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惟觉长老  2021/0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经云:“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以一切诸法,皆依此心;若离此心,无别有法。因心即果觉,无二无别,但用此心,正智如如,菩提果自成。

因果是这个世间的定则,任何人都离不开因果;它是一种法则,有因一定有果。佛法的真理,并不是佛发明出来的,而是佛以智慧观察这个世间,所看到的真实道理,见事说事,见理说理。就像佛看到过去、现在、未来,因此告诉我们人有三世因果,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因果通三世。

“因果”不是消极的,而是最积极的。现在种什么因,未来就得什么果;先有因,而后感果。例如:我们对人很客气,别人也会对我们很客气,这就是因果。学生在学校念书,也是有因有果,现在努力勤学、很用功,这就是因;将来一定能够得到好成绩,这就是果。

我们早上到公园里去,遇到不认识的人,你跟他说:“早上好!早安!”他也会马上回应:“早上好!早安!”这就是因果;如果你不理他,他也不会理你,没有因,就没有果。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就能观察到的因果。

众生在迷惑当中,不知道因果的道理,不明白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而菩萨则不同,菩萨“知因识果”,知道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能够知因识果,就能面对因果、改变因果。什么是改变因果?知道是坏的因,现在绝对不去做,将来就不会受恶果;知道是好的因,现在就要努力去做,将来一定是好的果报。了解因果的道理,就知道一切都操之在己。

善念存 福德至

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在因果当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侥幸、偶然的,一点一滴、一饮一啄,皆有前因。因缘果报的道理真实不虚。

“因”就是一个人福德智慧的来源。同样是做一件事,为什么有的人赚钱,有的人赔本?就是福德因缘不同的缘故。世间人常说“人算不如天算”,从佛法的角度来看,“天”就是因缘果报。“天”有先天、后天,先天是过去所修的福德,后天是现在所结的人缘、所修的善法;假使过去没有修福德,现在又不知道结人缘、修善法,做事当然就不容易成功。

以前有一位开计程车的居士到山上来诉苦,他说:“师父!您教我们修行学佛,但是开计程车实在很难赚钱,这样我也没办法修行学佛了!”为什么呢?他说:“我开计程车很倒霉,经常会遇到超车抢客人的问题,前面的客人本来是拦我的车,但后面的车一下就超过去、把我的客人载跑了,真是气人!再说,一天的时间有限,遇到堵车时,一堵就是半个钟头、一个钟头,既浪费时间,又没办法赚钱;这两件事情,实在让我无法忍受!”

师父告诉他:你要改变观念、发心修行,观念转过来了,开计程车就是修行。怎么修?要把握一个原则,开计程车虽然是为了赚钱,但无论如何,一定要发心、发广大心。首先,要修一切善、断一切恶,告诉自己,现在开计程车,就是在修菩萨行,凡是来坐车的人,都要对他客客气气,还要把车子整理得很舒适、清洁,让坐车的人心生欢喜。

同时,自己的穿着也要注意清洁、整齐,不要让人家看了生厌烦。如果遇到乘客付费时差几个零钱,你就不要计较了,跟他结个缘、布施给他。平时你拿一块钱、两块钱送给人家,人家还不一定愿意接受;借着开计程车的机会,假使一天有几十个人来坐车,你和每一个人都结一块钱的缘,这样来修布施,福德慢慢就会增长。

再其次,如果有乘客东西掉在车上,不要占为己有,要有这样的发心。一般人没看到钱财时,都自认为自己很清净,不会起贪心、盗心;但等到钱财一现前,看到车上有一堆钞票、美金,可能就会见财起意。所以要发心,凡是乘客掉在车上的东西,无论贵贱,统统送到派出所去,这样一发心,就有福德。

古德云:“人有善愿,天必佑之。”福德是从我们起心动念产生出来的,时时刻刻起善念,福德就会增长。即便没遇到这样的事,但因为我们内心已经有这样的发心,一样也能增长福德。

假使遇到其他人超车、把客人载跑了,我们就发起布施的心,这么想:“这个客人本来是我的,我现在修布施,把这个客人让给你载。”这样一想,自然就心开意解。遇到堵车时,就趁着这个因缘来用功。我们平时一天到晚都很忙,现在因为堵车,有了一段空闲时间,一方面在车上休息,一方面这念心要保持平静;这念心平静、宁静,不打妄想,保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修定,这样就是在修行。

如果遇到生病的人,不论远近,要发心载他一程;遇到出家的师父要坐车,你就发心供养师父、供养僧宝;不管有没有遇到,只要心中有这样的发心,就能增长福德。

这位居士听了,依照师父的话去做,结果才过一个月,生意好得不得了。他说:“师父!我现在开车,从早开到晚,饭都没时间吃;常常是准备要吃饭了,结果又有客人上车了!”这就是福德。我们想一想,开计程车的人很多,技术一样、车子一样,也同样都是在台北市,但有的人赚钱,有的人却赔了本,一天载不到几个客人、最后连计程车都卖掉了,这就是福德不同的缘故。

在世间做任何事情,都要靠福德因缘。福德,一种是过去努力得来的,一种是现在修来的;如果过去没有修,只要从现在开始努力,自己的福德一定可以增长。

正信因果 步步光明

佛法讲:“有此则有彼,无此则无彼;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佛教导弟子要正信因果:现在种什么因,将来一定得什么果,这就是因果的道理。古人说:“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要想登上最高的山,必须从山下一步一步地爬上去;“行远必自迩”,要想到达远方,也是从近处一步一步地走过去,这就是因。

所以要想将来有前途、事业成就,就要从因当中去努力,充实自己的学业、技能,培养自己的德行;要想成佛、成菩萨,也要从因当中去努力,“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做人是最重要的基础,万丈高楼从地起,如果这些都没有做到,要想成佛、成菩萨也不容易。

无论世间、出世间,任何事情要成就,都有一个因。做人,是以守五戒为因。生天,若是欲界天,就要以十善为因;若要生到色界天、无色界天,就要以修六行观为因。修行要想超凡入圣,也是如此。证罗汉果,是以四谛为因;证缘觉果,以十二因缘为因;想成菩萨,就要修六波罗蜜;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六波罗蜜修行圆满,就能成就佛道,这属于渐修。

若是顿悟法门,“顿悟自心,直了成佛”,必须先明白这念觉性、明白自己的本心本性,如禅宗祖师所说:“性即是佛”、“心即是佛”,这就是因、这就是道。道就是我们这一念心,这是最真实的,不用向外求,向外是求不到的。

有的人虽然也知道心性的道理,却不相信因果,这还是颠倒,一样无法与道相应。所谓“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因一旦弄错了,就是南辕北辙;因要正,才不会走错路、走远路。

因地耕耘 行道在心

儒家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念心很微细、很微妙;能够相信因果的道理、明白这念心,起心动念自然就符合因果,这念心时时刻刻起好的念头,心当中都是光明,就是好的因;有好的因,将来就会感好的果。

古人有一句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是譬喻我们这念心,这念心起善念,发之于口,行之于身,身口意三业清净,就有功德,在世间做人做事,一切事业都能成就,将来所感的果报就是天堂、就是佛国净土,这就是“水能载舟”。

相反地,如果这念心起恶念、起贪瞋痴,心当中就是黑暗、愚痴,因而生出许多妄想、烦恼;发之于口,口业就不清净;行之于身,身体就会造恶业。因能感果,这样的人生,愈走愈黑暗,将来就到黑暗的地方去,这就是“水能覆舟”。

古德说,没有天生的弥勒、自然的释迦,你看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成就了种种的功德、智慧,乃至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这些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过去到现在不断努力,所成就的果报。一般人都知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耕耘就是因,有了好的耕耘,将来一定有好的收获。

有因一定有果,明白这些道理,就知道所有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佛法引导我们在因当中修行,走向光明的道路,明白因果的道理、正信因果,这一条路就找到了;建立因果的观念,再来打坐、用功修行,就能很快与道相应。

我们这一生能够听经闻法、修行,是过去的因、感现在的果;现在又发菩萨心,修福修慧、建设道场、护持佛法、精进用功,这就是菩萨的因,有了这个因,未来一定能够得解脱,成就菩萨果、乃至无上佛果。佛法带给我们无穷尽的希望、福报、慈悲、智慧;朝这个方向继续努力,福慧双修,一定能够成就菩提大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血肉施蚁的乌龟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憍陈如等五比丘得到了罗汉果,八...

佛法是依靠智慧成就解脱,而不是福报

很多的佛教修行人,大部分是比较欢喜修福报的。因为修...

名称女的成佛因缘

佛陀在毗舍离猕猴河岸的重阁讲堂,一日搭衣持钵,带领...

生活不会永远亏待好人

人们在面对坏人得势却一直得不到惩罚的时候,会无可奈...

临命终时贪心是不可取的

若心中见识小,舍不得赈灾,亦须分与女儿、孙媳、孙女...

塞住井水的婆罗门

佛陀在世时同游恒河两岸,传扬佛法。有一次,佛陀游化...

【推荐】同样是布施,但所得果报却不同

佛教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因缘生就是说,...

你要修福修慧,这句名号就完全具足了

阿弥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之海,用海来比喻智慧的深广,...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始于立心,得于人和,顺于天道,成于勤恳

一、始于立心 立心就是立志,立下志向,心也就有了方向...

常见的居室异味消除法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居室空气清新,可是由...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则自然能够放下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

心中觉悟心自安

一、慈悲为本,为善心安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

【佛教词典】欲金刚

梵名 Ista-vajra。音译伊瑟吒缚日罗。又作欲金刚、箭金...

【佛教词典】食家

指在家人之房舍而言。依印度戒律,出家人若无适当因缘...

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轻微,如何得生安养

第九,业重可否往生疑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

如何改掉不孝顶撞父母的恶习

问: 请问师父:如何才能打开心量,改掉不孝顺、顶撞父...

回向给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利益

还有人问,这个回向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整个《法华经》譬喻品就讲这两件事

这个地方是第一个,火宅喻。其实火宅喻是包括了两个部...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

妄谈风水吉凶祸福,这都是颠倒知见

【三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颠倒见。妄执吉凶。身...

听佛的话,能做到的尽量去做到

佛在世的时候领上比丘们去乞食,乞食不能超过七家。有...

圣严法师《出家人的孝道与责任》

许多父母认为子女出家,比往生还令人难以接受。他们宁...

水喻成功人生的三种境界

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决定...

《华严经》讲了什么内容

整个华严经(八十华严)共有七处九会三十九品。《华严...

这个就是断除淫机的方法

妄心它没有自体,那怎么摄呢?妄本无体,云何可摄?他...

人生不会总倒霉

人皆可圣。你们一再称我是经营之圣,我决不是什么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