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这才是究竟的快乐

净界法师  2021/05/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才是究竟的快乐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前面是修行的因地,我们透过无常,透过无我,观照生灭法。外调,对外境的爱取;内调,对自我的爱取。最后的结果,生灭的因缘结束以后,出现不生不灭的寂灭,这是究竟的快乐。你造善业成就安乐的果报,是一种不安稳的快乐,就像在三界起火燃烧当中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可破坏的。涅槃寂静乐是不可破坏的,你得到以后,永久受用。

我们从人天的安乐,要转成大乘的菩萨道,这个寂静乐很重要。它虽然不圆满,但是它是趋向大乘真空妙有很重要的一个过渡。诸位!我们要知道,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它是后后涵盖前前,它是一个系统上去的。

我们要把寂静的观念说一下。我们总是觉得人生要去追求才会有快乐,其实你是多事了。从《楞严经》的角度,你不追求,该有的快乐还是有,但是你自在,叫作不随妄转即能转物。就是说你不去追求它,它就会来追求你,是这个概念。这样讲你们听得懂吗?

我们为什么在三界里弄得焦头烂额,活得很不自在?其实你不能把所有的过失都推给业力,那占一半而已,是我们去执着它,弄得我们很被动,变成心随境转。其实“境”不能主导我们,是我们自己去攀缘它。

《楞严经》说,为什么佛陀那么自在呢?为什么佛陀他的心到了厕所,都能够把厕所的臭味转成甘露呢?他问阿难尊者为什么?佛陀说:因为我不为它所转,所以它就听我的,它就被我所转。佛陀在受马麦痛苦时马麦入佛陀的嘴巴,“入此人口,成甘露味”,为什么?

你们想想看,同样有一颗心,为什么他那个心能够如此地操作,我们却转不过来?我们内心的功能跟佛陀内心的功能,从潜在的功能来说没有太大差别,但是我们的内心操作错误,我们把内心用来攀缘,结果弄得自己很被动。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搞得全身是业障,这是我们错误的思考。

所以现在要导正我们的错误,就是当你不求时,你的人生慢慢可以去主导外境;你去求外境时,那就是外境来掌控你。所以,人生只有两种情况:看是人生来掌控你,还是你在掌控人生。就看你是心随境转,还是境随心转。这两种的差别,在于你对外境的追求。求得越多,人生就越被动,越不自在。

因此人生是有轨则的。你的心操作错误,就充满了业障,一念迷,生死浩然;你的心操作正确,一念悟,轮回顿息。如果我们把心当做一台机器的话,其实这台机器是很好用的。你看佛陀操作得很好,万德庄严;但是我们操作错误把自己弄得六道轮回。机器是相同的,我们的功能一点都没有减少。

我们学佛、成佛之道,虽然不可能马上做到,但是至少你要知道我们问题出在哪里。我们不能马上做到佛陀的操作方式,但是我们要知道他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一点。事出必有因,因为佛陀的心在跟外境接触时,他选择不迷、不取、不动,他安住在寂静。我们多事,我们去取,又创造另外一层业力,就在生死轮回中。所以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很重要!它可以把整个生死业力的开关关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这种快乐,才是能够长久保持的

众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幸福快乐,趋乐避苦是一切众生的生...

越能放下自己,你就越快乐

想悦己,你得先弄清楚究竟谁是你自己 也许你和我一样...

生死的难关才是真正的难关

把这座寺院修好了,本人刚好八十岁。在修复这座寺院的...

四种人的苦与乐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为比丘们开示:世间之...

佛教徒快乐的秘诀

大乘菩萨行的安乐行,不但要自己求安乐,还要所有的众...

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

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为开示...

心中的快乐藤

也许流年不利,天灾人祸,村民们浮躁不安,闷闷不乐。...

最难的是了生死

我说几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儿子遇到难了,是被冤枉了...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莲宗助念法语大观

莲宗助念法语大观 觉光居士 辑录 序 死生乃人生一大...

时时刻刻都得到加持和摄受

很多朋友都问过我,你念了多年的佛了,念佛有没有感应...

【推荐】在家居士的婚姻观

一提起佛教,映现在许多人脑海的,可能就是没有家庭生...

人生如梦了不可得

原文: 古人云:热乱场中,难当冷眼。以三界无安,犹如...

【佛教词典】二学

(一)读诵与禅思。前者即指读诵佛经及祖师语录等。后者...

【佛教词典】理法界

即万有皆为同一理性,真如平等无差别。四法界之一。为...

你的佛号不能都是在散乱心中念

我们不断地修习专住,首先产生心轻安。你的心会产生两...

浅谈忍辱

每一个佛教徒都知道忍辱是菩萨修行六波罗密多即六度万...

念观音菩萨圣号为何便能离欲

问:《普门品》中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

如何才能活得坦荡

假如说,一个人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以至于没有约束自...

世界上什么事情最痛苦

佛陀在舍卫城讲解佛法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四位弟子听...

禅师不读经

后唐庄宗皇帝在皇宫内设斋供养众僧。看见僧人们全在看...

华开花落水流无声|纪念妙湛老法师往生一周年

恩师上妙下湛老和尚,生于一九四四年四月九日,俗姓叶...

学佛的人不要再迷信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

星云大师《佛教对「素食问题」的看法》

肉食普遍被认为是富裕生活的食物,因此,生活贫困的地...

聪明人习气重问题多以及对治方法

原文: 数日前,令甥崔澍萍来函,并将阁下与彼之函,亦...

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佛教说: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孔子也要求人们...

但甘其味,勿择其形

华德,是妙音菩萨能救护娑婆世界诸众生者,是妙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