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发心和正见是所有修证的基础

净界法师  2021/10/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发心和正见是所有修证的基础

我们把整个佛法分成四个主题:发心,正见,修行,证果。

发心、正见这两科是基本功,里面都没有牵涉到任何的行动,就是还没有行动。佛法说,就是打开你的眼睛,先有目标,发心就是设定目标。

第二个正见,就是作好智慧的观察。你遇到事情,第一件事情不要反应太快,记得!在反应之前先想想佛法的道理。

学佛,你要进步,真的你反应要慢一点,因为你的直觉都是习气,你的直觉都是错的,而且大部分都会让你后悔。我们就是因为没有智慧,才会流转生死。所以在佛法的角度,在菩萨戒,第一念的差错不怪你,菩萨戒第一个直觉上的烦恼不怪你,第一个念头起烦恼不怪你。但是第二念,你的光明没有观照,这个就是你的问题——你懈怠了。

因为直觉性的犯错不能怪你,这你没有办法控制,但是第二念以后你没有对治,表示你没有做好心地法门。所以,佛法是从第二念开始对治的,我们没办法做到第一念就控制,第一念一定是你的习气。

发心和正见这两科是理观,把你的基础打好。然后修行,就是付出行动,个人选择你喜欢修什么法门。这个基础打好了,你喜欢盖一个茅棚或者盖一个豪宅都可以,就看你的人生规划,看你的时间长短。

所以,这个“修”是有选择性的,但是“发心”跟“正见”是共同科目,你要好好学习。这两科你要学会了,从今以后,你就知道怎么样面对人生了,你的态度不一样了,而这两科也是成败的关键。

我们要知道一个事情,就是说,其实我们无量劫来经历过很多的生命,也做了很多事情,看看我们的过去,我们做过很多布施、持戒、忍辱的善业,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是这样的轮回生死呢?因为我们没有做好理观的智慧,所以我们所有的善业都没有办法超越生死,不能达到波罗蜜,我们的心理素质太差了!

所以你不要小看前面两科的心理建设,发心跟正见这两科,是所有的基本功。这两个基本功建立起来,你修六波罗蜜,修六度法门,每一个法门都变成波罗蜜。你建立了这个基础,提起佛号叫作临终正念。前面两科是重点,发心跟正见,观照力跟誓愿力,这个理观太重要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训练心

如果我们有了错误的知见,那么即使是住在一个深暗的洞...

心力跟佛力是不能分开的

回顾中国两千年的佛教历史,我们会发觉中国佛教在这两...

圣严法师《增上缘》

增上缘,增上的意思是帮忙。他已经在做一件事,且做得...

执滞之著不可有,执持之著不可无

【原文】 人恒病执著,然亦不可概论。良由学以好成,好...

顺境要用行力,逆境要用忍力

印光大师说:我们菩萨六波罗蜜,其实只有四个法门,就...

修行中遇到的魔障有几种?

在佛教里,什么是魔呢?大家不要把魔想得太奇怪,魔就...

星云大师:小,不能忽视

一般人皆贪多求大,即使在目前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世人...

心如弦直,可以入道

佛说二十难中云:得人身难,生中国难,得遇佛法难,亲...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成佛之道的两个阶位

智者大师把整个成佛之道简单地判作两个阶位:一个是般...

南怀瑾揭秘财富的去向

人生的目标,有钱只为饮食男女吗?你们都知道范仲淹,...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相似即佛于实相理,相似得见。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

宗舜法师:正信佛教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宗舜法师答: 我觉得这个它应该是从两面去理解,首先...

【佛教词典】胜义无记

【胜义无记】 p1104 集论二卷十页云:何等胜义无记?谓...

【佛教词典】胎息法

北魏净土教念佛门高僧昙鸾撰。昙鸾于五台山见灵迹,故...

净土宗人对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

看看印光大师他把这个信愿讲出什么条件。他说:净土宗...

圣严法师《佛教徒如何发愿》

每个人一生都应该要发清静的愿、远大的愿,而不要发愚...

随时观想地藏菩萨就在你的顶上

不论在大寮做饭也好,在客堂工作也好,随便你做哪一种...

【推荐】危难之中持诵圣号 枪不能伤火不能烧

倓虚法师在长春筹建般若寺时,有致中、界虚两法师去林...

愿罪业悉消灭

我们一生都是为了身见,为了享乐为了这些东西,一生为...

大安法师:一函遍复讲记

第一部分 背景资料的介绍 应劫而生的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

学佛的三个首要问题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佛体会。第一,佛是什么...

牛腹蓄乳

从前有一位很好客的人,他想要开一个宴会请客。邀请许...

极乐世界的莲花为何有的茂盛有的枯萎

《阿弥陀经》讲三种庄严:池水、宫殿、莲华,它的重点...

克服烦恼

有位年青人,他初进山时要求出家,老师父和他谈过以后...

当别人遭受痛苦时不要幸灾乐祸

佛陀在《诸法集要经》中说:若见造非法,生劣心随喜,...

人的两大贵相和两大富相

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的一天,曾国藩在日记中记下这...