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什么是「造作等流果」

净界法师  2020/1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什么是「造作等流果」

造作等流果——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

前面的“领受”是约外在的果报,这个“造作等流”是约你内心的状态,就是等流习气。你过去生杀生,除了让你到三恶道乃至于寿命短促以外,你来生看到蚂蚁,莫名其妙地就有一种冲动,想要把它杀死。为什么?你也不知道,这就是等流习气。

这个等流习气很重要,佛教界论断三世因果都是以等流习气来论。你怎么知道有来生?只要证明有前生就一定有来生,因为你有前生,肯定生命就相续,不可能到今生突然停止。那么怎么知道有前生呢?就是从这个等流习气。

佛教界在解读前生的论述中说,一般世间的医学家,是认为物质创造了精神——你为什么那么聪明呢?因为你的基因比较好,遗传基因好,就是物质影响到你的心态。佛教不同意!佛教认为心灵创造物质,而不是物质创造心灵。

佛教界举一个例子。一对双胞胎,是两个心识、两个生命体同时住在一个DNA,一个受精卵。佛教就问医学家说,同一个DNA发展出两个生命体,这两个婴儿出生时,没有经过环境的学习,但是个性显然不同:一个好动,一个好静;一个喜欢光明,一个喜欢黑暗。你怎么解释这个内心的差别?

如果我们是今生才开始,生命只是个偶然,那么我们所有的功能都是要经过学习才有的,那么为什么同一个DNA的两个生命体,他们两个出生没几天,没有经过很多环境的学习,就有不同心识的差别作用:一个好动,一个好静?

可见,在今生之前,一定有一个生命体。他经过很多的经验,把这个心识遗传到今生来了。否则这两个是同样的DNA,同样一个基因,怎么创造两个不同的生命体出来?

如果物质能够创造心识的话,同样的物质应该创造出同样的心识。其实不是这样子。

所以,佛教认为是先有心灵才有物质,是心灵主导物质。内心当中因为造了不同的业,才创造不同的果报出来。

所以,这个“造作等流”是论断三世因果很重要的观念。就是说,为什么这人一出生,就特别喜欢打坐?这人特别喜欢拜佛?这一定有前生的因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必须要在堕落三恶道前就赶快跳脱三界

在三界的修习叫做分秒必争,你必须想办法在堕落三恶道...

肉鸡,来自地狱的「美食」

导语:鸡是最早被大规模人工饲养的家禽。今天,美国每...

感受跟想象是生死的两个病根

到正宗分的时候,佛陀就问阿难尊者一个问题。 他说,我...

在生命轮回中,你的心是变来变去的

所有的烦恼有一个中心点,就是自我意识。我们在刚开始...

一位海鲜餐厅老板的果报

我有一位莲友的爸爸,开餐厅,这位莲友跟我共修十几年...

如何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我们怎么把唯识学跟念佛法门结合? 其实唯识学跟净土宗...

出家人转世后能否记得前世的事情

问: 如果一个师父能转世的话那么这个师父转世后小的时...

两个念头,酬偿两次生死

为什么要无住呢?它的理由是说,我们一念的清净的本性...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心律法师:莫以善小而不为

古人曰: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环顾身边,...

生气会带来的8种危害

引导语: 生气会带来什么危害?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

知见影响你的心量

当我们以空观观照一念心性的本体的时候,是离一切相,...

从文字相你来觉悟到道

佛法的道分成两种:一种道是不能解释的,离言说相的,...

【佛教词典】声字实相

为日本真言宗教义之一。谓声字即实相之体;亦即一切音...

【佛教词典】悟进

(1612~1673)清初临济宗僧。嘉兴(浙江)人,俗姓张...

如何开示妻子同生极乐世界

莲池大师在未出家之前,他是示现一个结婚好了之人。他...

念佛的利益

《华严经》云: 宁受地狱苦,也要得闻诸佛名。 一称南...

【推荐】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岂有不救苦厄之事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岂有不救苦厄之事。观音菩萨随机示...

把握时间付出良能,发挥生命价值

人的一生中,年少力壮只有一回;若想有再一次的年轻,...

世上最好的临终关怀

生命当中最重大的一件事情,就是人如何面对死亡。中国...

常行精进,出阴界狱

【第四觉知:懈怠堕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

把地藏圣号念好了,这些法就都会了

我们中国汉地修的禅定,都是修的祖师禅,问念佛是谁,...

金子与屎橛

有一块金子,被人做成了屎橛的形状。 人见了问它:你...

证严法师:这才是真布施

布施钱财是为了要做好事,并非一定要捐很多钱才叫做布...

不要恼乱修行者

【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

禅师的笑

唐代一个疯和尚名叫寒山禅师,别人看他语无伦次,东一...

金色王施饭获福

过去,佛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千二百五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