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净界法师  2015/09/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的妄想的根被你拔掉以后,你的罪业就开始改变了。我讲实在话,你要忏悔业障,你要对治烦恼,你一个一个对治,你一辈子对治不完。

蕅益大师说:你今天用念佛的法门要对治烦恼,每天念佛十万声佛号,念一百年,念佛一声能够消你很多很多…的罪障,就这样念了一百年,每天念十万声,这样子一百年下来。蕅益大师说:你消的业障如爪中土,你没有消的业障如大地土。所以他说你只是事相的修学,你改变不了你自己。

我们不懂正确的方法修行,真的是效果差很多,因为你还是活在自我意识当中,你还是用自我意识,来对治自我意识产生的烦恼,这都不对的。

我们今天对治烦恼最好的方式就是,回光返照,观察原来妄想是没有根的,这时候你是把根先拔掉。

这时候会有什么结果呢?

所有的妄想都没有势力了!妄想的势力就是自我意识,你就观想,觅心了不可得,这时候你发现妄想它是怎么样?你会看到你的妄想生起,然后你不管它,它又消失掉,然后它又生起,它又消失掉。这时候你跟妄想慢慢慢慢分开了,它再也不影响你了,这时候你就安住在真如本性了,这时候我们讲返妄归真或者讲逆流造性,你的心已经开始抗拒那生死流。

我们一个妄想起来我们就随顺它,把这生死的业力越弄越坚固,就是顺生死流。现在我们一个念头起来的时候,我们回观返照逆流,我们抗拒那个生死流,然后照了本性,这时你的生命开始变化了,而且这个变化是一个整体性的变化,这时候消的业障完全是从根本上的扭转。

所以《楞严经》你会用以后,这个思考模式,一个正确的思考模式,你产生对治烦恼的效果,那是天差地别;你懂善巧智慧再改变自己就改变快。

你看我们学佛的人,有些人学了很久,也很用功的拜佛,也很用功的诵经,也做很多慈善事业,但是你看他学佛学了十年二十年,你看他没什么改变。他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他过去生什么念头,现在还是生什么念头,老家风一直没有没有变,它过去走的路一直都是这样子。他的生命当中怎么样?积集善业,这叫积集善业。这种人是在修福报的,他没办法改变的,因为他一直认为妄想是真实的,我怎么改变呢?它是真实的怎么改变。

你看有些人他一学佛以后他改变很快,因为觅心了不可得,妄想是可以改变的,他不随妄转,一念间转过来,他整个生命都改变了。

诸位!你不要小看觅心了不可得这几个字,你要会用这句话,你生命的转变是非常快的,否则你很难跳脱妄想跟你捏造的这样一种虚妄的力量,它那种十二因缘的力量,无明缘行、行缘识……这个力量是很大的。

所以我们最快是把那无明直接拔掉,这个无明就是你心中的妄想,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怎么样?

诸位记得,你下次打妄想的时候,先不要动,你问你的妄想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你试试看很有力量的。

你说怎么会有妄想呢?

你从什么地方来?结果你找不到它的根,这时候你就慢慢跟它脱离了。那你只要成功一次,你就有信心了,佛陀说的话是真理。所以修行只要你走过一次,你就有信心了,然后你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你的生命就不断进步了。

所以我们要去学《楞严经》佛陀的思考模式,他是找那个心,找不到它的处所,这种观念是很重要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与消业

业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概念。佛教不但把世间的贫富贵贱、...

邪知邪见造的业最重最可怕

最严重的是第三种,邪执故重。所有业里心力强,没有对...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问: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明证法师答: 修定,内心...

一切业障皆由妄想而生

前面我们谈到了禅宗的历代祖师,明佛心宗,行解相应,...

忏除三障诸烦恼,是哪三障呢?

第四行愿:忏悔业障愿。 这个忏,原来也叫忏摩,是梵文...

造业的次数会影响业果轻重

五、加行故重谓或已杀生,或正或当,具欢喜心具踊跃心...

学佛者,可以把烦恼减少一点

人生烦恼的事真的很多,不过,我们学佛者,可以把烦恼...

妄想如顽猴野马一样,该如何调伏

讲了不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我看有些人就没有用心...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理观智慧所带动的六个阶段

这个理观的智慧所带动的有六个阶段。 一、理即佛。一切...

【推荐】「心霾」比「雾霾」更可怕

我们都知道,世间一切经济的发展,实离不开能源,然在...

随顺世缘减烦恼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除烦恼》,讲了放下我执,精...

动物性食品中存在的五种主要毒素

作者:约翰麦肯道格尔(John McDougall) 注: 本文是...

【佛教词典】般若羯罗

(人名)Prajākara,小乘三藏法师名。译曰慧性。见慈...

【佛教词典】二种解脱成就

【二种解脱成就】 p0033   瑜伽八十九卷三页云:复次...

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

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最难断者唯淫,最易犯...

度尽阿鼻苦众生的地藏王菩萨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是幽冥教...

寄报净土与分身净土

今天继续介绍净土部类。第一个要说的叫做寄报净土,就...

用自己的双手打拼未来

在非洲的戈壁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它的花期很短,...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我们古人都很相信这个道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有个公案...

净土行人信愿不真切的表现

信愿不真切具体表现在有五个方面。 第一就是泛泛悠悠,...

睡眠之害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教导比丘应当精勤修行...

当初的三钱,辗转增盛到三千金

这个五戒的问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增长罪业,第二个...

念佛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我们念佛的最大障碍,是把它想得太难了,好像生极乐世...

人生的五种忍耐

1 、 耐冷: 事态炎凉,要随遇而安,坦然处之。 2、耐...

皈依后在家人就可以穿海青了吗

海青,《佛光大辞典》解释得非常全面,对于我们增广见...

心律法师:既为夫妻,就当珍惜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夫妻,则是家庭的基本构成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