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黄檗禅师  2021/06/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惟此一心即是佛。

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缘即施,缘息即寂。若不决定信此是佛,而欲着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与道相乖。

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无始已来无著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佛与众生一切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徧天下,虚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及众生心亦如此。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为着相故。唯此一心,更无微尘许法可得,即心是佛。

如今学道人,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着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何故?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能所、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趋者不敢入此法,恐落空无栖泊处,故望崖而退。例皆广求知见,所以求知见者如毛,悟道者如角。

文殊当理,普贤当行,理者真空无碍之理,行者离相无尽之行。观音当大慈,势至当大智,维摩者净名也,净者性也,名者相也,性相不异,故号净名。诸大菩萨所表者,人皆有之,不离一心,悟之即是。今学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于心外着相取境,皆与道背。

恒河沙者,佛说是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此心即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学道人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被三乘功行拘系,不得解脱。

然证此心有迟疾,有闻法一念便得无心者,有至十地乃得无心者,长短得无心乃住,更无可修可证,实无所得,真实不虚。一念而得,与十地而得者,功用恰齐,更无深浅,只是历劫枉受辛勤耳。

造恶造善皆是着相,着相造恶,枉受轮回。着相造善,枉受劳苦。总不如言下便自认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心却成有,默契而已,绝诸思议。

故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此心是本源清净佛,人皆有之,蠢动含灵与诸佛菩萨,一体不异。只为妄想分别,造种种业,果本佛上实无一物,虚通寂静,明妙安乐而已,深自悟入,直下便是,圆满具足,更无所欠,纵使三祇精进修行,历诸地位,及一念证时,只证原来自佛,向上更不添得一物,却观历劫功用,总是梦中妄为。故如来云:“ 我于阿耨菩提实无所得,若有所得,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示裴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主导我们的见闻觉知,其实是那一念心性

在我们生命当中,主导我们见闻觉知的,不是你的眼根,...

托彼名号,显我自性

从事相上来说,无量寿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

如何参「念佛是谁」

有道友问:如何参念佛是谁? 这是话头!你问念佛是谁?...

真心被六尘所覆盖的八个原因

真心被埋没,真心给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尘所覆...

万境本闲,唯心自闹

【原文】 人苦日在烦恼中,尚不知是烦恼;若知是烦恼,...

为何你要甘受轮回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

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善知识,既皈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

房门反锁,念佛穿墙

⒈董子明居士,民国时期山东蓬莱人,学识渊博,曾经担...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令人心酸至极的微瞬间

:网银是我爸帮我弄的,用的时候,发现验证信息是女儿...

【推荐】调整心态有三个方向

从大乘的角度呢,心主要的调整啊,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

一定有要恭敬心,才能在佛法当得到利益

你看玄奘大师那么艰辛去印度取经求法,我们今天佛法送...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

【佛教词典】释难应设四记

【释难应设四记】 p1455 瑜伽八十一卷十五页云:又于释...

【佛教词典】般若无知

(术语)肇论有般若无知论。维摩经序曰:圣智无知,而...

吃五辛的五种过失

还有「此法为菩萨说,此法为声闻说」这部经是给谁谁谁...

迷乱由主,悟则必胜

佛陀说,我们修止观的人就像热汤一样,魔王冤亲债主活...

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应该怎么观

辛五、池观 (一)结前启后 次当想水。 (二)明标池体...

佛书若示有版权,则阻遏流通之罪甚重

然菩萨为利众生,即头目髓脑尚肯捨,况光之芜秽语言,...

净界法师:对恶法的态度

当我们修习四念处以后,接下来要修助行四正勤。 四正...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信根先向心田种,行...

凡夫被命转,圣人能转命

众生依善恶业而来,命运各自不同,在佛法中称作业力,...

他花5年时间研究177位富翁的生活习惯,结果很震撼

习惯预示着一种因果关系。习惯决定着财富、贫穷、快乐...

圣严法师《懂得放下,才能自在》

问:法师常劝人遇到困境时,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

净界法师:楞严经

《楞严经》修学的重点,简单的说就是在修习《首楞严王...

【推荐】印祖一生教化的三十二字箴言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观音菩萨久已成佛,以悲心现九法界身

原文: 观音菩萨,久已成佛,特以慈悲心切,现九法界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