉、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阿修罗、摩呼罗迦。

37、八不中道: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三自性: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

38、五教:小乘教、权教、终教、顿教、圆教。

39、十宗:我法俱有宗、法有我无宗、法无去来宗、现通假实宗、俗妄真实宗、诸法但名宗、一切皆空宗、真德不空宗、相想俱绝宗、圆明具德宗。

40、四正勤: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学佛的三种目的

学佛的目的总结起来有三种: 一是追求今生的福报。 健...

【推荐】星云大师《现代青年应有的人生观》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我所要讲的是现代青年应...

怎样随喜才能真正获得功德

时下流行随喜一词,很多学佛人嘴上有事没事总喜欢挂著...

何谓「阿阇梨」

何谓阿阇黎 阿阇梨是梵文Acarya的音译,意译为轨范正行...

【推荐】弘一大师《切莫误解佛教》

切莫误解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

四大菩萨的坐骑及象征意义

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

文珠法师《生命寿命与慧命》

一、生命的组织 世间事物,由无而有谓之生,能令生起...

念佛之外是否可兼持经咒

修行用功,固宜专精。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佛教经典的三藏十二部分类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是根据三藏的内容分成十二类。 第一个...

斌宗法师《涅槃是什么》

前言 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槃,那么学佛修行的...

拜佛为何要翻掌呢

首先礼佛三拜,第一拜拜下去的时候,两手反掌,心里默...

净宗九祖-蕅益大师

1.生平 蕅益大师(公元15991655年),名智旭,号西有,别...

【佛教词典】斋醮

为道教设坛祭祷之一种仪式,即供斋醮神,藉以祈福免祸...

【佛教词典】修色迦尔居

西藏佛教迦尔居派泼结派支系之一。南宋淳熙八年(1181...

准提菩萨——薄福恶业众生的大依怙

稽首皈依苏悉帝。头面顶礼七俱胝。 我今称赞大准提。惟...

积攒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

为什么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理解

问: 《坛经》中说: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

受戒与不受戒的差别

在家人通常说:心好就好了嘛,受什么戒嘛,不受戒与受...

如何对治出离心时有时无

学佛要有智慧的观照。首先对于我们心理的状态,凡夫众...

【推荐】「心有千千结」是启动不了佛号的

你的心只要住在外境,这个就是生灭心! 第一个,你今生...

「命浊」的由来

看第五段的命浊。 这个命浊主要是由识阴引生的,就是内...

一别成永诀

一直不愿意承认这样的事实,身边的人是会走的,就在所...

佛教的偶像观念

一些异教徒经常批评佛教是拜偶像的宗教。确实不错,佛...

在呼吸上用功夫

在禅修的功夫中,呼吸是一个关键,无论修哪一个法门,...

戒定慧学有门入

佛法的修行实际上就是修戒、定、慧,因为修戒可以让我...

持斋诵经其功尤大

劝诵经人 凡诵经人。或持斋戒人。固为善业。后世必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