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行疏钞》中讲了十种礼:
一、我慢礼:像上下捣米那样,内心没有恭敬心。
二、唱和礼:礼拜时高声喧杂,词句混乱,随别人礼念,自己也礼念,但身不端正,意不虔诚。以上二礼都不如法。
三、恭敬礼:五体投地,接足殷重。以自己最尊的头部顶礼诸佛最下的双足,表示最恭敬的态度。这里,内心殷重是意业虔诚,发愿、称名、赞叹是语业虔诚,五体投地是身业虔诚,由三业虔诚能产生大福德。
四、无相礼:深入法性,远离能礼所礼之相。
五、起用礼:虽然没有能礼、所礼,但不妨普运身心,礼不可礼。
六、内观礼:但礼身内法身真佛,不向外求。
《起信论》云:“离念相者,等虚空界,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远离虚妄分别,等同虚空界,就是如来平等法身。)背觉合尘,攀缘外境,是不礼敬。心不攀缘外境,背尘合觉,即皈依礼敬本觉,礼敬自性佛。
七、实相礼:若内若外,同一实相。不住任何法,自然常冥法界,常礼诸佛。所以这是实相礼,即顿教礼佛。
《仁王经》上,佛告波斯匿王:“你以哪种相观如来呢?”波斯匿王答:“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无前际,无后际,无中际,不住三际,不离三际,不住五蕴,不离五蕴。乃至云:非相,非无相,非取非舍,非大非小,非见非闻,非觉非知,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同真际,等法性,我以此相而观如来。”佛说:“善男子!如汝所说,诸佛如来十力、四无畏等恒沙功德诸不共法,悉皆如此。修般若波罗蜜多者应如是观,若作他观,名为邪观。”
八、大悲礼:一一礼敬,都普代一切众生。即以同体大悲,人我无二,我在礼佛,即一切众生在礼佛;我离骄慢,即一切众生离骄慢,叫做大悲礼。
九、总摄礼:就是把前六门总摄为一贯。排除不如法的我慢礼和唱和礼,总摄礼是指我们礼敬,需五体投地,接足殷重,恭敬而礼;深入法性,远离能礼、所礼之相,无相而礼;虽离能所,不妨普运身心,礼不可礼,起用而礼;但礼内佛,不向外求,内观而礼;若内若外,同一实相,实相而礼;一一礼拜,普代众生,大悲而礼。这样叫做普贤行愿的礼佛。
十、无尽礼:就是入帝网境界,所礼之佛、能礼之身,都重重无尽。
“帝网之境”,是指帝释宫殿的因陀罗网,网上有一千颗宝珠,颗颗圆明。每一颗宝珠中,顿时显现其余九百九十九颗宝珠的影像,是第一重影现;每一珠中所现的一切珠影,又遍现在其余九百九十九颗宝珠中,是第二重影现……这样一重重地珠中现影、影现珠中,就是重重无尽。法界本是如此相即相入,不可思议的。
我们的道场在何处?就在这一念心性中。心性广大周遍,十方三世的一切法都收入现前一念心性,无不包摄,所以心的道场如帝网明珠,十方三世佛都在这道场中一齐影现。而自己能礼的身体也周遍显现在十方尘刹的每一个极微尘中。只要一礼佛,所现的一切身就在对无尽的诸佛顶礼。能礼的身无尽,所礼的佛无尽,所以是无尽礼。
《华严经》云:“一毛孔中悉明见,不思议数无量佛,一切毛孔皆如是,普礼一切世间灯。”经中又说:“于一微尘中,见一切诸佛,菩萨众围绕,法界尘亦然,一一如来所,一切刹尘礼。”若按无尽礼作礼,一一礼都是无尽功德,无有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