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平常要把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作一个比较

净界法师  2023/0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平常要把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作一个比较

这一段是说明“以愿导行方名正行”,就是在念佛的操作当中,这个“观”是很重要的,由这个观行来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由这个观行的支持,这个时候佛号的力量就能够对治爱取。那怎么修观呢?我们看第二段,〈补充讲表〉第六页:

二、正明修观发愿是名切愿

我们这个愿力要能够真实、很切实的生起,那它必须要有观行的。观行当中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厌离娑婆”,第二个是“欣求极乐”。就是说,我们未来的受生,主要有两个方向,就是我们只要今生没有达到涅槃,我们一定有来生。一定有来生,我们这当中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我们在三界里面继续得果报,可能我善业强到人天得果报、恶业强到三恶道得果报,这是第一个,你在娑婆世界继续的受身,这是你一个选择;其次,你选择到极乐世界得果报。这当中有一些差别,我们必须要去观察一下,有什么差别。当我们选择在娑婆世界得果报,这当中有三种障碍:第一个“烦恼障”,第二个“业障”,第三个“报障”。

我们这个三界的身心世界,是一个有漏的果报,是有漏的烦恼跟业力所和合成的果报体,若身、若心都是杂染。换句话说,我们这个身心世界去受用这种果报体的时候,我们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就容易有“烦恼”的活动,不是贪就是瞋。随顺我们心情的,我们就有贪欲烦恼的活动;不随顺我们心情的,就是瞋心的活动:不是爱就是恨,我们凡夫的心情就是这样。

换句话说,虽然人天也的确有一些可乐的果报,比如说眷属的美满、财富,乃至于尊贵的地位,这个地方是一个安乐的受用,也合乎我们追求安乐的目的吧。但是呢,这个安乐是这样子的:我们讲有这个身安乐、心安乐。身安乐是很粗的一个安乐,主要还是内心的安乐。但是内心要安乐的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在寂静的状态。

在佛法的意思是说:当我们心中有烦恼(烦躁恼动的状态),我们不能受用安乐,因为烦躁恼动会破坏你的安乐。当我们心情是烦躁恼动的时候,我们不能够安乐的,一个躁动的状态不可能安乐的,所以烦恼会破坏我们心中的安乐。所以虽然你受用很好的东西,但是你还是不快乐,“弟子心不安”,因为内心有烦恼的活动,这是一个问题。“烦恼障”碍我们安乐的现前。

第二个“业障”。有些人他过去有重大的罪业,杀、盗、淫、妄的罪业,或者是谤法的罪业,那他心中也容易不安。就是我也没有起烦恼,我就坐在那个地方,但是我总觉得心中有恐惧不安,这就是有罪业。有罪业也容易障碍你的安乐。我们不知道哪一生曾经造过罪业(这个罪业的本质是扰动的,这个善业的本质是寂静的),我们这一念心累积了罪业,也使令我们心不安,而这种不安的状态也障碍我们的安乐。虽然我们福报现前,但是我们总是觉得不安,睡觉也不安、吃饭也不安,罪业障碍我们安乐。

第三个是“报障”,我们这个果报体有老病死的问题。你的“病痛”现前了,你在受用五欲的时候也不快乐,因为你的身体有病毒,使令你这个六根暗钝。这个“老”现前的时候,也障碍你安乐,因为年纪大了身体衰弱了。身体衰弱的时候,你去受用五欲的时候,也使令你不快乐。虽然你有这个福报,有这个五欲的境界现前,但是这个“老”这个法出现的时候,障碍你的安乐。“死亡”出现的时候,把你所有的安乐全部破坏,你的财富、眷属、地位,死亡一出现的时候,这整个全部都消灭掉。老、病、死障碍我们的安乐。

所以说,我们选择在娑婆世界得果报,那就具足三种的障碍:烦恼障碍你,你的罪业障碍你,你的老病死障碍你,使令你不安乐,使令你不安。

在经典上,佛陀对这个三界的果报讲出一个评论,他说:这三界的果报也不是完全都没有快乐的境界,但是痛苦的成分多。怎么说呢?“譬如刀上的蜂蜜,不足一餐之美,而有割舌之患。”说这个三界的果报体,我们偶尔也有一些善业出现,这个刀上的蜂蜜也真的是很甜,但是可惜的是:第一个它的数量不多,这刀锋上的蜂蜜能够沾多少呢?最可怕的是它后面有一把刀,当我们的舌头去接触这个蜂蜜的时候,在我们受用甜美蜂蜜的同时,也被这个刀深深的割伤了。你爱的越深,这个刀子就伤的你越深。

所以说,世间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子,它有少数的快乐,它就隐藏很多很多的痛苦。你去爱这个快乐的境界,你就必须为这个快乐付出很多很多的痛苦,这娑婆世界就是这样的一个境界。

假设我们今生选择在“极乐”世界得果报,那又是一个什么境界呢?极乐世界有三种功德:

第一个“法身德”。这个极乐世界的果报,我们以后讲到净土庄严的时候,蕅益大师会强调:它不是一个业报身,它不是我们自己有漏业力,所成就的一种正报的身心、依报国土,不是。它是弥陀的法身功德,创造了这样一个身心的果报,而让我们来受用,所以那个身心世界是无量寿。我们凡夫的业力,不可能招感无量寿,我们凡夫有漏业力的果报,寿命最多能够一劫,不可能无量寿。

所以说,极乐世界的果报体它不是业报身,是一个法身,“大功德法之所庄严,是名法身。”他的果报体,他的身相特别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身相不会老、不会病、不会死,老病死不能干扰你,不能破坏你的身相。你的内心当中有五种神通,这个神通力可以供养他方十万亿佛,遨游十方世界,亲近十方诸佛、听闻佛法。所以这也是一个殊胜的功德,他的果报体是法身。

第二个“般若德”。极乐世界当中,虽然有烦恼的种子,但是没有烦恼的活动。因为极乐世界,它的依正庄严,会使令我们念佛、念法、念僧。弥陀的净土,它有一种圣道的力量在里面,使令我们接触、受用的时候,诶,他不起烦恼。不像我们三界的果报体,我们接触的时候会引生烦恼。这个极乐世界的美好饮食、美好宫殿,它有一种圣道的摄持。我们这一念心一接触这个宫殿、尝这个美食的时候,诶,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它不容易生烦恼活动,这是般若德。

我们刚出家,也不知道什么叫烦恼活动;但是你要出家一段时间,我们不断的去调伏自己内心的烦恼,你会觉得烦恼会慢慢慢慢的淡薄,这个时候你会觉得身心有一种很轻松的感觉。这个时候你会明白:原来有烦恼,这个是很粗重的,就像一个人拿了很重的担子一样,这个烦恼是粗重的,你对“粗重”这两个字,会有一点体会。所以忏公师父说:“这个出家是享清福,在家是享洪福。”你出家的越久,你会越肯定这句话,的确是这样。你烦恼淡薄以后,你整个一天会很轻松,就算喝一杯白开水都觉得很轻松。回想过去,那种粗重性,会厌恶、会厌恶的。所以在极乐世界,它没有烦恼的活动,有般若的功德。

第三个“解脱德”,它没有障道的罪业因缘的系缚。这样子讲,我们可以作一笼总的比较。比如说,我们讲凡夫这个无明大梦,只要没有了生死,都是在大梦当中。但是这个梦有差别,因为这个娑婆世界是“恶梦者也”。娑婆世界的流转、无量无边的痛苦,就像一场恶梦,尤其是这个三恶道。这个娑婆世界最大的问题在这个三恶道,它有三恶道的果报。有畜生道这种系缚打杀的果报,在畜生道里面整天都被打、被杀,恐惧不安;有饿鬼道的饥渴果报;有地狱的刀山油锅的果报:是一场恶梦。

第二个是“添梦者也”。在三界流转当中,我们愈流转愈糊涂了。你看这只狗,有的狗它的眼神特别的明利、灵性特别高,肯定这只狗它是第一次做狗,它刚刚做狗没有多久;如果它狗做久了以后,你看它两个眼神都呆滞了,那个痴心所就越来越明显。所以这个三界的果报体的确会障碍我们。我们虽然有佛性,但是我们不断的得这种有漏的果报体,这时间久了以后,你这个佛性的力量就薄弱,烦恼的势力就强。

所以经典上说:从畜生道来的人,特别愚痴。因为什么?你这个果报体,它就是让你愚痴。这个一方面,你在这个三恶道里面,你这一段时间就停止了听闻佛法的这种因缘,听闻佛法就断掉了,所以也容易让你愚痴。所以这个三界当中,除了它的“恶梦”以外,它还“添梦”,它一次一次的流转,使令你愈流转愈糊涂、善根愈来愈薄了、烦恼愈来愈重了。

但是我们到极乐世界有两种好处:

第一个,极乐世界“好梦者也”。极乐世界的果报体,“无有众苦,但受诸乐”。阿弥陀佛所安排的,就是你在那个地方得到那个果报体,不管是正报的身心、依报的环境,它不会让你有痛苦的感觉出现。所以,“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释迦牟尼佛说:舍利弗,你知道这个国土它凭什么理由安立做极乐吗?凭什么?释迦牟尼佛说:“其国众生无有众苦受,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这个佛菩萨的净土,它每一个名号的安立,都有真实的功德才能安立的。不像我们凡夫的世界,你这个名字可以自己取(呵──),你叫长寿,你不一定长寿。极乐世界它“极乐”的安立呢?它“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好梦者也”。

第二个“醒梦者也”,这个是重点。我们在这个极乐世界当中,能够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栽培善根,容易成就圣道。这个是我们平常要把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作一个比较。

这个事情是这样子的:我们相信佛法以后,我们第一个观念:相信这个生命相续、业果相续。基本上我们相信有来生,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观念。比如说没有来生,这个生命只有今生,那我们在断恶、修善、归依三宝,就没有意义了。但是我们相信有来生的时候,我们就必须为来生作一个抉择。到底“流转三界中,何处是依怙”?我在三界里面流转,到底我来生要去哪里?这件事情你应该要想一想。

就像蕅益大师说的:有些人他对来生他不作安排的。蕅益大师说:这是不对的。蕅益大师说:你晚上要睡觉的时候,这六七个小时的安眠,你就知道要把枕头放好、把床垫铺好、盖上棉被,你这样子一个晚上的安眠,就知道要稍微的准备一下;怎么你对无量生命,来生这件事情,你就不准备?这是不合道理的。我们不准备,世间上的事情不会自然出现的。我们不准备、不安排一下来生去哪里,那肯定是随业流转。

所以我们来生有两个方向的去处:第一个我们继续在娑婆世界流转,第二个我们选择极乐世界,这两个方向,你应该加以抉择比较,把这两个的好坏比较出来。内心当中能够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世的愿力出现。这个时候,再念佛,这个时候佛号才能变成往生的资粮,是这样子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和教育孩子哪个优先

问: 念佛和辅导孩子学习,在时间安排上,有没有先后...

如何看待净土宗里面不同的知见

问: 现在佛教各种知见斗争坚固,不仅是不同法门之间...

往生的根本靠的是什么

下面有一段蕅益大师非常独到的见地,就是站在我们凡夫...

为什么布施会内心快乐

布施功德无量,是我们常说的行话。但是,功德从哪里来...

法身大士为什么选择实相念佛这个难行道

问: 请益法师,念实相佛,非再来大士,难以即生亲证。...

怎样才算具足了信愿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怎样才算具足了信愿? 宏海法师...

有愿往生而念佛未切,能否往生

问: 净土法门实在稳当,但有愿往生而念佛未切,又没...

生活安逸发不起厌离心,念佛不恳切,该怎么办

问: 弟子按照印光大师说的耳听心念的方法来念佛,但是...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人有五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 人有五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

供养礼拜舍利的功德利益

一、释名: 梵语舍利、亦云设利罗、室利罗、实利,意译...

宽严法师:六度与生死轮回

有人说,现在的世界是修罗世界。修罗的特性是什么?就...

坚持念佛定能改变命运

念佛法门,是后世最有效的修行方法:诚心念佛一句,能...

【佛教词典】四悉檀

四悉檀,是佛说法的四种范畴,也是佛度生的四种方法:...

【佛教词典】麟角

(术语)具名麟角喻,略云麟角,或云麟喻。缘觉佛之独...

【推荐】往生净土,你最好能够抓住一些重点

我想我们净土宗的目标在往生净土,你最好能够抓住一些...

不只关怀,更要包容

「关怀」与「包容」很类似,但两者之间仍有很大的不同...

念佛之现实利益

念佛的现实利益是无量无边,下面只说重要的:一是念佛...

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梵语输跋陀,或三曼跋陀,汉译普贤...

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

问∶ 您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从您的角度该如何进行? 慧律...

光明皇后

一千多年前,日本有一座古城,城主的小公主长得非常美...

离心无境,所有的境都是幻化出来的意识

唯识实在是太深,这个名相也很繁琐,但是唯识它是开启...

抄写佛经也是殊胜的修行法门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

古人教你怎样识人不走眼

通则观其所礼 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

忖已功德,量彼来处

现在有许多人不信因果,那有什么希奇呢?现在教育不同...

世间之乐虚诳不实,禅定之乐永离生死

四者巧慧:筹量世间乐,禅定智慧乐,得失轻重。所以者...

咸淡有味

由艺术家入佛的弘一大师,把佛道修行和艺术生活集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