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妄念之多,皆由正念提不起

谛闲法师  2021/08/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妄念之多,皆由正念提不起

妄念之多,即由正念提不起。如正念得力,妄念自无。何以故,正念妄念,不同时故。当知念只是一,随于正则谓之正念,随于妄则谓之妄念耳。如同时念有两个,便成两人。

今只是一,故正念有力,妄念即消。妄念有力,正念即隐。然则一边念佛,一边起妄念者,因其口中虽念,心早驰散。并非同时有两个念头也。

此实由于妄念种子力强之故,当此之时,不必强抑,以刹那生灭,不相逐及故,更不必嫌。以前念当体是空,嫌之反增妄念故,唯有至诚恳切,提起念佛之一念。如是久久,便能熏心成种。净种分分成,妄种分分销矣。如香分分着衣时,臭即分分离衣,不能并立也,念佛人,不可不明此理。

古德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就是贪嗔痴、自私自利,随顺烦恼习气,这是无始劫来熏习成的,第一个念头起来了,第二个念头就一句阿弥陀佛把念头止住。

以一个念头把一切念头都打掉、压下去、化解掉。把一切念头都转变成阿弥陀佛,让你心里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没一个杂念,你清净心就现前,就得一心不乱。

顺境里,贪心起了,“阿弥陀佛”,把这个心马上换掉,绝不让贪心增长、相继。逆境、逆缘,嗔恚心烦恼生起来了,不高兴了,马上“阿弥陀佛”把它压平,绝不让嗔恚、嫉妒增长、相续。

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念完还骂人,还生气,还动喜怒哀乐。“喊破喉咙也枉然”。你一天不念佛都没关系,一动念就念“阿弥陀佛”就行了。不动念时没有阿弥陀佛,一起心动念,马上“阿弥陀佛”,叫觉得快。

果然心地清净,一天念十声,二十声也行。这功夫用久,能绵绵密密日夜不断。你真干,三个月就有效果,你会觉得身心愉快,烦恼杂念少了,智慧多了、增长了。六个月会有明显效果。顶多三年,就从凡夫地契入法身菩萨果位,往生西方实报土。

往生的人个个身心清净,皆得清净平等无为法身,又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我们没有这个心、这个愿、这个行持,佛的力量加不上。我们有一分功夫,佛加持一分,有十分功夫,佛加持十分。

如果是妄念太多,一定要静下来,不要照顾妄念,因为越怕妄念多,妄念就越多,不去理会它。如果是在念佛,就专注在佛号上。无论是善念也好,恶念也好,统统不理会。将念头转移,专注佛号,久而久之,妄念自然就少了。

如果轻的昏沉,就经行绕佛。沉重一点的昏沉,最好拜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谛闲法师文章列表

当妄心杂乱之顷,念佛自然随念寂静

净土之为教,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愿力,...

心念虽难控制,但并非不能控制

寺庙里常有专门组织的茶汤会,用来招待施主和香客,这...

从妄想转向真如就靠这六个字

从《楞严经》的角度来说:妄想跟真如它们两个是同时存...

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

原文: 闻有贵恙,想日见痊愈矣。世间不明理之人,一有...

圣严法师《天堂、地狱一念间》

一位太太来到农禅寺,向我抱怨她的孩子难以管教,而引...

现前见闻知觉,全是妄想用事,总非真心

出家人,先须要知,出家割爱辞亲,本为求出生死。若为...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的妄想的根被你拔...

真正障碍往生的是带有执着性的妄想

诸位要知道在我们八识当中分成三类,第八识第七识跟前...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我们的仇敌是贪嗔痴三毒

烦恼为因,身语意这些诸行为缘,恶业就为果,障道受苦...

处理生活中烦恼的方法

生活中必然会有很多的烦恼。学习佛法就是学习如何处理...

你是怎样怀疑自己的修行能力

一者疑自:而作是念,我诸根暗钝,罪垢深重,非其人乎...

果能摄心一处,则无事不办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楞严经》 当知摄心二...

【佛教词典】崇岳

(1132~1202)南宋临济宗杨岐派僧。处州(位于浙江)...

【佛教词典】四正胜

何等为四?谓有苾刍。为令已生恶不善法断故。起欲发勤...

修行人为什么要少语止语

一、真正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使自己能尽最大的努...

相貌丑陋庄严的前因后果

一个人长相很丑陋,来自于什么原因?来自于他瞋恨,有...

求福报的因与缘

求福报的因与缘 其实我们怎样求福报,大家要知道。 有...

智者思而后言,愚者先言而后思

最有智慧的人,是最懂得聆听的人。器量狭小的人,就像...

冶开老和尚是怎么开悟的

选佛场,一念净心成正觉,看谁能在这里把世间一切的万...

「头七」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头七与佛教有什么关系?从佛教教义角度看有无相应说法...

宏海法师:净土宗概述

(一) 各位同修,各位道友,大家上午吉祥。今天因缘殊...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成佛的资粮

蕅益大师讲到,我们修学大乘佛法,有一句话是很重要的...

你东想西想,定不下心来,最后毫无所得

【又善男子。若诸菩萨摩诃萨等。不著内想。不著外想。...

唯有佛法能超越生死

生命的真相是无尽的轮回 人们在世间奋斗几十年,虽能拥...

圣严法师《为什么要生气》

佛法认为,「贪、瞋、痴」是我们人类的三种根本烦恼,...

宝地谁人有福得而居之

唐代相州(今河北邯郸)人源乾曜,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