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必须要在堕落三恶道前就赶快跳脱三界

净界法师  2022/07/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必须要在堕落三恶道前就赶快跳脱三界

在三界的修习叫做分秒必争,你必须想办法在堕落三恶道之前出来。这样讲就简单了。如果你一堕落三恶道,那就非常麻烦了。因为我们好不容易听闻佛法,栽培各式各样的善根,一到三恶道,面目全非,重新整顿要花很多时间。所以针对整个三界的果报,必须快!

我们必须要在堕落三恶道之前就赶快跳脱三界,最好是今生跳脱三界,佛陀的意思是越快越好。所以佛陀必须要“治乱世,用重典”,佛陀舍弃了中道实相,专讲我空的智慧,而且强调苦谛,强调苦谛就是让这个速度加快。厌离!

出来以后,我们说过,到了界外,你不能老是施设方便,你要开始怎么样?回归到正途,回到真如本性。你要面对你本来面目了,你不能老是要糖果吃了。所以,佛陀一开始是安立了一个涅槃寂静,到最后佛陀给的是一心真如。就是说,涅槃寂静是不存在的东西,“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我们希望追求一种快乐的感受,快乐感受有过失;佛陀告诉你一种没有过失的快乐,叫做涅槃寂静乐,大家就有兴趣了。但是佛陀到最后说,涅槃寂静乐是唯心所现的一个假相,佛陀要给你常、乐、我、净,更好的东西。所以到了“会权入实”,入这个实法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就要开始面对我们的真实面貌了。真实面貌就是所谓的一心真如。

我们做一个说明。我们刚开始修学是有所住。佛陀先讲业果,所以我们一开始以善业为住。你看人天种性的人是欢喜善法,他善法越多越好,他做什么事都想这件事情是不是个善法。他用善法来当作他修学的最高目标,只要是善法,只要能让他来生得到快乐,他什么事都肯做。但是这样子有什么缺点呢?自我设限,你把你的生命设定在善恶的业果。虽然是“饶汝千般快乐”,但“无常终是到来”,所以你就以善恶的业果把自己给框住了。人天种性是这样子,以善法为住。

这种人天种性慢慢进步以后,佛陀讲到空性,以空性为住。这好一点了,至少他能了生死了。他看到什么事,就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你给我一个皇帝做,你给我大富长者做,我用无常的观来观察这种东西,“无常故苦,苦即无我”,这个快乐果报是不能掌控的。所以,以善法为住就是生死轮回;以空性为住,达到出世的解脱,但是缺乏功德妙用。

所以我们一开始是先有所住,以空性为住而离开三界,就是法执嘛。法执好过我执,至少你执着的是一个清净法。但是,诸位!你离开三界就不能这样子了,你不能老是要求佛陀给你方便。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回光返照,正念真如。我们要好好地冷静下来,向内看一看:你从什么地方来?看清生命的本来面目。所以到了三界以外,开始要成就无量的波罗蜜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回到生命的原始点。就是把这些方便的法,善恶的业果、空性的这些法,全部拨开来。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见初祖,慧可大师讲一句话:弟子心不安,请和尚安心。初祖说:将心来,吾与汝安!说你那个心不安稳,不安稳的心在哪里呢?回光返照,觅心了不可得!三祖遇到二祖,那个时候三祖身体很多病痛,说我乞求向和尚忏罪。二祖说:将罪来,吾与汝忏!你把罪找出来,我就让你忏。三祖回光返照,觅罪了不可得。二祖说,我已经帮你忏罪了。四祖遇到三祖也是这个概念,说我要乞求解脱法门。三祖说,谁绑住你了?结果一回光返照,觅之了不可得。

就是说,我们一开始是需要方便,我们需要佛陀安一个法,让我住在这个法,把我带离三界,把我带离罪业,把我带离三恶道。但是我们总有一天要开始面对自己,我们的本来面目原来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其实我们向外追求的东西都是一个过程,“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个就是最好的车子,所有的成佛都是从这边开始的。

当然,我们刚开始不能接受,那必须要佛陀创造一个涅槃的假相,创造一个我空的法,来带离三界。但是,离开三界以后,我们开始要面对真实的自己,就是所谓的正因佛性。这个就是《楞严经》说的圆满的因地,成佛的因地。你只要没有面对自己,严格来说,你还没有在成就佛陀的资粮,还没有。就是说,你要煮饭,你不是马上去烧东西,你要找到米。你没有找米,你用沙去煮饭,你一天到晚修空性,你修它三大阿僧祇劫,你还是空性。空性不能成佛,空性可以让你解脱。

所以,你一旦要步入成佛之道,第一件事情,找到成佛的正因,就是清净心,一念的离相清净心,这是关键!所以,为什么说“是乘微妙,清净第一,于诸世间,为无有上”?就是这个概念。就是佛陀先创造方便,想办法先把你从三界拉出来;拉出来以后,我们开始面对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一念心性,就是大白牛车的问题了。

《妙法莲华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你有「微瘾」吗?佛子们该如何看待微信

微信,作为朋友圈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因其发布者和接...

净土法门是了生死之大法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

佛教的价值观

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佛教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神圣的使命,...

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佛子之行

我给大家讲个真人真事吧!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名为《...

水火二河白道喻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有这个水火二河白道喻,比喻...

看破五浊恶世,生发厌离心

进一步谈五浊恶世这种是为甚难。而且,特别谈到五种决...

鸽子的未来世

西边天际的夕阳,放射出最后的余辉,将与大地吻别。就...

如何劝临终亲人发愿往生

一、直接问你心里有哪些放不下? 直接问病重的亲人你心...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获得真正的圆满成功

成功是人生中常时萦怀,不经意就自然浮现的字眼与期盼...

昙鸾大师的念佛说

昙鸾(476-542),是南北朝时代北魏的一位佛教高僧,号...

说四众过罪的四个条件

说四众过罪,它罪业的成立有四种条件: 第一个,因:要...

素食者对生态保护的巨大贡献

肉类生产不仅包括对动物的残忍屠宰过程,而且还对中国...

【佛教词典】五十三参

华严经入法界品说善财童子次第南游,参见五十三位善知...

【佛教词典】因内二明

(术语)因明与内明也。内明亦五明之一。委悉内典之学...

律航法师:念佛要注意些什么

问: 念佛,要注意些什么? 律航法师答: 有些人,口...

破除心外无净土的邪知见

【原文】 破系心外无法者。就中有二:一、破计情。二、...

快乐的妙方,不外凡事心甘情愿

人生如何快乐?快乐的妙方,不外凡事心甘情愿。 读书、...

做一个不后悔的人

一个落第的青年,穷途潦倒,后来春风得意,青云直上做...

广钦老和尚临终的慈悲示现

老和尚在往生前约一星期开始,每天昼夜都自己猛力出声...

若现生竭诚尽敬,则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原文: 吾常曰,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

佛说末法时代的六种外道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外道六师? 世尊曰:如来灭后,多...

虽悟理而仍不废事,方为真修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心律法师:戴佛珠的含义

也许,有的朋友认为,现在谁都可以戴佛珠就像普通的金...

有这一念的信心成就,决定得生自心本具的极乐世界

我们正式来说明信愿行三种资粮修行的内容。今初,首先...

佛教四圣谛的内容

苦谛的内容 无常变坏的依正二报,使众生造业受苦。世间...

消除人生不幸福的因素

幸福美好的人生,是众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古往今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